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這句《離騷》的名句,是屈原根據觀察宇宙星辰的變化而感慨歲月的流逝,但他不會想到,2000多年後,浩瀚的星空會成為一家中國汽車公司開啟的下一站旅途。

近日,一家中國汽車公司正式官宣,2020年就要首發雙顆低軌衛星,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

這家公司就是李書福的吉利控股。

消息一出,頓時引發了汽車圈的軒然大波,誠然,近些年來,李書福是中國汽車業乃至全球汽車圈的頭版新聞常客,但這一次,吉利卻將目光鎖定了遙遠的外太空,這次破天荒的跨界跨得確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外。

那麼,李書福造星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位曾經的放牛娃,推著自行車創業的汽車大佬,為何會將目光凝視著頭上的星空?

李書福造星,讓我們看到了李書福摸索新商業版圖的勇氣。

相信,誰也不會想到,李書福敢造衛星。正如同2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家白手起家的中國車企敢買沃爾沃,正如同3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一個造電冰箱、摩托車的鄉鎮企業會造車。

但李書福就是一個讓別人永遠想象不到他下一步要幹什麼的人。

有人會覺得這是李書福的膽大,但實際上,這就是一位創業者內心所需要具備的勇氣,這或許就是吉利不斷拓展新領域的初心所在,這也是吉利這家中國品牌的精神內核所在。

衛星互聯網科技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科技領域中處於金字塔尖上未知的,其技術難度之高、運營體系之複雜,商用衛星俱樂部的門檻之高,對於門外漢的李書福和吉利而言,面臨著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與風險。

但吉利已經遠非30年前的吉利可同日而語了,李書福也已經不是喊著“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的李書福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經過30年的打拼,李書福已經將吉利打造成了一家市值超過千億港元的上市公司,吉利集團年銷量已經突破200萬輛大關,而隨著計劃中的與沃爾沃合併上市,李書福有望將吉利打造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

“16年前,吉利汽車年銷售不到2.2萬輛,營收不過10多億元。16年後,吉利已經成長為擁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寶騰、路特斯等十大品牌,年銷售汽車182萬輛、營收預計超過2700億元的全球汽車集團。”人民日報曾經如是點評吉利的發展成績。

但李書福不希望吉利只是成為一家市值很高、銷量很高的汽車公司,而是要蛻變為一家擁有著更遠前景的出行科技公司。在汽車新四化的鉅變之中,這才是汽車公司真正的出路所在。

所以,吉利造星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吉利的衛星項目是隸屬於吉利科技版塊,這個統籌未來出行新業務的版塊包括曹操出行、飛行汽車公司等不同出行業態的公司。而衛星業務身在其中自然是應有之義。

李書福造星也趕上了產業爆發前的窗口期,衛星互聯網技術已成為通訊領域科技競爭的新焦點,巨頭紛紛入局,全球已進入衛星互聯網的競賽時代。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航天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長至2040年的超過1.1萬億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長將源自新型互聯網衛星。

而《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就曾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相關數據顯示,全球航天產業每年都在以6%到7%快速增長,2020年我國航天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元。

可以說,對於即將進入商用衛星俱樂部的吉利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時間窗口期,這是一個財富滾滾的萬億級賽道。

李書福造星,讓我們看到了吉利打造天地出行的新格局。

最近十年,是中國國力迅速提升的十年,是中國品牌在世界上全面出擊的十年,也是吉利和李書福在國際汽車市場揚名立萬的十年,很多人都對李書福在全球市場的“買買買”印象深刻。

誠然,無論將北歐豪門沃爾沃收入麾下,還是通過嫻熟的資本操作入股戴姆勒,成為汽車發明者的中國股東,抑或是跨越太平洋,購買美國飛行汽車公司,李書福與吉利的造車版圖橫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市場。

如果說之前的十年,李書福是通過大收購是實現了吉利控股集團的佈局寬度,那麼,通過打造衛星項目,夯實天地一體化未來出行的佈局,就是實現的是吉利控股集團在核心競爭力戰略高度上的搭建,李書福造星,讓我們認識到,格局並不僅僅是地理緯度上的寬度決定,更關乎戰略體系上的高度。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在全球範圍內,除特斯拉外,吉利是第二家造車+造星的企業。吉利是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早在2018年,吉利就悄然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作為擁有擁有百餘名研發人員,核心成員均有10年以上相關經驗的商業航天公司,吉利衛星公司時空道宇一直都堪稱是衛星產業鏈中的獨角獸級企業。

