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前以為這是小說裡才存在的英雄,如今才發現,這樣的大俠,竟是我們身邊最平凡的人物。好比鍾南山,2019年年末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型肺炎,讓這個“消失”已久的名字再次走紅網絡。17年前,“非典”病毒蔓延全國,他說“把最嚴重的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襲擊武漢,他說“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他讓大家不要去,結果轉身84歲的鐘南山卻義無反顧坐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關於鍾南山,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評價:小時候我以為那是一座山,長大後才知道那是一個人,現在發現,他確實是一座山!毫無疑問,這個網民口中如山一般的老人成為了2020年最可靠的人!因為他,武漢肺炎疫情開始公開透明;因為他,惶恐不安的群眾不再焦灼;因為他,我們相信,這一仗遲早會贏!所以如今的鐘南山,在老百姓的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封神”之前的鐘南山,又有過怎樣的漫漫學醫路呢?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比大多數醫者幸運的是,鍾南山出生於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鍾世藩,畢業於北京協和醫院,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曾經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為醫學顧問。他的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也正是因為父母潛移默化下的影響,讓兒時的鐘南山就對醫生的工作充滿了敬畏感。據鍾南山先生回憶,因為父親是兒科醫院的緣故,過去時常會有親戚和鄰居的小孩來家中找父親看病,看著一個個病患恢復健康,父親總會露出欣慰而滿足的笑容。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儘管當時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為了科學研究,父親硬是自費買了幾百只小白鼠養在家中做實驗,以至於後來只要有陌生人來家中拜訪,鄰居引路時總會說一句“聞到老鼠味最大的那家就是。”父親在事業中獲得的滿足感與尊重感,也讓當時的鍾南山開始萌生了當醫生的想法。但父親對鍾南山的影響絕不止步於此,過去這麼多年,鍾南山始終銘記誠實做人,也來源於是兒時鐘南山與父親的一次談話。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大約10歲那年,鍾南山和大部分的小男孩一樣,有點調皮也有點小聰明。每個月他從父母手中拿到的伙食費本應交到老師的手中,但他卻偷偷把錢留著買零食吃。直到老師聯繫了母親到學校瞭解情況,鍾南山才敢告訴母親事情的真相。回到家後,吃完飯父親把鍾南山叫到書房,心平氣和地說道“你在學校騙老師,回到家騙父母,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沒有想象中的暴打和怒罵,父親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10歲的鐘南山在那一夜徹夜未眠。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很多年後鍾南山說起這件小事情,堅定地認為這就是他日後從醫堅持誠信的原因。如果當時父母打他一頓或是罵他一句,可能他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許,溫柔有時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隨著父親的言傳身教,1955年,19歲的鐘南山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但整個大學期間,比起醫學成績,鍾南山更亮眼的表現卻是體育方面。1956年,20歲的鐘南山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並一舉奪得了400米跑的桂冠。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也正是因為體育方面異於常人的天賦,畢業之際鍾南山收到了從事專業運動員的邀請,如果那時的鐘南山選擇了成為職業運動員,毫無意外,他可以享受到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物資條件。或許我們會擁有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但同時也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醫生。思考再三之後,鍾南山還是拒絕了這個誘人的邀約,因為鍾南山說“在世界範圍內,我的身體條件不行,而且仔細想一想,學醫才是我的最愛!”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當讓鍾南山沒有想到的是,大學畢業之後,將近有八年的時間,他卻無緣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從1964年到1971年,在農村經歷了八年的艱苦生活之後,35歲的鐘南山才回到廣東成為一家醫院的普通醫生。此時已經71歲的父親看著35歲還一事無成的兒子,雖有著急,但也只是淡淡地問了一句兒子“你今年多大了?”