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黃豆替佛珠,唸佛供養兩不誤

故事:黃豆替佛珠,唸佛供養兩不誤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唸佛一聲,過豆一粒,一人作之,餘人效之,號為豆兒佛師父。夫世尊教人唸佛,製為數珠,何乃不遵佛制,省力事不作,而作此吃力事也?且百八之珠,周則復始,乃至百千萬億而無盡。今一盒之豆,周則復始,亦復無盡,而何為念過之豆置不再用,更換新者?其言曰:“念之至鬥至石,送諸庵寺作腐供眾。”亦迂矣!

或曰:“古之人有行之者,如往生集所載是也。”曰:彼非數豆,傍人計其唸佛多不可計,約之當盈兩載。今糧舶大者,載米千石,兩載則極言其多耳,非數豆如今人也。即實數豆,其心亦不如今人也。(蓮池大師《竹窗三筆》)

【演蓮法師譯白】

有一位僧人向施主募化黃豆,每唸佛一聲,過豆一粒,他一人這麼做,其餘的人也跟著這樣學,號稱為“豆兒佛師父”。其實世尊教人唸佛,製為數珠,為什麼不遵佛制?放著省力的事不做,偏要去作這吃力的事呢?況且一百零八粒的佛珠,可以周則復始,乃至百千萬億而無盡。今取一盒豆用以計數,也可以周則復始而至於無盡,為什麼把念過的豆置在一邊不用,再換新的豆?據他說:“唸到至一斗(十二市斤)、一石(一百二十市斤),然後送給諸庵寺作豆腐供眾。”這人也真夠迂拙的了!

有人說:“古時的人也有這樣行持的,像《往生集》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我說,據《南海寄歸內法傳》記有善遇法師“念阿彌陀佛,四儀無闕,寸影非空。計小豆粒可盈兩載。”這是記述他專心念佛,並不是在數豆,旁人計其唸佛多至不可計,估量大約可滿兩載。現今運載糧食的大船,能載米千石,兩載是形容他稱念佛號極多的意思,不是像現在的人數豆那個樣子。即使《往生集》中也有記載隋朝宋滿居士計豆唸佛積三十石,但他的用心也決不會像現今的人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