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北 宋

(960年至1127年)

太祖建隆元年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60年至983年)

澶州、顿丘等地的河水决口10多次,发生蝗灾3次,内涝水灾3次,出现荒年1次,平均两年1灾,百姓苦不堪言。河水决口,洪水殃及濮州、范县等州、县,冲毁了民田、茅舍无数。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五月,黄河在滑州韩村(又说房村)决口,大水淹没了澶州(濮阳)、濮州(范县)、曹州(菏泽),老百姓的房屋被毁坏严重。黄河从此改向东南流,到彭城界汇入淮河。

太宗淳化四年(993年)

九月,黄河在澶州决口,澶州北城进水,官署、库房、民舍都被冲毁,老百姓死的很多。黄河水冲入御河(今卫河),顿丘、清丰、南乐等地也牵连受灾。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辽兵南下攻宋,守德清军城的尚食使张旦与儿子张利涉率众反击,均阵亡,后来宋真宗特赠张旦左卫大将军、深州团练使,张利涉为崇仪副使,并封其他四个儿子也在朝为官。另外,虎翼都虞候胡福,副指挥使尚祚能、运大挝,指挥使张睿、刘福,都头辅能等将士也战死沙场。德清军(清丰)陷落,辽兵直抵澶州北城。

宋真宗在主战派丞相寇准极力主张下,亲自出征来到澶州北城(亦称北寨,今濮阳县城旧城),登临北门楼,宋军士气大振,最终宋军与辽签订和约盟誓,辽兵退去,史称"澶渊之盟"。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春,宋监察御史朱搏奉命来到德清军,安葬、祭祀阵亡将士。

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

六月,黄河在滑州城西北天台山旁决口,经澶、濮、曹、郓等四州,注入梁山泊,向东再汇入淮河。这次决口淹了32个州县。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

黄河在澶州横陇埽(今濮阳县境)决口,很长时间都没进行堵塞,在境内现在还有横陇故道。

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

清丰县把县治迁到了德清军故城。

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

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市区境)决口,长时间未堵,黄河改道向北流经清丰、大名、馆陶等,在天津附近入海,范县等境内断流。此次黄河大改道,史称北流。

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

三月,在澶州景德宋真宗驻跸处建设大殿,即开福院信武殿,用来供奉宋真宗。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三月,宋仁宗下诏让把宋真宗澶渊御制亲书《迴銮诗》存于州治,并让刻石碑收藏。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十二月,朝廷派出30万民工,自澶州商胡河连通六塔河(今清丰县境),引黄河水到横陇故道,以减轻黄河的水势,翰林院学士欧阳修向朝廷反对这种做法。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仁宗嘉祜元年(1056年)

夏,堵住商胡河水,把河水注入到六塔河,六塔河容量太小,最终导致河堤崩溃。

当年,濮阳人高超发明"三埽合龙门法"和用竹筐盛石、捆禾草沉水中等技术,堵塞住了决口。这种堵口技术方法沿用到今天。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二月,宰臣文彦博为澶州信武殿宋真宗御诗篆书碑额。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文彦博像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

撤销顿丘县,其地合并到清丰县。

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秋,大雨。黄河在澶州曹村(今濮阳县凌平)决堤。黄河从此经南边流过,是历史上第三次大改道。此次决口,形成方圆数百里水泊,今范县、台前县境内潴水数十年。

澶州南城被这次的黄河水冲毁,从此州治移到北城,并将北城扩建,城池周长6公里,南边直而北边圆,形似卧虎,即今濮阳县城旧城。

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四月,澶州曹村决口被堵住,黄河又向北流去。

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

九月,为躲避黄河的决口的威胁,朝廷让南乐等县城迁出黄河两堤之外,南乐县城由谷村一带东迁到今址。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清丰学宫(县学)创建。学宫曾为金兵所焚,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元、明、清时期,学宫内相继增建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阁、名宦祠、尊经阁等大型建筑,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日军侵占清丰期间,古迹文物毁坏殆尽。

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澶州改为"北辅"(京畿北边重镇)。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

澶州升为开德府。南乐县由魏郡大名府改属开德府。

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范县改属大名府。金将夹谷撒喝率军攻占开德府。

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

开德府罢去辅郡,复名澶州。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

金兵占澶州、德清军、范县、南乐等地,百姓遭洗劫严重。

十二月,二十七日康王命宗泽进兵澶州,岳飞随军。二十九日在澶州外对敌挑战。

南 宋

(1127年至1279年)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正月,宗泽在澶州与金人开战,十三战十三胜,收复澶州等地。岳飞因为战功由秉义郎升为修武郎。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

秋,金将粘罕从黎阳渡过黄河,攻破澶州、濮州,澶州守臣、开德府路经略安抚使王棣抗金殉国,破城后,金兵进行了屠城。王棣为王安石的嗣孙,王安石弟弟的亲孙子,过继给了王安石的长子,后诏赠资政殿大学士,封忠惠公。

宋将韩世忠、范琼引军到东平、澶州,分道战金兵。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韩世忠

当年,南宋高宗(赵构)命东京留守杜充向南把黄河开个口子,用来阻止金兵向南侵犯。从此,黄河改道向南流,下游分三支,其中一支流经澶、濮、范、郓等州县,至徐州汇入泗水,汇入淮河。

高宗绍兴十四年(金熙宗皇统四年,1144年)

澶州改称开州,领濮阳县、清丰县,州治濮阳,属大名府路。

十一月,黄河以北诸郡发生地震,人畜死亡很多。

同年,撤销德清军;南乐属魏郡大名府。设置濮州,管辖鄄城、临濮、雷泽、范县四县,属大名府路。

宁宗开禧二年(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

范县属东平路,后改属大名路濮州。

宁宗嘉定八年(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

设置开、滑等州为珠连寨,以防元(蒙古)军侵扰。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理宗绍定至端平年间(金哀宗天兴年间,1232年至1234年)

清丰县人王珍随元伐宋抗金,因功升任镇国上将军、大名路治中、军前行元帅府事。后提升为辅国上将军,并兼任大名路安抚使。

【濮阳年谱】步入两宋,黄水滔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