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中心醫院:總有一種溫暖在融化著“戰爭”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陳靜)疫情期間,在信陽市中心醫院,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陣地努力抗擊疫情。他們之中有醫護人員,有父親,還有患者。他們,讓我們在這場戰“疫”中,既看到了與病毒共舞的周旋,還看到了溫暖和感動。一個又一個畫面,只是某個瞬間,卻拽著人們去反覆回放,留存為長久的記憶。一個又一個畫面,在溼潤著眼睛、在傳播著善良、在震撼著心靈的同時,也融化了戰爭的冷酷和無情。

信阳市中心医院:总有一种温暖在融化着“战争”

忘記了訂婚的約定

羅蘭蘭,信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剛下夜班的羅蘭蘭,一覺醒來已經是下午3時許。她習慣性的首先拿出手機瀏覽科室工作群裡的信息,隨即就從床上跳了起來,一邊回覆“我去”,一邊匆忙的收拾幾件衣服。“4時就要出發,沒有時間了。”

當羅蘭蘭一路疾奔衝到抗擊疫情一線隊伍中時,她還在喘著粗氣。就這樣,在一聲集結號中,她光榮的成為了信陽首批進駐傳染病醫院的抗疫戰士。走進隔離病房,就是走進了戰場,這裡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不知道工作了多少個小時,羅蘭蘭才脫下溼透的防護服。揉著被壓的生疼的臉,她聽到了手機的響聲,拿起手機一看,有幾十個未接電話,全部都是同一個號碼。這時,她才想起告訴男朋友:我到疫情一線了。

“不是說好春節回家訂婚嗎?”羅蘭蘭當即愣住了,竟然忘記了訂婚這件大事。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大戰在即,只想著怎樣迅速奔赴戰場。男朋友也沉默了很久,最後只說了一句話,注意安全,不管多久,我都等你回家。忘記了一場幸福的約定,她卻完成了一場和患者蕩氣迴腸的約定。她笑著說,沒有後悔過,我的失約,可以讓更多的人擁有生命和幸福。

羅蘭蘭,失約的新娘,祝福你。

信阳市中心医院:总有一种温暖在融化着“战争”

退回來的一個口罩

疫情初期,一個發熱的新冠肺炎疑似產婦,在信陽市中心醫院手術室剖宮產後,被推進了產科病房。這個產婦按照要求必須進行隔離專人專護。護士長劉玉潔去申領防護用品時,被告知全院只剩下三個N95口罩。

當院長把僅有的三個口罩全部交到劉玉潔手裡後,她突然就想落淚了。這三個口罩拿在手裡,她覺得沉甸甸的。她明白,防護物資再緊缺,都不能扔下患者不管。於是她決定一個班次只安排一個人,雖然辛苦,但是卻可以節省口罩。

這名產婦在排除疑似解除隔離後,口罩還剩下一隻,劉玉潔生出一種喜悅。她一路奔跑著到了院長辦公室,用雙手認真的將剩下的這隻珍貴口罩交還到了院長手裡。

現在回想起來,她還覺得心中堵堵的很難受。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在抗疫的戰場上,一隻口罩也彌足珍貴。但是我們的醫護人員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了省下一隻口罩,扛住了千辛萬苦。

信阳市中心医院:总有一种温暖在融化着“战争”

勾在日曆上的20多個標記

信陽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生崔璨是2月13日到的隔離病區,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每一天,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對號標記在陪伴她,也在等待她。這些對號都是勾在日曆上的,勾畫對號的人是她的父親。

從疫情開始,崔璨給家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每一天都會做好上一線的準備。崔璨說,父親平時話不多,但是每次聽她說這句話時,都會特意交代幾句,甚至用少有的飽含感情的語氣告訴她:“女兒當自強,國家有難,你應該衝到前線,全家都會為你感到驕傲。”父親堅定的鼓勵也讓崔璨一次次熱血沸騰,屢次請纓奮戰沙場。

臨別那一天,父親又恢復了平時的寡言,只是笑著囑咐了一句:“不要害怕,做好防護。”這八個字雖然簡單,卻讓崔璨含笑輕裝上陣。

然而,崔璨父親卻背上了沉沉的擔心、焦慮和牽掛。送走女兒後,他開始了數著天數過日子的煎熬。每一天,他都會在手機日曆上勾畫一個醒目的對號標記。在電話裡,崔璨父親告訴記者,崔璨進隔離病房後,他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因為心理壓力太大,第三天長了一身溼疹,伴隨感冒咳嗽。這位堅強的父親此時卻生出了很脆弱的想法:“如果女兒在身邊該有多好。”但是他卻吩咐家人,不要讓崔璨知道自己生病的事。越是身體不適,他越是拿著日曆盯著,希望每天的時間過得快點,再快點。

“日曆上的每一個對號,都勾進了我滿心的期盼和祈福。每次看到日曆上又增添了一個符號,我的心就會上上下下的沉浮一陣,既鬆下一口氣,又多了一份牽掛。那些符號好像在告訴我離女兒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天,那些符號好像還在告訴我,每平安過去一天,就距離抗疫勝利的日子又近了一步。”崔璨父親說道。

目前,崔璨已經圓滿完成任務離開隔離病房進行醫學觀察,但是這位善良的老人,至今還在一天天認真的勾劃著標記。他說,他要堅持畫到女兒平安回家那一天。他相信,盼到女兒凱旋時,便是抗疫取得勝利時。

信阳市中心医院:总有一种温暖在融化着“战争”

不要靠近我

日前,記者前往信陽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採訪,一位剛送過來的大姐正在抽血化驗。就在記者走近她準備抓拍幾個醫護人員採血鏡頭時,她突然大喊一聲:“不要靠近我。”

隨後,她嘆了一口氣,聲音從口罩裡傳出來,愈發顯得無力和沉悶:“我家裡有人從武漢回來,已經確診了。”話的尾音帶上了顫顫的哽咽。看到這位大姐在說這些話時,全程都背對著記者,極力的和大家保持著距離。

當時正是疫情最嚴重時期,每天的確診人數都在讓人不安和恐懼。作為一位疑似患者,這位大姐沒有抱怨人們對她的避之不及,沒有因為焦慮產生負面情緒,她在極度恐懼中還是堅持選擇做那個美好善良的自己。

這時,我們真想看一看她的面容,我們相信,此時的她,臉上一定會流露出令人心動的坦然和安心。這時,我們真想輕輕的抱一抱她,給她生命的力量,更是從她身上汲取一種充滿真善美的力量。就是這麼一個普通平凡的人,卻把生命當做責任,在獨自承受生命之痛時,不忘對他人生命的尊重。

今年的春節,今年的春天,讓我們透過“戰爭”,留住了有生命溫度的共同回憶。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 15503760000,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