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楊躍華,只說穴位注射療法(二)

穴位注射的藥效特點

1穴位注射藥效的藥物特異性。穴位注藥呈現快速、強大的藥理作用,與靜脈注射同等劑量的藥物相當,甚或超過,但其藥理作用的性質與傳統給藥途徑一樣,並不出現新的藥理作用;不同穴位會明顯影響藥物療效,卻不會改變藥物的藥理作用,並不因穴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藥理作用。

2穴位注射藥效的穴位相對特異性。由相同的穴位給以不同的藥物,其作用不同。但不同穴位的相關器官系統常互相重疊,從不同穴位注射相同藥物可對它們的共同相關器官系統發生影響,產生協同作用。穴位注射藥效的穴位相對特異性佐證了中醫的藥物歸經理論。

穴位注射效應的影響因素

1 血藥濃度的影響。穴位注射的藥效和血藥濃度無明確關係,其機理不同於藥效與血藥濃度呈正相關的一般給藥機理。

2 神經系統的影響。穴位和神經系統間聯繫雖然密切,但目前穴位注射藥效受神經系統的影響研究結論不一。

3 局部組織結構的影響。經穴具有非經穴不可比擬的藥效作用,且其作用與局部組織結構關係不大,穴位注射後出現快速、強大的初始藥效反應並不依賴於藥物在穴位局部迅速吸收作用於靶器官。

4 相關拮抗物質的影響。穴位藥效不易被全身給於的拮抗劑所拮抗,除穴位藥效強大外,可能另有機理參加。

5微量元素的影響。不同離子對藥物穴位注射初始效應有一定影響,且穴位不同對不同金屬離子的反應也不同,呈現了相對特異性,且對不同價金屬離子預處理的反應性不同。

6 注射藥物濃度與劑量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刺激性相同(或相近)的藥物,加大用量,並不能提高其臨床療效。有研究也表明穴位注射的療效與藥物劑量存在一定相關性。說明目前研究有不同的結論,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穴位注射機理研究

靜脈注藥無吸收過程藥效快速而強大,穴位注射藥物後理應在血液中達到閾值濃度後才顯效,當血藥濃度與靜脈注射相差較大時,卻可在短時間內達到和靜脈注射同樣甚至更強的效果,說明存在不同於一般的給藥機理和途徑。但穴位注射的機理研究至今沒有突破性進展,其既與針灸的機理有別,又與血藥濃度、神經支配沒有直接關係,目前的研究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索,其中在生化機制、神經機制、經絡低流阻通道機制、第二信使參與機制、非特定信息傳遞假說等不同的方向有所成果。但離事實的真相或許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穴位注射療法自上世紀50年代產生以來,由於良好的療效使其得到迅速發展和應用。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項古老而又新穎的治療方法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說楊躍華,只說穴位注射療法(二)


不說楊躍華,只說穴位注射療法(二)


不說楊躍華,只說穴位注射療法(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