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大明王朝從朱元璋開創之後,直到在崇禎皇帝手中滅亡,總共二百七十六年,在這之間出了兩個赫赫有名太監,他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朝的命運,一個是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另一個便是我們爭論不休的‘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魏忠賢掌權時,正是明朝晚年黨派之爭達到巔峰時期,天啟皇帝和他爺爺萬曆皇帝一樣,被黨派之爭搞的心神疲憊,萬曆皇帝在位時,雖然有黨派之爭,但尚在控制範圍之內,百姓生活穩定,後金勢力還沒有崛起,整體上國家穩定,因此萬曆皇帝可以任性,可以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到天啟皇帝這裡黨派之爭,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嚴重的損壞了整個國家的利益和穩定,尤其是東林黨,這幫人文不能定國,武不能興邦,在朝堂之上大肆攻擊對手,全然不顧國家利害,只是以打擊對手目標,此時天啟皇帝急需另外一股勢力,來制衡東林黨人,這個人便是魏忠賢。

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魏忠賢掌權時大概是天啟皇帝在位這七年裡,這位木匠皇帝雖然疏於朝政,但是絕對不是傻子,只是被東林黨人搞的精疲力盡,不願意看他們而已,魏忠賢掌權後,首先就是要大力整治東林黨人,魏忠賢同樣也不是傻子,他清楚皇帝要他做什麼,因為太監手中的權利是來自皇帝,皇帝一個不高興,自己就什麼都不是,從崇禎皇帝繼位不費吹灰之力,便輕易的將他拿下便可以看出,東林黨所代表的是江南富裕的鄉紳地主的利益,這些人以謙謙君子自居,自比為忠臣義士,實際上是欺壓百姓,剋扣朝廷糧草,無惡不作,江南作為全國最富裕的地方,也是東林黨人的家鄉,竟然不讓皇帝向他們收稅,而大力壓榨窮苦百姓。所以魏忠賢掌權後,首先拿他們開刀,魏忠賢是從窮苦百姓出身,他深知百姓身上沒有什麼油水,從而把目標放在了富裕的江南地區,向當地的地主鄉紳和富裕的商人,徵收工商稅、礦稅和海稅,這一點極大的充實了國庫,和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這一點魏忠賢做的還是極為不錯的。

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第二,魏忠賢掌權時,努爾哈赤的軍隊為什麼打不進來,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了,魏忠賢雖有一定的功勞在裡面,但也不是全部原因,首先是魏忠賢大力支持軍事,因為他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前車之鑑的是‘土木堡事件’,他的權利來源於皇帝,若是努爾哈赤軍隊打進來,要麼皇帝和他一樣滅亡,要麼明朝遷都南京,失去半壁江山,作為朝堂上的主事者,魏忠賢必定負主要責任,所以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大力支持軍事,尤其是遼北局勢,他先後啟用孫承宗,毛文龍和袁崇煥等人,購買了大量的火器和紅衣大炮,並支持袁崇煥打造關寧鐵騎,魏忠賢雖貪,但並沒有剋扣軍餉,保證了前線的後勤供給,穩定了遼東的局勢。

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但是還有一點就是天啟二年到天啟六年這段時間,努爾哈赤沒有組織過對明朝的大規模進攻,努爾哈赤駐兵於錦州以北,他根本沒有進入寧錦的意圖,在他的想法中,雖然能夠時不時痛揍明軍一頓,但還是以掠奪資源為主,說到底此時的努爾哈赤,還只是一個小的地方政權,對於擊敗明朝軍隊並取代之的想法,他根本就沒有過,甚至連做夢都不敢做,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文化等,滿清與大明王朝都不在一個量級上。努爾哈赤心中最大的夢想是得到明朝承認,自己偏安一隅,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與明朝正常交往,經商往來,他努爾哈赤便心滿意足了,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時期,滿清軍隊先後三次佔領了錦州地區,但是三次又都主動撤退,既沒有派兵駐守,更沒有修築堡壘,寧錦地區對他們來說無用,滿清只有區區20多萬人部隊,攻佔下地方,連可以分散駐防的人都沒有,更不要說佔領整個大明王朝了,直到清軍入關,他們都不敢這樣想,只是可惜漢奸太多,多到連滿清都不敢相信。

魏忠賢掌權時,為何滿清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所以說魏忠賢掌權時,努爾哈赤的軍隊打不進來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魏忠賢的在其中的功績也不容小覷,總的來說魏忠賢掌權是雖然貪婪,壞事做盡,任人唯親。排斥異己,但總體來說對大明王朝還是有功的,如不是崇禎皇帝年輕氣盛,繼續任用魏忠賢,明朝應該不會那麼快就滅亡。崇禎皇帝殺掉魏忠賢之後,東林黨人又開始禍亂朝堂,取消工商稅等,從而加大農稅,壓榨窮苦百姓,導致國庫空虛,民怨肆起,而崇禎皇帝為了節源開流取消郵差,從而導致了身為郵差的李自成活不下去,揭竿而起,親手葬送了大明王朝。

更令人諷刺的是,李自成曾與崇禎皇帝議和,結果東林黨人叫嚷寧死不屈,絕不與賊人同流合汙,結果李自成攻破京城,這群東林黨人又搖頭擺尾,跪的屁股朝天,恭迎大順軍進城,醜相百出,令人汗顏,崇禎皇帝打仗國庫沒錢,向東林黨人借一百萬兩銀子打仗,百官紛紛哭窮沒錢,結果李自成攻進京城,嚴刑拷打之下竟然搜出七千多萬兩白銀,不知道崇禎皇帝臨死前是否後悔除掉魏忠賢,他那句諸臣誤朕,或許說明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