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沒有皇后?如果有皇后秦朝還會短命嗎?

尋樹人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是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在大家心中,應該存在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古代帝王的後宮都是“佳麗三千”,而皇帝身旁必然有個嫡出皇后,所謂正妻,身為國母掌管後宮大權不說,更是太子的母親——保證了嫡長子繼承製實施的前提,保證朝局不亂。

秦始皇三十八歲一統天下,阿房宮賦中記載: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這樣來看,秦始皇是完全有能力有機會立一個皇后的。

可是,秦始皇一統天下自稱始皇帝,為何他沒有立一個“始皇后”?

史書上對此並沒有記載,但我們只能根據野史等推測。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本是呂不韋的寵姬,因政治方面的原因,後來“給了”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秦女開放,趙姬更是淫亂,與呂不韋偷情之事當然被秦始皇知曉。秦始皇親政後,趙姬與嫪毐胡來生下兩個私生子更加無法使自尊心極強的秦始皇穩坐大位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

秦始皇帝沒有立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對母親荒淫亂政的反感和憤怒。這樣的事情在他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陰影。秦始皇不由後怕:兒子萬一也遇到這樣的母后,該如何是好?出於這樣的心理原因,秦始皇不敢將後宮的權力交予女人,他選擇讓後宮妃嬪地位互相制衡,不能一人獨大。

秦朝沒有皇后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秦始皇自視甚高,認為需要一個非常完美的人才能做這始皇后的位置,可是左挑選右挑選的,也實在沒找到那個讓他滿意的女子,此事也就此擱淺。何況,在他心中,他是長生不老之身,普通女子怎能與之長相思守呢?

可謂成也皇后,敗也皇后。缺少了皇后,所有的皇子皆有平等的奪嫡之權。秦始皇生前沒有立後,自以為可長生不老,也沒有立太子(也有史書記載曾留下遺詔立扶蘇為接班人)。他突然的崩逝讓大秦政權無法平穩過渡,也讓趙高有了弄權的可乘之機——逼死扶蘇,立胡亥為秦二世,遂掌控大權,指鹿為馬,犯下逼死忠良、殘害宗室等滔天惡行,斷送了大秦的大好江山,四處都是百姓揭竿而起的起義。

至少,如果秦始皇生前立了皇后,其嫡長子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大統,也不至於朝局混亂,人心浮動。

秦始皇未立皇后的原因一來可能是心理的陰影,二來可能是自視甚高的他認為沒人能配得上皇后之尊。而正是沒有立下皇后確立嫡子,導致了大秦政權跌宕,被小人弄權,二世而亡。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立了皇后,扶持扶蘇登基,可能秦朝的歷史又會再次被改寫了。不知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鄧海春


秦始皇實在高瞻遠矚。他曉得立後的麻煩,他的意思就是有女人就行了,至於名份,對他來說不名也罷。他是特別喜歡女人的。秦宮女人無數,破六國後照單全收。

杜牧在《阿房宮賦》裡就不厭其詳地介紹了。他的女人們早上起來化妝後倒的洗臉水,把渭河都給汙染了,是當時"棄脂水"汙染得最嚴重的一條河。更顧不過來時"有不見者三十六年",貞女自進宮,呆了三十六年,待吾皇去臨幸,都沒有實現。由此可見,秦始皇不立後的第一個原因是花眼了。

第二個原因,有兩把鏡子給他照著,讓他一提起"後"們就咬牙切齒!一把是夏桀,商紂,周幽王的亡國后妃們,不給名份,她們成不了氣候。另一把是專政檀權的先祖宗宣太后,自己的母親趙太后。這很讓吾皇悲憤的欲哭無淚,受盡惶恐。

第三個原因,外戚干政。沒立後,就沒有皇字沾邊的太子的國舅們殷勤地關心太子,關注朝政,關係國家利害。而周平王的故事,是舅舅申侯引犬戎攻破鎬京,迫使平王遷都洛邑。這是王后爭位整出國家興衰的故事。沒皇,後何來外戚?吾皇是從源頭上掐死禍亂的苗頭。後世立皇后,外戚亂國的不少。

第四,他想立皇后。大家知道,他連太子都沒有正式的立起來,這立皇后就推後了。他沒想到他會過早地於路上駕崩,所以,想立後而沒來得及……

總而言之,這皇帝當的也悲催, 帝國的滅亡竟然與沒立皇后扯上了關係。立了皇后,碰上呂雉,武則天,慈禧,怕就更好看更有意思了哈。





劉一千五


試問三皇有皇后嗎?五帝有帝后嗎?夏商周三代王后都是誰,有記載嗎? 因此秦始皇不立後應該不算太離經叛道。分析秦始皇沒有立後主要原因:

