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前言

贾谊所著《过秦论》中曾这样记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这一段描述,讲述的就是秦朝在公元前214年,在名将任嚣和赵佗等人的率领下,对百越之地发起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秦朝成功平定百越之地,统一了岭南,并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可事实上秦朝对百越之地的战争并不止这一次,而是三次。

三征百越,秦始皇虽然最终成功得到百越之地,但却也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据历史记载,秦军平定百越历时十余年,耗费军资无数,死伤士卒三十余万。那么,秦朝为什么付出如此高昂代价三征百越呢?三征百越后又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秦三征百越


蛮荒百越的另一面:丰厚利润

百越之地,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在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居住的地区。在这里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时期的中原人称为越人(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又被称为百越。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句话透露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如今的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地域,就是百越的范围;第二,百越分支部落众多,且各后裔族群的祖先不同。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百越之地幅员非常辽阔,另外百越分支部落虽然众多,但由于被山川五岭所阻隔,所以远离华夏文明核心所在的中原地区,加之不少古籍记载中百越瘴气和野兽又非常多,常被中原视为蛮荒不毛之地。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百越之地


可事实上这些都是后世对百越地区较大的误解,据文献记载及考证,古越人和中原人最早期的关系就体现在贸易上。那时的越人,用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珍贵的奢侈品,来交换中原人手中的丝帛和手工艺品。甚至百越诸部族中的于越部族,还曾经北上当过周成王的宾客,由此可见,西周时期,百越地区和中原也已经有过比较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了。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百越和吴越、楚国更是交往频繁,楚国贵族喜爱的茶晶,就出于百越地区。

不少人都认为百越文明的发展,与秦始皇征服后息息相关,可在现代的考古发现中,百越在秦朝建立以前就已经存在璀璨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秦始皇征服百越的两大目的

《准南子·人间训》中提到,“秦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使尉屠雎发卒五十万。”由此可知,秦始皇发兵攻打百越地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要拥有当地的犀角、象牙等奢侈品和丰富的自然物产。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秦始皇画像


但在挥墨君看来,秦始皇攻打百越地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觊觎百越地区的战略地位。

因为百越所处的两广地区根本就没有犀牛和大象,那这些珍贵的犀角和象牙又是从何而来呢?从现代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得到了答案。在近年的考古发现中,从台湾、菲律宾乃至中南半岛等地都发现了百越地区生产的石器和晶石,而广州更是出土了玛瑙和串珠,而这些玛瑙串珠的工艺则来自于古印度等国,可见先秦时期的百越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海上贸易了。

同时在广州发现的秦朝军队造船厂遗址,更证明了百越地区重要的海上贸易地位。因此,秦始皇除了想要占有百越地区的物产资源外,更想要得到百越地区的海上贸易。

秦始皇三征百越的惨胜

公元前219年,就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的两年后,秦始皇下令调动五十万大军,在屠睢的率领下,正式对百越发动了第一次战争。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秦军影视形象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淮南子·人间训》

由史料可知,秦军兵分五路,第一路由今江西向东进发,攻取东瓯和闽越;第二路和第三路攻取南越;第三路经过长沙,循骑田岭直抵番禺;第四路和第五路进入广西,攻西瓯。第一路秦军很顺利就攻下东瓯和闽越,并在此区域设置了闽中郡,而其他四路秦军的征服之战就没有这么顺利了。百越地区虽然原始,但却拥有不亚于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此外百越地区还拥有本土作战的地理优势,热带气候加上纵横的山脉河道,使得秦军擅长的大兵团作战完全失去作用,被迫和百越军队打起了游击战。

同时秦军长期驻扎在百越地区,身体不适应热带气候,加上受伤和疾病,一时之间秦军举步维艰。

公元前218年,秦军与百越军队的战事进入僵持阶段,秦军死伤很大,主将尉屠睢因此变得暴躁,并因此滥杀了当地居民。这一看似小小的举动,却越发激起了百越人的反抗。为复仇,百越军队夜袭秦营,并用毒箭暗杀了秦将尉屠睢,与此同时,百越军还毁掉了秦朝的粮道,使得秦军失去补给来源,双方再次进入僵持阶段。

