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要取消?這事沒那麼簡單

“公攤”要取消?這事沒那麼簡單

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有利於解決住戶使用面積不透明的問題。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易於住戶自行測量,實現“所見即所得”,有利於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儘管討論得很熱烈,這也只是一份徵求意見稿,距離正式通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正在住建部網站徵求意見。其中,《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中的一句話——“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相關專家對“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這一條款給出了回應,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住宅面積計算方式主要採用建築面積或套內建築面積。擬將住宅交易面積統一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是為了提高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與國際通行做法的一致性程度。

相關專家還提到,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有利於解決住戶使用面積不透明的問題。按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易於住戶自行測量,實現“所見即所得”。按套內建築面積計算,在沒有專業支撐的情況下難以做到。可以說,從技術角度明確按套內使用面積交易,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

專家的解釋戳到了很多購房者的痛點,也讓廣大消費者覺得,如果這一條款能夠獲得通過,至少將來買房,能夠更加公開透明瞭。長時間以來,按建築面積交易,得房率低,公攤大,廣為購房者詬病。幾年前,網絡曾經爆出公攤佔比達50%以上的新聞,被網友稱之為史上最牛公攤面積。

由於現行規定對於公攤面積佔比的上限沒有規定,開發商有機會為了商業利益最大化儘量擴大公攤面積。在房價快速上漲的階段裡,特別是在賣方市場的情況下,有時買房子還要託人找關係半夜去排隊,公攤的大小已經不是購房者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了。

目前,市場上普遍採用建築面積交易,商品房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組成,建築面積的計算,特別是公攤面積的計算,有專業技術標準,需要專業人員依靠專業的技術設備才可能計算清楚。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開發商賣房時標註的面積是否準確,往往很難搞清楚。

如果這一條款得到通過,會對房價有何影響?物業費、取暖費呢?可以預計的是,對房價的影響十分有限,無論以怎樣的面積計價,一套住房的總價整體上還是隨市場行情變化而變化。物業企業提供物業服務是商業行為,按照建築面積收取物業費是當前通行的做法,是否更改面積計算方式似乎也要根據市場行情。因為,即便面積計算方式變化了,通過提高單價也可以實現總價不變。

取暖費按照建築面積收取也是通行做法。也有不少人對此發牢騷,只有使用面積供暖,很多公攤面積也不供暖,為啥公攤面積也要收取暖費?實際上,我國一直在北方集中供暖地區推行供熱分戶計量,一旦分戶計量,按照使用量計算費用,就不存在再按照哪一種面積收取取暖費的問題了。在未實施分戶計量的情況下,按照建築面積收取的通行做法是否也要隨之更改?可能也需要有關部門統籌考慮。

儘管討論得很熱烈,但這也只是一份徵求意見稿,距離正式通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該肯定的是,這樣一份工程規範的徵求意見稿考慮到了民意,看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公攤”等問題的詬病,還是值得點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