舌尖上的城口老腊肉

“记忆总让人难忘,回味总让人思念”,一口老腊肉,却让我回忆起一个难忘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随着姑姑去深山里寻觅大巴山的地理标志产品——城口老腊肉。姑姑是市级单位对口的城口大巴山的扶贫干部,从小我都很敬佩姑姑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她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将大巴山的百姓放在第一位。据她说,城口这个地方,大巴山里的老百姓很热情,去老百姓家里做客,老百姓都会将自己家最好的老腊肉煮给自己最尊贵的客人吃。怀着对大巴山探秘的好奇心,还有对城口老腊肉的向往,好吃的我,总想着去找姑姑,去感受一下。

舌尖上的城口老腊肉

还没放假,我就向爸爸妈妈说:“放假后,我要去城口大巴山,看望做扶贫工作的姑姑。”于是,爸爸妈妈就把我委托给姑姑帮忙照顾几天。到了姑姑工作的地方,在城口的乡镇,我有一种“山地同根在,何处是人家”的感受,真的是“一地山川流,熏肉腊味香”,使我大开眼界。我好奇地向姑姑请教,姑姑向我耐心讲述了城口老腊肉的历史文化及渊源。在大巴山,老腊肉是城口县的特产,也是城口县的支柱产业。城口“老腊肉”沿袭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秘方,经特殊的传统工艺精心熏制而成,其肉质精良、香味纯正、营养丰富,是城口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城口老腊肉产销现已突破100万公斤,实现产值2600万元,财税增收25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2.2万户致富。但是,很多非城口厂商假冒城口老腊肉的品牌,使得城口老腊肉在市场的占比性下降,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后来城口人民政府在国家商标局申报了城口老腊肉地理标志,才有效保护好这一绿色食品。2016年,国家商标局已正式核准“城口老腊肉”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

舌尖上的城口老腊肉

听完姑姑的介绍,我走在城口乡镇,正值数九寒冬,苍茫雪白的山野,山村中,家家户户冒出的缕缕炊烟,我心中想,怎样才能为城口老腊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让城口老腊肉被更多的人了解?第二天,姑姑带我去看老腊肉的加工,自然生长的绿色生猪,精挑细选最好的部位才能加工成腊肉。我看到猪肉被烟熏后,鲜肉变成了焦糖色,再变金黄色,表面覆有一层薄油,晶莹剔透。老腊肉的味道到底怎么样?热情的农民伯伯将已经熏好的腊肉洗净、煮熟,在经过煎炒烹炸,给我们做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农家腊肉菜,我们与农民伯伯一家共享了美味的腊肉盛宴。当我第一口咬下去时,感觉肉香浓郁,肥而不腻,非常好吃,不愧“城口老腊肉,飘香山内外”的美誉。一大碗老腊肉,不到一会儿,就被我和姑姑一扫而光。让我感受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魅力,也让我领略了城口老腊肉的美味。至今,回味起舌尖上的老腊肉,我还会流口水。

舌尖上的城口老腊肉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和农民伯伯告别时,我也感受到山农们对城口老腊肉市场前景和展望,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规范化管理的渴望与期盼。临走的时候,姑姑还向农民伯伯购买了300多元的老腊肉,还支付我们吃饭的餐费。我问姑姑:“为何您要买那么多老腊肉呀?”姑姑在回来的路上告诉我:“竹竹,姑姑来扶贫,不能拿山农的一针一线,更不能占山农们的便宜。买那么多肉回去,到时候你正好带点城口老腊肉回去,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们尝尝,到底正宗的地理标志产品城口老腊肉是什么味道。城口老腊肉,只有城口这个地方的山农家里才有,产量也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多买点儿,也算是我们对这些热情善良的农民回报。”听了姑姑的教导,我在心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今后也要为城口老腊肉这样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做出我能做的贡献。再见,大巴山。再见,城口老腊肉,我期待着,能再次与你相遇……

重庆市第八中学渝北分校高一(14)班 蒲蕾竹

指导教师:黄力斌

(本文获“明月镜片杯”全国中学生地理标志作文大赛特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