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力士就是指力氣很大的人。

佛教題材的雕塑作品中,經常能見到有“力士”的身影。

其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託座力士,一類是金剛力士。




金剛力士


金剛一詞,是佛教梵語Nryana(那羅延)的意譯,有“金中最剛”的意思,為牢固、不滅的象徵意義。所以佛教認為金剛力士堅固、銳利,可以摧毀一切。


我們也都知道犍陀羅佛像是最早的佛教造像,所以佛教中力士的雕像造型也是這時候才出現的。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犍陀羅造像中力士形象為在佛陀右邊一手拿花束,一手執金剛杵,牽著衣服一角,赤裸身體肌肉外露。


至佛教傳到中國,金剛力士就有了漢文化的模樣。比如佛教漢化中轉站的雲岡石窟,其樣式就是頭頂鴿型寶冠,面孔為中亞人樣貌,身體和衣著是漢人樣式,身材健壯。業界內管這種形象叫“雲岡樣式”。這時候的金剛身印和犍陀羅時期一樣右手高舉,左手扶腰,只是手中不拿金剛杵。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四川省安嶽縣八廟鄉臥佛溝(佛陀涅槃)造像,頭戴小冠,赤裸上身揮拳助力做保衛狀,護衛佛陀。


至唐代,經書中明確標註了“金剛”的力士形象,頭戴寶冠,手執金剛杵,身披法衣帛帶做護衛狀。頭部碩大,滿面橫肉,怒目猙獰,充滿彪悍勇猛之氣,面目已經變成中華本土漢人的形象。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北京天寧寺遼代磚塔外力士,頭戴箍桶狀態高冠,

寶冠多為三片葉片狀,

多是由遼代貴族的冠飾被應用到了遼代佛教雕塑之中。


託座力士


託座力士顧名思義,就是託蓮座者。佛家說託座力士能舉千鈞、能扛鼎,擎天撼地,因此為佛祖抬蓮臺。一般在佛座、佛堂下方四周出現。


犍陀羅的託座力士,一般是幾乎赤裸,單膝跪地,一手扶膝,一手奮舉座的形象。


傳入漢地,至北魏時期頭上會著冠、幘(zé)。上身還保持裸露,下身著褌(kūn)/裳。臂釧、手環,手持法器的式樣也都一樣。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須彌座束腰的轉角處,雕刻有一位姿態各異的遼代託座力士,這些力士像均頭束小巾,橫肉猙獰,彪悍雄健。


力士傳入內地逐漸漢化以後,功能還發展出護法、抬棺、託梁、守衛等。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隋代開皇三年造像中,一力士位居於佛座下方正中,

肌肉發達,虯孔有力,深蹲於地,雙手高舉,托起蓮花盆(缽)。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山西晉城宋代青蓮寺大雄寶殿、藏經閣屋頂斗拱四角,

被稱為“角神”的木質建築構件。

角神是“坐於轉角鋪作由枊平盤枓上,上承大角梁”的構件。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佛意│金中最剛是力士


北朝漢白玉力士胸像-冀藏文化網拍有售


我司的這件殘品,僅存頭、肩、胸部,背抵石塊,俯身前傾。頭上梳了髮髻。上身赤裸,一條帛帶緊繫著上半身,這件是右肩式,從右側肩部斜挎至左側腋下。面上怒目圓睜,表情頗具威嚴。雕刻線條很簡潔,轉折則較圓潤,各種五官、肌肉結構都可以分辨,風格比較寫實。



力士自傳入漢地,與中華文化交流融合之後,逐漸被當地佛教信眾寄託了祈願與情感,功能由原有的護衛佛陀的職能,演變出護法、抬棺、託座、託梁、守衛等,也因此,信仰不絕,力士群體的生命不絕。




歷│

史│

文│

章│




懷希冀於美,故品有所成

幫您擁有更多古玩、文玩專業知識

關注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