鍾南山回答“35歲。”然後父親又回了一句“是呀,35了,真可怕!”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之後,父親長時間的沉默讓鍾南山頓然醒悟,和35歲已經小有名氣的父親相比,如今的他顯然是讓父親失望了。思及至此,鍾南山便暗指下定決定:必須得幹出點名堂來,不能再這樣荒廢度日了!可沒曾想到,首先等待鍾南山的,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第一次誤診的挫折。在某一日接診的一位病人中,因為病人不停咳血,於是鍾南山按經驗判斷病人是“肺結核”患者。可幾個小時之後,病人再次回到醫院,更多的鮮血一口接一口地吐出。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後來經過醫院其他醫生的緊急治療,患者才得以轉危為安。原來這並不是什麼“肺結核”患者,只是一根魚刺卡在了病人的體內導致咳血。因為這一次的誤診,鍾南山成了醫院最大的笑話,但也正是因為這次失誤,讓35歲的鐘南山下定決心瞭解患者並且精進醫術。此後鍾南山白天跟著醫師學習,晚上回家繼續研究,僅僅八個月的時間他便瘦了20斤,但同時鍾南山也得到了醫師的認可“頂得上一個主治醫生了!”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再之後便是1979年,此時的鐘南山已是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這一年43歲的鐘南山獲得了去英國進修的機會。在英國的兩年間,英語不過關的鐘南山堅持用英文給父親寫信,然後再通過父親的回信練習英語,長此以往下來,鍾南山便也練就了標準的英語交流能力。而在學術方面,鍾南山更是取得了六項醫學方面的成就,發表了七篇醫學論文,成為了當時應該醫學界眼中了不起的中國人!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隨著時間的日益流逝,鍾南山終於成了和父親一樣醫術精湛的醫學專家。但在鍾南山的心中,父親永遠是他學習的榜樣。尤其是當75歲的父親雙眼眼疾嚴重,用一隻手捂著一隻眼睛,另外一隻手寫完40萬字的學術著作時,鍾南山總算真正明白了父親常說的那句“一個人總要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才算沒有白活”的含義!所以當父親去世後,鍾南山一直秉承父親的精神,盡心盡力為每一位病人服務。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儘管早已成績斐然,鍾南山仍是謙虛地表示“父親的願望,我只是初步完成了,但是我還不會滿足,我還有兩項工作沒有完成,等到它們都完成了,我就算是真正達到父親的要求了!”如果說父親是鍾南山醫院道路上的引領者,那麼兒子鍾惟德就是他學術成就上的繼承者。作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專科教授,鍾惟德始終謹記父親的兩句名言“一,永遠要有執著的追求;二,辦事要嚴謹實在”。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也許真的是虎父無犬子,三代鍾家人先後都成為了醫學領域內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如果以世俗的名氣來評判,因為非典,我們真正認識了的,也只有鍾南山而已!當然,假如沒有2003年的“非典”,或許鍾南山和大部分默默無聞的醫者一樣,只是平凡崗位上不為人知的小人物。但因為17年前這場肆疫全國的流行疾病,讓鍾南山的名字第一次響遍全國。如今我們回憶起來,會提及鍾南山實事求是的發言和親赴災區的勇敢,但有多少人知道,鍾南山本人也曾感染過非典呢?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在那段與死神搏鬥的日子裡,長時間與非典病人近距離接觸的鐘南山,一度也出現了發燒,咳嗽,肺部發炎的針狀。作為醫生,鍾南山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了肺炎,但是他說“我不能躺在在特殊的病房接受治療,那樣造成的影響就太不好了!”所以為了不影響團隊的士氣與病人的信心,鍾南山選擇自己在家隔離治療,他在家中房門的門框上釘了個釘子,用於掛吊瓶輸液治療。經過五天的隔離之後,鍾南山確定自己得的是普通肺炎。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病情好轉之後鍾南山再次出現在公眾眼中,詳細解釋有關非典的諸多問題,並且這一次他宣佈“非典並不可怕,可防,可治!”而關於他自己感染非典的經歷,卻成為了被時光隱藏的秘密。直到十多年後,鍾南山接受央視的採訪,才不好意思說出了這段“不值一提”的往事。而家中門框上的那枚釘子也成為了鍾南山感染非典的唯一見證者,時至今日,這枚釘子依舊在鍾南山家裡的門框上,似乎依舊在提醒他:疾病再可怕,總會有破解的辦法!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而在當年採訪的最後,談及對非典的感想,鍾南山只說了一句:我對得起你們,對得起人民群眾!或許鍾南山院士也沒有想到,67歲的他打敗完非典之後,如今84歲的他又要面對新型肺炎的難關。在其他人忙著回家過年的時候,他卻擠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因為他來了,所以我們踏實了。雖然目前新型肺炎的病情依舊不容樂觀,但有鍾南山在,我們依然相信,勝利也許就在下一個天亮!雖然他是84歲的老人,但他卻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或許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真正的中國脊樑!

鍾南山,一生敢言敢醫,自問無愧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