此外,吉利衛星公司將在臺州籌建衛星組裝測試中心,是中國首個由民企建造的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該中心擬建設成衛星智能化設計生產線、商業衛星測控中心。

李書福和吉利首度在衛星項目上進行佈局,既填補了中國汽車品牌的空白,更填補了傳統汽車企業的空白,在航空科技這件事上,作為中國品牌的李書福和吉利實實在在地實現了一把彎道超車。

因為,過往的百餘年中,無論是德國的大眾、寶馬和奔馳,抑或是美國的通用、福特,日本的豐田本田均沒有機會涉足這一領域。

早在2018年,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獲得美國官方批准,允許其展開衛星互聯網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高速和低延時寬帶服務。SpaceX公司計劃在2019年之前開始發射任務衛星,目標是在2024年達到4425顆聯網衛星數量。

但特斯拉不會在太空寂寞下去,再不久的將來,或許在廣袤的太空之上,將會有中國公司與他上演一場精彩紛呈的”星際大戰“。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李書福造星,讓我們看到了吉利創新資本的新高度。

為什麼特斯拉會實現對傳統車企的碾壓式優勢?馬斯克的創新究竟在哪裡?這是李書福一直苦苦思考的問題。

一個行業的利潤往往在於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而要想真正打破這樣的瓶頸,需要的創新資本所引爆的能力。馬斯克的創新僅僅是因為擁有續航長和大屏的電動車嗎?馬斯克的創新僅僅是因為他的鋼鐵俠身份嗎?顯然不是。

馬斯克和特斯拉真正的優勢要在汽車產品之外去尋找,在資金上捉襟見肘的馬斯克為什麼要費勁千辛萬苦,孤注一擲地去發射Space X火箭與推進starlink星鏈計劃?

顯然,馬斯克的用意並非是實現自己的火星夢,而是要通過天地一體的出行體系的打造去構建獨一無二的創新資本,從而能夠實現對現有商業模式的顛覆與重塑。

簡單地說,今後的汽車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未來的競爭不是配置的競爭、不是價格的競爭,也不是品牌的競爭,而是創新能力的較量,是對數據掌控的比拼,是生態系統的較量。

李書福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汽車產業是人才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上下游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行業,同時也是各種數字科技應用的載體。

這也就意味著誰率先掌握大數據,誰率先搭建起立體式出行的新生態森林,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誰就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或許是馬斯克帶給李書福的啟發。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隨著衛星項目的落地,吉利控股天地一體化的立體出行版圖日漸清晰:從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佈局低軌衛星,這也讓外界終於看懂了李書福之前所提的出行創新戰略的底牌與王牌。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更高層。

而吉利的衛星,將成為吉利迎來未來轉型決戰的關鍵陣地,一旦突破前期的資金瓶頸與技術難關,吉利有了低空衛星的神助攻,有了航天技術與智能製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之間的打通融合,吉利就有可能在未來上演一出天地聯動、空陸結合的聯合作戰大戲,這就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實現真正意義上對西方汽車公司彎道超車的一次新的契機。

“單打獨鬥沒有未來。二十一世紀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商業重塑的世紀,是跨界融合、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世紀。” 此時再琢磨李書福這句話,顯得格外的意味深長。

李書福造星與吉利的“制高點”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中文的語境之下,對於宇宙的探索更是從來沒有停歇過,而對於轉型的吉利和其他中國企業而言,做其他人沒做過的新事,走其他人沒走過的新路,不斷探索未知,不斷探索出行的新業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征途。

李書福造衛星,不僅讓吉利找到了打造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的支撐點,更讓中國品牌尋找到了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技術“制高點”。

一直苦苦追趕別人的中國品牌,終於站上了一個俯視對手的新高度,終於獲得了一個立體化發展的大時代。

李書福造星,這是吉利邁出的一大步,更是中國汽車邁出的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