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帝国军队西征

公元1245年,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所向披靡,抵达著名的底格里斯河上游,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派遣使节,前往蒙古帝国首都哈拉何林进行和谈,恳请蒙古军不要继续进攻,并希望蒙古人可以皈依基督教。这是一次无功而返的尝试,任何人都已无法阻挡蒙古大军的脚步。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但与此同时,面对同样强大的蒙古人一个年过六旬名叫萨班的藏族老人,踏上了漫漫旅途。他们希望促成吐蕃与蒙古的一次和谈,也希望自己笃信的佛教可以影响对方,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河西走廊的重镇凉州。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在萨班这次出行的27年前,公元1218年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宏大计划,在此后的七年中,他率领20万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烈日炎炎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蒙古帝国的权利和威势之下,欧洲人把成吉思汗形容为“上帝之鞭”。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公元122年,成吉思汗向河西走廊发起了总攻,他计划通过这条走廊先打下党项人建立了近两百年的西夏国,继而直捣中原。历史的转折点就在于,当西夏人终于坚持不住而即将崩溃的时候,一代天骄却因为受伤不治意外去世,然而西夏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蒙古大军攻占河西走廊之后,西夏失去了战略纵深迅速走向灭亡。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公元1336年,蒙古汗位的 继承者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将甘肃青海等西夏故地分封给了次子阔端。阔端也成为了河西走廊最高的军事统帅并入主凉州,这一年他29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尽管他还年轻,但以久经沙场手握重权。

河西走廊上的凉州,也就是汉帝国设立郡时的武威始终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军事重镇,同时凉州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地区,曾有梦幻凉州之称。经过历史上的数次改朝换代,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与西域的物资贸易;文化往来更是要在这里汇聚。南来北往的各色人等或者在这里扎根,或者住泊在这城市里。久而久之,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便会打上鲜明的凉州特色。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公元1234年,蒙古和南宋联手灭掉了夹在它们中间的金国,形成了南宋。蒙古,大理国与吐蕃并存的局面,此时的蒙古帝国军事扩张并未因成吉思汗的去世而停止相反开始了更大范围的作战。凉州便是他们前进基地和跳板。公元1235年发起了第二次向欧洲的西征,与此同时,已经剿灭金国的蒙古人兵分三路,把目标对准了东方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敌人南宋,其中西面一路大军就由阔端统领。未形成对南宋的包围,阔端率先攻打四川,但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在蜀地遭遇了顽强抵抗。于是阔端先决定灭掉西南的大理国之后借道进攻陇,蜀。如果这样吐蕃就成了挡在大理国之前的一块石头,阔端必须解决横亘在蒙古大军面前的藏地的吐蕃势力。

藏传佛教与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影响(一)


公元877年,由松赞干布建立,曾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因内乱土崩瓦解。此后,吐蕃进入了很长时间的分裂割据时期,各地有不同宗教管理。此时,蒙古崛起了。藏区的教派或多或少都和蒙古帝国保持着纳贡的关系。但成吉思汗死后,吐蕃地方不在向蒙古朝廷进贡,彼此之间关系趋向紧张。

公元1239年,阔端派将领多尔达率一支蒙古骑兵作为先锋军进入西藏。多尔达的蒙古骑兵,从青海一直打到藏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此后在拉萨驻留近两年的时间里,却再也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

那么藏传佛教到底是怎么影响蒙古帝国历史进程的呢?

关注我看 藏传佛教与帝国的相互影响(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