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分享,還搶玩具,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必要

小區樓下,總是有很多的小孩子,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玩。有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玩,有的人帶了玩具,有的人沒帶玩具,然後大家就開始爭搶起玩具來。

有的家長就會說,給XXX玩一會吧,也玩不壞,你們換著玩多好。但孩子聽到後很不開心,甚至都要哭了。

這時另一個搶玩具的孩子的媽媽看不過去了,本來就是人家的,現在人家孩子都要哭了,覺得有些尷尬,於是就直接搶下孩子手中的玩具,還給人家。還大聲吼孩子,告訴你不要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怎麼沒記性呢。

孩子不懂分享,還搶玩具,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必要

孩子似乎是被嚇到了,一時沒反映過來,就瞪著眼睛看,然後倔強著不說話。

這時被搶玩具的孩子的媽媽就可能會說,沒關係的,都是小孩子,玩具本來就是要一起玩的。可她的孩子卻直接說,才不要,玩具是我的,我不要和他一起玩。

這就尷尬了,然後孩子的媽媽就說孩子,你怎麼這麼小氣,這樣怎麼能有小朋友願意跟你一起玩呢?

01孩子搶他人物品或不懂分享,是因為進入了物權敏感期

遇到孩子這樣的情況,其實家長也很難。雖然孩子搶玩具是一件很平常簡單的事,但怎麼做好像都不太好,而且無論說孩子什麼,也都不適合。

孩子出現搶玩具的情況,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的心理是怎樣的。

兒童心理發展學指出:2歲左右的幼兒會對物體歸屬權有段敏感期。

也就是物權敏感期:是指孩子對特定的人或物產生物權意識的特殊時期。孩子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但還不清楚“我”與物品的關係。

常見表現如下:

在表達方面更多的使用我,我的的這樣詞語;

開始有意識去爭搶,甚至還會攻擊他人;

孩子的情緒起伏大,容易變的暴躁等。

這時的孩子面對任何人搶自己的東西,其實他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

他們也並不想去傷害誰,只是在這個敏感期中,容易受到物權意識的影響。

孩子不懂分享,還搶玩具,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必要

02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物權敏感期”

1、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

“自我中心理論”由瑞士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士提出,他認為2-7歲的兒童的判斷和行為,受感情和自己需要的影響很強烈。

他們更容易從自身感受出發,不是很願意聽從別人的意見,也會根據自己的意識來決定物品的歸屬權,看起來是自私的任性的。

2、小孩子的道德水平不完善

心理學家艾森伯格指出:學齡前兒童大多數處於道德推理能力發展的“享樂主義階段”。

這時的孩子沒有完善的明確的道德意識,只認為自己開心就是最好的,也就是這樣,會出現及時父母來勸說,孩子還是不在乎的情況。

“物權敏感期”對於培養孩子的道德、以及良好品質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的行為處理不當,容易影響孩子的分享觀。

3、孩子的所有權意識還沒有形成

這時的孩子佔有慾是更加強烈的,只要自己喜歡的就要自己擁有,無論是誰的,他們還不具備所有權意識。

也就是說,這個物品到底是屬於誰的,孩子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是自己喜歡的就要拿到,這也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地方,不知道怎麼處理。

但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這時的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的分享,避免孩子自私的佔有。

孩子不懂分享,還搶玩具,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必要

03對於孩子任性自私的佔有,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理解尊重孩子的“物權敏感期”

父母既然已經知道了孩子存在“物權敏感期”,就要對孩子的行為理解尊重,要理解孩子的“霸道自私任性”的行為,要更好的照顧孩子的感受。

但要注意度,這樣做也不是說就要放任孩子不管,家長在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的同時,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以及思想等進行有效的正面的引導。

父母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別被孩子的情緒帶跑偏了,雖然可能會對孩子的佔有慾也看不慣,但也要多多忍耐。

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分享觀念,給孩子過渡的過程和時間。

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意識

幫助孩子分清你的、我的、他的等等,這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分享觀念的關鍵,如果不這樣做,孩子會一直以為所有的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屬於自己。

比如從一開始在家裡,孩子有自己的儲物的櫃子,大人也是一樣,都有各自的空間。

家裡的物品也要讓孩子有一個大概的概念,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媽媽的,什麼是爸爸的,什麼東西可以動,什麼東西不可以動,自己玩完玩具後要整理好。

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的同時,你告訴孩子不能亂動不是自己的東西的同時,你在動孩子的物品時,也要先得到孩子的允准,得到允許後再動。

這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意識,處理好物品的所有權問題。

三、讓孩子擁有對自己的物品的真正的歸屬感

讓孩子對屬於自己的物品,有絕對的支配權。

父母可以先培養孩子的物權安全感,在這樣三番兩次的嘗試後,孩子就知道,屬於自己的物品,自己有權力給他人,也有權利拿回來,這是一種自己內心對於自己物品的所有權的安全感。

一旦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孩子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不會患得患失了,就會很大方的分享給小朋友,因為他知道即使分享了,還是自己的,還是可以拿回來。

孩子不懂分享,還搶玩具,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必要

04在這個方面,家長可以具體怎麼做?

  •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孩子自己有對自己物品支配的權利,一旦有哪個小朋友看上了孩子的玩具,如果孩子不願意,父母也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尊重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物權敏感期。

  • 家長可以進行適當的干預和引導

小孩子原本就沒有很強的意識,也不能很好的處理問題,當面對一些事情時,不能正確的處理。

多數情況下,當別的小朋友搶自己的玩具的時候,可能會哭著求媽媽幫忙。當媽媽不在,就變的更沒有主意了。

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當面對爭搶物品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

但更多的還是要認同孩子的做法,不要把事情弄複雜了,別造成矛盾升級。

教育孩子就像是跑一場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毅力,不要著急,慢慢來。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學習生活,都是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