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沒有一個女人地位上與帝王共尊,何況始皇帝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那誰有資格與他比肩。

秦始皇后宮有很多美女那是肯定的,秦始皇的後宮也肯定有夫人、美人、良人,七子、長使、少使等不同位分的嬪妃。但是秦始皇應該沒有立過皇后。



在先秦時期,女人應該說基本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先秦流傳下來的幾位卓越的女性,大都是“紅顏禍水”之類。秦始皇追封他母親為帝太后。但秦朝卻沒有“皇后”這個稱呼。

深信法家學說,為防範臥榻之側的“同床”之禍危害皇權

有人說秦始皇不立後是因為母親趙姬太放蕩,留下心裡陰影,有一定道理,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登上會稽山留下刻石,申明教化,倡導男女要貞潔信誠,還立下一個嚴苛的法律:"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他還大力表彰巴蜀寡婦清,死後為她建“懷清檯”。

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秦始皇所做的一切肯定不會是基於個人喜好,而是權衡政治利益。



秦始皇崇信韓非子的法家學說,韓非子有一篇文章——《八奸》,重點論述帝王如何樹立權威,防範大權不旁落,其中第一條就是防範“同床”。

韓非子說,帝王如果寵愛婦人,溺愛孩子。受寵的婦人和孩子就會利用在帝王身邊的機會,在酒足飯飽之際,吹耳邊風,為朝臣利誘,為自己謀利,因此要特別防範。

何謂“同床”?曰:貴夫人,愛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所惑也。託於燕處之虞,乘醉飽之時,而求其所欲,此必聽之術也。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謂“同床”。——《韓非子.八奸》

始皇帝的過往,不論是祖母華陽太后的耳邊風,還是嫪毐、呂不韋對趙姬的耳邊風,都令他深受其害,因此他一生都謹防“同床”之惑。 加上嬴政勤政,國家之事事無鉅細的操心,因此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沉溺後宮美色,也沒有特別寵愛哪個女人或兒子,胡亥應該算是一個例外,因此漢代出土的漢簡也有說胡亥合法繼位,還記述了秦始皇臨終託孤的傳說。



客觀地說,秦亡是多重因素疊加導致的,跟始皇立不立後或許有很大關係。如果秦始皇立了皇后,也許就不會出現趙高胡亥篡位的事。

西周乃至春秋戰國都奉行嫡長子繼承製,齊桓公九合諸侯時,曾經跟各諸侯盟誓,遵守嫡長子繼承製,不遵守者共擊之。這種制度經過幾百年,已經深入人心,始皇帝也一樣。

始皇帝沒有立皇后,扶蘇只是長子並不是嫡子,不算正統繼承人。從理論上講,始皇帝所有的公子都有資格繼承皇位,所以始皇帝在立太子上一直猶豫不決。而且如果始皇帝要是決定立誰為太子,從理論上講,無疑就必須尊奉太子的母親為皇后,該立誰這也許是始皇帝猶豫的地方。



如果始皇立了皇后,皇后的兒子就是正統的皇位繼承人,嫡長子繼承有制度保障,有民心歸向,而且能在始皇帝暴斃時候,出來穩定朝局,扶持新皇帝,安定人心。

胡亥繼位就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因此膽怯,遂殺戮親兄弟姐妹,屠戮他認為有異心大臣,再加上沒有太后制衡,導致趙高一手遮天胡作非為,弄得整個統治階層分崩離析,爛在內裡,天下群雄一起,呼啦啦如大夏傾覆。


開涮歷史


一個王朝的江山穩固和長治久安,跟有沒有“皇后”,沒什麼關係。

東、西周交接之際,周幽王正是欲廢“申後”、立“褒姒”,引發了“褒姒一笑失天下”的笑柄。看得出,“皇后”不僅幫不上“皇帝”,還有可能“拖皇帝下水”。所謂“紅顏禍水”嘛,“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後,原先指“君主”,夏朝自居“夏后氏”,例如“夏後啟”(大禹之子)。逐漸引申為“君主的妻妾”,從周朝開始把天子後面的女人稱為“後”。

