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多年,为何刚需买房仍“难如登天”?

如今的房价之高,让众多刚需者“望而生畏”,但是房子明明就是为了刚需盖的,最终却变成刚需买不起的局面。明明国家调控楼市多年,为何刚需仍买不起房?

楼市调控多年,为何刚需买房仍“难如登天”?

我国的楼市从2016年开始加强调控,但是4年时间过去了,房价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对于刚需来说,买房依旧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就拿北京市民来说,2019年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756元,和上一年相比增长了6.3%。

房价十年翻几番

相对于北京的高房价来说,这些人均收入不堪一击,北京作为首都,房价最低都是2万起步,一年收入6万,不吃不喝只能买3平米,而且是非常郊区的住房环境。想要在市中心买房,确实是痴人说梦。

中国的房地产从2000年之后开始腾飞,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相对的房价也并不高。当时国家实行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房住不炒”,一家一户一套房子是标配,也没有现在的“炒房客”出来搅局。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式腾飞,也迎来了所谓的“黄金十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衍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炒房客和资本家,房子从必需品成为了投资品,房价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翻了几番。刚需从此“买不起房”。

为何利息下降,就会催生炒房客?

国家对于刚需一直都有帮扶政策,但是国家的好心却被市场所“利用”,每当市场利息有所下降,第一个受到优惠的并不是刚需,而是一大批炒房客。所以当市场有所宽松的时候,刚需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相反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楼市调控多年,为何刚需买房仍“难如登天”?

利息一降低,市场的钱就变多了,存款不够的人想买房,能借钱的钱也开始买房,最后激增了大批的炒房客,但是刚需仍旧是买不起房的状态,随着炒房客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刚需仍旧在买不起房的死胡同出不去。

房屋过剩,空置率居高

中国如今的房地产市场,显而易见的市场是供大于求的。房子面积早就开始过剩。2018年中国的住房空置率就已经逼近国际警戒线了。按照市场需求关系来说,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是会出现下跌的。

但是这个道理运用到房地产上,确实出现了偏差。如今的房价仍旧居高不下,就是由于大量的房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市场根本不流通,谁都不愿意首先降价,一直僵持房价自然降不下来。

楼市调控多年,为何刚需买房仍“难如登天”?

刚需买不起房,和庞大的空置率离不开关系,但无奈的是,房子仍旧掌控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宁愿放在手里也不愿意降价出售,市场一度都是供不应求的假象,房价如何能下跌?刚需如何能买得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