此战为秦征服百越的第一次战争,也是历史记载最激烈的一次,经此战,五十万秦军锐减至二十万,秦军损失惨重。消息传回咸阳城后,秦始皇大怒,这是一次秦对外征服战争中罕见的惨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南平百越


痛定思痛,在双方对峙三、四年后,秦始皇再次挥军百越,准备发动第二次征服战争,这一年,是公元前214年。

修筑灵渠粮道,等后勤补给有了全面保障后,秦始皇再次召集十万秦军,与战后剩余的二十万秦军集合,以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对百越发动进攻。因为双方有第一次交战的经验,所以秦军的行进速度快了许多。这一次进攻,秦朝并没有盲目,而是吸取了秦将屠睢的惨败教训,在战略上采取了“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跟随大军行进。

每当秦军占领一地,就会将部分移民留在此处,从而让秦军在进攻推进的过程中再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让秦军得以补充人力,与此同时,大批商贾在秦军占领的区域进行商贸往来,也为军队的粮饷提供了充足的储备。

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加上百越军队经第一次战争后已不足万人,秦军在百越的战场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大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很快就击溃了西瓯部落的抵抗,迅速占领了西瓯地区(今山西)。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秦军影视形象


眼看全军战意高涨,任嚣、赵佗立马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雒越部落文郎国,占领了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地区,至此,这场于公元前219年发动的百越征服战争,在历经四五年的血雨腥风后,终于胜利。秦军占领百越地区后,迅速在此设立了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百越的统治者也俯首称臣,百越地区正式被纳入秦朝版图。

为巩固秦朝在百越的统治地位,防止百越反抗力量的死灰复燃,秦朝“置东南一尉,西北一侯”,通过军事管制和戍守政策,加强对百越地区的统治和防守。至于所谓的“置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就是在百越地区设立南海尉一职,由任嚣担任,同时三郡不设郡守,以便南海尉专断一方,以加强军事应变能力。同时在百越西北方向的交通孔道上修筑城堡,驻扎重兵,并沿途设立哨所据点,巩固对百越的占领和统治地位。

除上述政策外,秦始皇还在百越地区采取郡县制,有组织地向百越地区移民,并开新道,凿灵渠,保障当地的日常生产生活等经济措施。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三郡水网图


通过开新道,使得中原和百越之间有了直接的联系;通过凿灵渠,使得长江的船只可以经过湘江,通过灵渠,与百越纵横交错的水网相通,增强了百越和内地的联系。

至于第三次战争,就是赵佗于公元前210年对瓯骆发动的进攻,不过这次的进攻目的主要是以抚民为主,在历史学家看来,所谓的第三次战争,其实就是第二次战争的延续而已。

秦平百越的深远影响

秦朝三征百越,是秦始皇统一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百越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了秦朝的版图,也使得百越诸部族正式成为汉民族的一员。这次战争虽然损失惨重,但却促进了百越诸部族之间的融合,同时也改变了百越地区原有的落后状态,快速推动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并就此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百越地区


当百越被纳入秦朝版图后,我国国土面积迅速增加了百多万平方公里,各民族之间不断发生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也为百越两广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得后世王朝越来越重视百越两广地区,慢慢建立起了经济贸易路线和相关的税收制度,对中国的海洋文化有深远影响。

在百越设立郡县制后,大量移民涌入百越地区,与当地人通婚,使得百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两广文化。

同时新道和灵渠的开通,更进一步加强了百越地区和内地的联系,打破原有的闭塞局面,对百越地区的开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浅谈秦朝三征百越及其影响


有利也有弊,秦朝平定百越,损兵折将三十余万人,在修筑新道灵渠过程中,更投入不计其数的民夫,再加上战争中所耗费的资源,秦朝国力损耗严重。同时为防止百越反抗力量死灰复燃,秦朝在百越地区投入不少军事力量,此举也严重地限制了秦朝的军事部署,使得秦朝末年没有足够军事实力镇压起义叛乱。

结语

秦三征百越,终究是利大于弊的,自百越地区被划入秦朝版图后,后续历朝历代越来越重视百越地区,到了汉朝,整个百越地区都划归于九州中的扬州。东汉未年改置交州,晋朝重新将划属扬州,南汉后又划属交州。此后百越地区长期置于扬州与交州州域,真正融入了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