東周結束,秦始皇統一六國,自居“皇帝”,才有了“皇后”之名。到了漢代,“皇后”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開始落地生根。經過發展,形成了對皇權掣肘的“外戚勢力”,常常擾亂朝綱、危害社稷,在漢代尤為突出。

歷史上,秦始皇有沒有立“皇后”,確實是個迷,反正史書上不見記載。

按常理是該有的,秦國曆史上著名的“王后”就有“羋八子、趙姬”。可這兩個女人帶來的是“楚國”和“趙國”勢力的專政,嚴重威脅君主的“政權”。


對秦始皇有著切膚之痛的,莫屬母親“趙姬”和仲父“呂不韋”的傷害。藉助“嫪毐之事”,才有機會徹底清除了趙國在秦國的政治勢力,將“君權”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這樣一來,鑑於“前車之鑑”和“心理陰影”,對於聰明絕頂的秦始皇來說,絕不會再重蹈歷史覆轍,預留帝國隱患。此等層面上的解釋,還是能站住腳跟的,比較有說服力的。不然,後世的“漢武帝”也不會在彌留之際,對寵愛的鉤弋夫人痛下殺手,讓霍光仿效“周公”輔佐“漢成帝”!


所以說,秦始皇要麼根本就沒“立後”,要麼立了又廢了。至於有“皇后”,能否給秦帝國續命,也不好說。(如若“扶蘇”母親的外戚集團掌握了秦國朝政,倒有可能成就“扶蘇”的千秋功業!)


內求安己


《秦迷》的作者李開元通過柯南式的分析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秦始皇是有皇后的,皇后應該是楚國王室。很可能為了楚國背叛過秦始皇,因而被廢,秦始皇怒其背叛讓有關皇后的記載通通銷燬。

按《秦迷》的說法,羋月當政開始來自楚國的外戚成了大秦帝國炙手可熱勢力。秦始皇的父親贏異人就是給來自楚國的華陽夫人過繼當兒子,才被立為儲君,最後登基成秦莊襄王。華陽夫人和出色歌姬秦始皇母親不同很可能是楚國王族,作為秦始皇的奶奶是有可能給秦始皇指婚娶一位楚國公主的。

呂不韋掌權的時候,曾經在秦國叱吒風雲的楚國外戚都銷聲匿跡了。忽然在嫪毐政變的時候出現兩個楚國王室的昌平君和昌文君幫助秦始皇鎮壓嫪毐,呂不韋下臺後昌平君成了秦國國相。非常有意思的是有關這兩個人在秦國有關事蹟,記載材料非常少,就是有沒有昌文君這個人都還在爭論不休。而昌平君後來被貶,歷史卻沒有記載原因,回到封地後很快叛變秦國,在楚國大將項燕的扶持下成了末代的楚王。歷史在這裡有很多解釋不通或者沒有記載的事情。以後身為楚人陳勝、吳廣起義卻打出了秦國公子扶蘇的旗號,一直受各方推崇的長子扶蘇卻怎麼也不受秦始皇待見。作為長子的扶蘇,如此重要的人物母親是誰歷史卻沒有記載。如果說扶蘇有一個背叛過秦始皇,來自楚國王室的皇后母親就解釋的通了。

(歡迎轉發關注)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這個我覺得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別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小小的家庭,也要陰陽平衡,才能長長久久。

秦始皇一直以來,靠自己強大的武力征服個個諸侯國,實現了統一。但是後來的胡亥很快就結束了他的豐功偉業,為什麼呢?


如果始皇帝可以有一個規律的後宮統帥,就算有所越軌,像趙太后一樣到後來專權,但是至少可以有人維持他的政權,不為小人趙高之徒踐踏。在立儲方面可以自行不被亂改。這就是沒有內當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雨霖鈴97090


我覺得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立皇后、立太子。如果他生前立了皇后,皇后生的長子就是嫡長子,即便沒有被立為太子,嫡長子在秦始皇死後即位也是名正言順的。哪怕皇后沒有兒子,在秦始皇死後誰來即位也是有發言權甚至是有決定權的。如此一來,大太監趙高就無法篡改遺詔,也無機會指鹿為馬、禍國殃民了,中國的歷史就可能要改寫了。那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也不立太子呢?我覺得主要有這麼兩個原因:一、跟他母親有關。他的母親趙姬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淫蕩太后了,趙姬做了太后,還跟呂不韋不清不白,後來竟然跟假太監嫪毐私通,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嫪毐後來發動叛亂,叛亂被秦始皇平定後,秦始皇又逼迫呂不韋自殺,直到此時秦始皇才得以親政。由此可見他母親給他的陰影有多深,這恐怕是他不立皇后的主要原因了。二、秦始皇怕死、熱衷求取不死之藥,不然也不會被徐福等人騙了。他想長生不老,自然就不急於立皇后立太子了。只可惜秦始皇一世英明,卻在彌留之際犯了糊塗,沒有當著群臣之面留下明詔,給了大太監篡改遺詔的機會,最終大秦帝國短命而亡,令人嗟嘆不已。


