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孩子就像餵雞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被邀請去武大做演講,只見他走上講臺,小心翼翼地從隨身攜帶的箱子中拿出了一隻公雞。

臺下的老師和同學全都看得發愣,很詫異陶行知為何要拿出一隻公雞。

陶行知,教育孩子就像餵雞

陶先生面對著一張張驚訝的面孔,慢慢地將一把白米放在桌上,隨即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公雞吃桌上的白米。

可大公雞把頭偏向一側,叫了起來,並沒有吃桌上的米。如何才能使公雞吃桌上的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塞進雞的嘴裡。公雞拼命掙扎,就是不肯吃。

陶先生慢慢鬆開握著公雞頭的手,讓公雞自然地在桌子上行走,並後退了幾步,大公雞不用陶行知強迫,就開始吃起了米。

陶行知,教育孩子就像餵雞

陶先生看著公雞,慢慢說道:"在我看來,教育孩子就像餵雞。老師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會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臺下的聽眾聽完了陶先生的這番話,都熱情地鼓起掌來。

教孩子知識,其實真得就像餵雞一樣,強迫、填鴨式的教學往往收不到好結果,喚起孩子自主學習的慾望,學習效果或許會更好。那麼,有哪些方法,能夠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呢?

1.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

想要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父母需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要允許小孩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或許他的看法是錯誤的、荒誕不稽、幼稚可笑的,但孩子能夠獨立地思考,能對事物發表意見,這就是值得鼓勵的。

這樣才能使孩子身心自由,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對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的觀點,才能作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去自主地學習。

二.抓住激發孩子興趣的機會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抓住激發孩子興趣的機會,可以將一些知識點講述地更有趣,讓孩子在興趣中學到知識。

例如家長在給講述《盲人與畫》這篇故事的時候,可以搭配一幅未上色的畫,在講述完畢後,可以讓孩子根據想象,將畫塗上顏色。

在孩子那樣的年紀,一般對給圖畫上色很感興趣,在上色過程中,既鍛鍊了孩子記憶力,也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

三.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慣性的力量會讓小孩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對孩子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在教授孩子字詞的時候,不要替孩子改正,而是要孩子自己查字典弄懂它們,既加深了印象,也利於孩子養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知識會變得更主動。

總之,孩子有了學習的慾望,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用一些方法激發孩子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學習和好習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本號管理人員。

如果喜歡我推薦的文章,請關注我!每天不定時更新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