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公攤面積?標準是什麼?公攤多少才合理?不要再被忽悠了

點擊題目下方鄭州購房攻略每日分享更多鄭州房產資訊,幫你增長知識!

關注我,每日分享更多房產資訊,幫你增長知識!

有網友給我留言想要知道

什麼是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國家標準是什麼?

公攤多少才合理?

答案

它今天來了

想要了解哪些信息 留言下期帶你看

什麼是公攤面積?標準是什麼?公攤多少才合理?不要再被忽悠了

一、什麼是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據瞭解,“公攤”主要包括9項:

1、電梯井,尺寸是按照電梯選型來確定的,井壁上安裝電梯軌道和配重軌道,預留的門洞安裝電梯門;

2、結構,包圍樓梯的建築部件(如牆或欄杆),同時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的建築部分,聯繫整個建築的交通運輸;

4、變電室,小區的電力系統中對電能的電壓和電流進行變換、集中和分配的場所;

5、設備間,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進行網絡管理的場所;

6、公共門廳,進入住宅後的一個較大公共空間,屬於室內空間,採暖和製冷要求一般按建築物功能要求設置;

7、過道,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

8、值班警衛室,設在小區大門口一側的門房,警衛室外門口處還有升降欄杆;

9、共用牆體,住宅主體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內外多層建築一般是指層數在6層左右磚混結構的建築,其參與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為住戶提供服務的物管用房(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這類住宅的公攤率為7-12%。

二、如何計算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計算公式:

1、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2、公攤面積=公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3、公攤係數=建築總公攤面積/總套內建築面積;

4、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臺面積。

三、公攤面積國家標準是多少?

目前國家沒有明確的規定公攤面積必須控制在哪個區間範圍內。但不同樓宇公攤比例的合理範圍如下:

1、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

高層公攤取決於各樓盤自身的情況,不同的小高層樓盤公攤也有差異。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底層沒有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小高層公攤係數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係數在15%-20%之間。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25%以上

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是比較大的。根據建築規模的不同,高層建築一般在25-33層之間,而且高層住宅的樓梯高度高。另外高層建築有電梯及電梯前室佔用了空間,也有安全通道樓梯佔用空間,還有“管道井”“強電井”“弱電井”等公用設施都佔用了空間。所以高層建築較多層建築的公攤面積要大得多。

4、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

別墅是包括地下層在內的最多三層的獨棟住宅形式,帶室內車庫。一般來說獨立別墅沒有公攤面積,聯體別墅有較少的公攤面積。

四、關於公攤面積的幾個騙局

開發商對於公攤面積這個問題上似乎很少對消費者坦誠布公過,小編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公攤面積的注意事項,也提醒大家不要被開發商忽悠了。

1、別盲目追求低公攤

目前消費者對低公攤的認識有些盲目。其實,公攤與居住舒適度息息相關,不能一味求低。至於怎麼降低公攤,無非是要求降低樓梯的寬度,甚至窄到一次無法並排走兩個成年人。再一個就是降低走道寬度。

同樣建築面積的一棟樓,設計成一層兩戶的板式樓,南北通透、舒適度較高,但肯定比一層四戶的公攤高。消費者更應該注意的是,購房前要看開發商是否按規定公示了項目公攤比例,並實地查看住房公共區域是否設置合理,在簽訂購房合同時也要注意是否註明了公攤面積。

設計單位在開發商的要求下,犧牲住宅品質一味追求低公攤。比如說,為了降低公攤,設計單位減少公共用房配建規模,甚至不做配建,或者讓七八戶業主共用一部電梯。但是同時,開發商為提高住宅檔次,習慣於在住宅樓入口設計入戶大堂,也會提高公攤比例。我們也希望開發商真正把公攤用到實處。

.“零公攤”的銷售噱頭不可信

一些開發商打出“零公攤”的銷售噱頭,即通過送入戶露臺等方式,將送的面積“對沖”公攤面積。但國家對哪些面積要計入公攤已經有明文規定,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零公攤”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五、公攤大小對居住有什麼影響?

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子的話,如果公攤面積越小,那麼購房者能夠得到的實際使用面積就越多,也就是說這套房子的性價比比較高。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房子的公攤面積太小了的話,那麼在公共區域必須要有的一些設施設備能夠佔據的空間就小了,公攤面積偏低的話,則有可能無法保障業主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公共建築面積,低公攤面積是以犧牲社區的居住品質為代價的。

六、公攤面積多少才合理?

1、低層住宅

一般總層高7層以下的房子就屬於低層住宅(舉一個例子你買的高層住宅總層高27層,你買的5樓公攤面積也是25%,而不是7~12%,假如你買的房子總層是7層,你買的5樓,這樣的公攤面積才是在7~12%),樓層低的房子有些是沒有帶電梯的,要知道電梯佔據的這部分面積也是屬於公攤面積的一部分,沒有電梯的低層住宅相對公攤面積就會小一些了。通常低層住宅參與公攤部分的面積包括外牆水平投影的1/2,樓梯,樓梯間,為住戶提供服務的物管用房(熱交換站、水泵房、配電室等),這類住宅的公攤率為7-12%。

2、小高層建築

小高層是稍高於低層住宅的一種建築類型,一般指的是7-11層的房子,這個樓層高度的房子大多數都是帶了電梯的,沒有電梯的話,對於住的稍微高一些的住戶來說出行簡直就是受罪。小高層的公攤面積就稍微高一些了,通常小高層公攤係數在10%-15%之間,而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係數在15%-20%之間。

3、高層建築

高層建築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建築類型,高層建築很好的利用了土地資源,不過高層建築的公攤面積就更高一些了,高層建築有電梯及電梯前室佔用了空間,也有安全通道樓梯佔用空間。高層建築的特點就是垂直交通,所以還有“管道井”“強電井”“弱電井”等公用設施也構成了很大一部分的公攤面積,所以12-33層的高層住宅公攤率為25%以上。

很多人在買了房子之後都會覺得自己的房子縮水了,其實所謂的縮水指的就是房子的室內面積除去了公攤面積這部分顯得更小了,特別是在高層建築中非常的明顯,以上就是關於公攤大小對居住有什麼影響以及公攤面積多少才算合理的介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