楓沙湖畔一小魚


諸位看官,這裡是陳大舍道古。以史為鑑,可知興衰。承蒙青眼,不勝榮幸。

歷史上的秦國有王后,比如現在的史料證明秦國後宮等級為“夫人(秦惠文王之時改稱'後')、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但是到了秦朝卻沒有皇后,而且即使是秦王政時期,也就是秦始皇元年到二十六年這一段漫長的時期,歷史都沒有記載秦國王后究竟是誰。由此可見,秦朝沒有皇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帝過於專斷造成的制度缺陷。

秦朝沒有皇后已經可以肯定。但秦始皇帝的妻子是誰,這個問題迄今未能知曉。

戰國後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主時代,當時的三個最強邦國都是女主臨朝:在秦國是宣太后,與之唱對臺戲的趙威後(齊愍王之女)和齊君王后(齊愍王兒媳)。之後在秦王政時期宮中又衍生出了楚人出身的華陽太后、韓人出身的夏太后、趙人出身的帝太后。三位太后手下都有一派宗室和客卿做爪牙,因此每一位太后的存在對於秦王政都曾經是“緊箍咒”一樣的存在。

所以從個人角度講當時還是秦王政的秦始皇帝即使是後宮佳麗甚眾(秦始皇帝的所有兒子都是秦王時期所生),但是他也絕不會希望再出現一位門當戶對的妻子來陪著他“過日子”。

但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身為國君的秦王政肯定無法不婚或晚婚,所以他的後宮中肯定有一位最適合成為國母的女性,這個人應該就長公子扶蘇之母。歷史上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關於公子扶蘇之母究竟是何許人也的記載。但是歷史學家李開元先生卻仍舊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了蛛絲馬跡,證明了這位被雪藏了兩千神秘女性確實存在。

《秦始皇帝》中秦始皇帝的髮妻便被設定為一位東方的公主。


簡明扼要的說,通過對各種文獻和文物的研究以及推理,李開元先生得出結論:

第一,秦始皇帝的髮妻,公子扶蘇的母親乃是一位來自楚國的公主,她由華陽太后安排著嫁給了當時的秦王政,併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公子扶蘇;

第二,她的兄長昌平君,也就是秦王政的大舅子曾經擔任秦國丞相,並幫助秦王政平定了假父長信侯嫪毐和帝太后發動的政變。但在楚國淪亡之際,這位對秦國立下奇勳偉業的客卿又回到了故國,與項燕聯合領導楚國軍民抵抗暴秦的侵略,並最終勇敢的戰死……

也就是說,秦王政和他的妻子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一對怨偶。

之後秦王政掃平六國,成了秦始皇帝,此時公子扶蘇的母親大概早已不是塵寰中人。而秦始皇帝也在 “功蓋五帝 澤及牛馬” 的頌歌中自我陶醉為這個世界上最高的、活著的神祗——是北極星在人間的投影。在秦朝這種瘋狂的造神運動下,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皇后”這種和皇帝無以異也的稱呼,因為“後”在上古之際本意是對“統治者”第三人稱,無論男女皆可稱“後”。比如《詩•商頌•玄鳥》:

“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這裡的“先後”就是先王之意。

所以無論是秦始皇帝的個人意志還是秦朝的體制,都不會讓一位皇后在秦朝出現。

秦朝沒有皇后的惡果就是自宗周以來八百年的嫡長子繼承製被破壞,為秦朝埋下了“憲法危機”的伏筆。本應無可爭議的成為秦二世皇帝的長公子扶蘇的權利得不到任何的保障,並引發了秦始皇帝死後的胡亥篡位,從而以亂自上作的方式把那個“奮六世之餘烈”才建立起的那個“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有大夏,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的秦天下搞的飛灰湮滅,二世而亡。

“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詩•大雅•大明》

娶一個好妻子實在是太重要了!

