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2020年買房,大家不要再交冤枉錢了,過來人支招可以節省4000元至20000元。

這篇文章有點複雜,各種邏輯關係交織在一起,需要一點耐心。但是買房時能節省4000元至20000元,多點耐心細讀本文很划算。本文陳述的是大多數情況,個例排除在外。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很多人第一次買房不知道怎麼買?大家走進銷售樓中心,每套房子多少錢一目瞭然地寫在“銷控表”上,看上去似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房地產領域,從來沒聽說過買房有多大的議價空間。一般情況,房地產賣家想賣多少就賣多少,購房者很被動。

購房者真的不能討價還價嗎?答案是否定的,商品房的本質也是一種商品,但房子的價值比較貴,所以議價空間不大,如果幾百萬元的房子能砍掉幾萬元,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言歸正傳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買一套新房子,我們可以議價,至少節省4000元至20000元,其實很簡單。

在開發商標出的房價中,有一筆“不該加”的錢。

省錢的方法不是讓你唇槍舌戰和開發商議價 ,迫使開發商給你幾千或幾萬元優惠。相反,我們會在前期認真準備和查找信息,找出開發商漲價的秘密,讓開發商主動把這部分“不該加”的房價降下來,達到省錢的目的。

開發商“不該加”的錢是什麼?

眾所周知,目前的房地產受到國家嚴格調控,購房者在購房時有購房資格限制(如社保、工作年限等)。如果你在當地沒有社保,或者不符合其他購房資格,你就不能在當地購房。同樣,開發商賣房時,價格也不能隨心所欲想標價,而是在當地房管局和物價局的監督指導下定價的。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比如當地的平均房價在5000元到7000元/㎡之間,開發商能不能賣8000元/㎡?在10年前是可能的,當時房地產如火如荼地發展,房價是開發商自己定,只要報備了就可以。但是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調控力度的加大,各大城市在商品房交易審核中都進行了交易價格審核,既“房屋備案價”。房地產部門審核房屋交易時,參照本標準執行。大多數城市的指導原則是銷售價格不能高於備案價格,也有一個指導原則是不能低於備案價格的85%。一般來說,開發商的最終成交價格基本維持在備案價格。

比如,該房的備案價為100萬元,開發商在銷售時將定價105萬元,大致浮動在這個價格上,然後給予購房者各種優惠活動。開發商一開始是不會給你最底價的,開發商是最聰明的賣家,他們會一步步給購房者拋出各種優惠。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例如:開盤前期交4000元抵10000元(或交20000元抵40000元),開盤時購房者購買的房源總價按之前交款標準給與總房款相應優惠;7天內支付完首付款經主管特別批准後再優惠10000元;如果仍然沒有優惠到備案價,繼續給出各種優惠模式。

怎麼才能把“不該加”的錢免掉呢?

在這些優惠中,接下來的幾項免掉沒有問題。開發商會想辦法降低你的總房款到備案價。 其中請特別注意第一項,交的4000元或者20000元元是不在總房款中的。有過購房經歷的人發現,這部分錢的用途是“某網絡諮詢費”,這就是個大問題了。這就是本文要陳述的核心內容了,如果能省掉這部分錢,購房者就可以節省4000元至20000元。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那麼,購房者如何省下來“某網絡諮詢費” ?接下來,購房者要做的是提前找到這套房源的備案價和開發商銷售其他同戶型房子的最終價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開發商最終想把總房款降到備案價水平,“某網絡諮詢費”其實是在賣房的同時多收點錢。在購房過程中,除總房款外購房者無需支付其他款項。

最後總結下,本文指出的幾個關鍵點:摸清房產調控力度,備案價非常重要,最終價格要準確。只有將這三個因素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本文提出的購房省錢的方法。

很多人質疑,這種方法可行嗎?樓市觀察溫馨提示,詳細閱讀過本文,仔細研究思考過本文秘訣的朋友肯定是不會支付這筆“某網絡諮詢費”的。

開發商賣房時有一筆“不該加”的錢,內行人支招能節省4千到2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