最終秦始皇帝孤獨的死去。至於《趙政傳》中關於《史記》顛覆性的爆料,我只是想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新發現的、海外迴流的那些竹簡的真實性。


陳大舍


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均有前朝後宮,前朝用以處理國家大事,後宮便是統治者自己繁衍後代開枝散葉以求“江山代代有人傳”的地方,前朝後宮同樣重要,後宮中統治者的正妻稱為“後”,所謂王后,皇后的稱謂皆出於此,在秦國,自秦孝公始,立後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始皇帝統一華夏後為了穩固統治更全面設立了各種制度,這裡面就包括了立後製度,即以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皇帝之母為皇太后的制度。但令人不解的是,作為制定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卻終身沒有設立皇后,竊以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始皇帝的悲慘家庭。

《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朝唯一的皇太后,也就是原是呂不韋的姬妾,始皇帝的生身母親--趙姬在懷孕的時候被呂不韋出於“押寶嬴異人成為秦王”的目的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生子政;《史記·秦始皇本紀》也有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這一切說明嬴政小時候就有著一種自卑的心理,而後《史記·呂不韋傳》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秦始皇的母親甚至揹著他與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假太監繆毒生下兩個孩子,使得繆居然敢大張旗鼓恐嚇眾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與我鬥口乎?”母親的失德使心理本就自卑的始皇帝羞憤交加,無地自容,始皇帝變得更加心理壓抑,性格變得極為複雜,一個連母親都無法信任的男人,又去拿什麼去愛另一個沒有一點感情基礎的女人呢?沒有一點點的愛,強勢無比的始皇帝更不會出於政治目的立皇后了。

2.迷信“長生”

始皇帝治國以法家,沒想到年老後卻迷上了道家的“仙丹”。如若真有長生不老之術,始皇帝萬古永存,那是否有凡間的女子配得上“朕”呢?這是個問題。若世上真有仙女,“朕”是否只有仙女能配得上呢?再者,秦始皇統一華夏後,已故六國的后妃帝姬被始皇帝一骨碌弄進了阿房宮,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莫過於此了。對始皇帝而言,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去封一個後宮之主去約束自己了。

至於立皇后與秦朝滅亡是否有關係這個命題恐怕有些牽強。總所周知,秦朝滅亡是由於始皇的高壓政策,而始皇帝的性子,哪怕立了皇后估計也是“後宮不得干政”。如果真的有一個女人可以征服始皇帝進而改變他的性格甚至治國方略的話,也許對秦朝百姓會有幫助吧。

最後附上郭老師劇照鎮樓。


電視劇裡看歷史


秦始皇嬴政,作為大秦帝國最偉大的帝王,橫掃六合,一統華夏,武功政績,標榜千秋。但為什麼會選擇不立皇后呢?終歸無非三點,第一是源於其母給自己留下了一生難以磨滅的陰影,其母趙姬與秦相呂不韋(相傳嬴政生父)私情甚密,無視朝綱,甚至其母會幫助自己的情夫,難為自己的兒子,干預朝政,因此秦始皇擔心他百年後,若自己的皇后還在,母強子弱,會為所欲為,擾亂朝綱,致使自己一生的心血付諸東流,切記,那時並沒有後宮不得干政之說。其二,秦始皇文韜武略,有強烈的帝王意識,在位之時已經發現了其子扶蘇,文成武德,加上大將軍蒙恬,丞相李斯的輔佐,必定能確保大秦千秋萬世,雖然後來趙高作亂,李斯叛變,蒙恬被殺都不是其所能預料的,但當時秦始皇考慮的都還是正確的,只能說人數不如天算。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秦始皇在晚年,深迷求仙問道之術,追求自己長生不老,深信自己可以萬古長青,所以自己完全不用考慮,立後保朝和立子傳朝之事,奈何帝王終歸也是肉身凡體,這也是後來,匆匆立遺詔的最大原因。所以說以這上三點,便是秦始皇不立後最主要的原因。至於立後可以給大秦續命嗎?個人覺得是不能的,秦始皇終於沙丘,遠離朝廷,趙高一樣可以假傳聖旨,甚至命令秦皇后,無非是讓類似司馬懿篡曹時,曹芳之母所做之事的事件,提前出現在歷史舞臺,即使秦皇后不聽旨,那時候就是三方混戰,甚至多方混戰,迎來的只是新的一場動亂,所以無論怎麼說,立不立後都難以讓秦王朝續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