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糖藥適合不同階段的糖尿病患者,如何服用才算吃對了藥?

守鐲


服用降糖藥物的往往是合併多種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說,服用降糖藥同時往往可能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從多種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角度我來談談如何合理使用降糖藥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錯綜複雜,即使是醫務人員要想全部掌握也非常困難,對普通患者而言,可從以下幾點去預防藥物不良相互作用發生:

糖尿病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應充分告知醫師自己的用藥史,讓醫師瞭解患者目前所用的藥物,從而在開具其他類藥物時可儘量避免與降糖藥物的相互作用。

2.減少使用藥物種類

有些患者一次服用的藥物就有幾種甚至十幾種。而藥物聯合種類越多,不良相互作用發生幾率就越大。所以患者應儘量減少所使用的藥物種類,可諮詢醫師或藥師,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

3.聯合用藥初期加強對血糖的監測

在使用降糖藥物同時新加入其他藥物聯合治療初期,應加強對血糖的監測,建議最初幾天每天監測空腹及三餐後血糖,以便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防止血糖波動。

4.外出時隨身攜帶餅乾、糖果

為避免低血糖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患者外出時最好隨身攜帶餅乾、糖果,發生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狀時,可馬上服用餅乾、糖果等以迅速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本身往往伴發許多併發症或疾病,需要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同時,藥物不良相互作用機會也相應加大。所以,瞭解藥物相互作用,有助於更合理地選用藥物,提高藥物療效,安全、平穩地控制血糖,避免嚴重低血糖發生而危及生命。


藥師方健


聽好了,常用的降血糖藥物包括:格列美脲、瑞格列奈、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羅格列酮

下面是不同藥物的服用時間:

格列美脲:早餐前或第一次主餐前即刻給藥;

格列齊特:餐前半小時;

格列吡嗪:餐前半小時;

瑞格列奈:主餐前0-30分鐘內服,多在餐前15分鐘;

二甲雙胍:進餐時服用,如有胃部不適可以改為飯後服藥;

阿卡波糖: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與前幾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吡格列酮:服藥與進食無關,空腹或餐後服藥均可;

羅格列酮:服藥與進食無關,空腹或餐後服藥均可;

可以看得出,基本上降糖藥物都是餐前服用居多,

如果你實在覺得難記的話,就大致記得,降糖藥餐前半小時服用,一般影響不大。


藥師阿卡


想要有效的降血糖,服用降糖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通過服用降糖藥起到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還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進入了誤區,治療起不到效果不說,還可能給患者帶來危險,所以建議想要降血糖的人,在服用降糖藥的時候,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服用降糖藥的誤區:

誤區一:只要按時吃降血糖的藥,其他的不用管

很多人都以為控制血糖只要按時吃降血糖的藥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是,如果只是單純的吃藥,不運動,也不注意飲食,血糖還是會照樣升高。想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比如飲食、運動以及藥物一起上,綜合治療才是關鍵。

誤區二:不能吃含糖的食物

很多人都以為糖尿病是吃出來的,所以想要控制血糖,一定不能吃含糖的食物,其實這也是一種認識誤區,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並且,高血糖雖然可怕,但是低血糖也不容小看,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應儘量做到飲食均衡,粗細搭配,而不是一味的不吃含糖的食物。

誤區三:急於降糖,用藥劑量過大

長期的高血糖狀態使機體形成了相應的滲透壓,一旦快速降糖,滲透壓急劇下降,機體來不及適應,就會出現假性低血糖,導致患者出現心慌、手抖、飢餓感,甚至意識改變,嚴重者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

誤區四:頻繁換藥

有的人對病總是操之過急,剛用完藥,還沒等效果顯現,就以為是沒效果,然後就更換另外一種藥,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不建議大家頻繁換藥,血糖是否達標可受到飲食、運動、心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且一般情況下,降糖藥的最佳藥效發揮要幾天或幾周才能顯現出來,所以最好用藥後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

如何正確服用降血糖的藥?給你4個建議

首先是聽醫生的話,定時定量服用降糖藥物,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比如胃腸不適、皮膚過敏、或低血糖反應時,及時和醫生聯繫並處理。

其次、降血糖藥,一般都是從小劑量開始,然後根據病情以及療效,逐漸增加劑量,不可一下子就是最大劑量。

再者、如果一種降血糖藥,使用過一段時間,仍然看不到效果,那麼,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另外一種將血糖的藥物,但是切記不可自己盲目更換。

最後、在服用降血糖的藥物的時候,要注意合理搭配,有的藥物與藥物之間是有相剋性的,如磺脲類與雙脲類同時使用可增強降血糖作用,而磺脲類硝苯吡啶同時使用,降血糖的作用可減弱。

上述就是關於在服用降糖藥時的一些注意事項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1.楊文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行為對血糖及生存質量的影響》,臨床合理用藥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17年34期.

2.劉尋,《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及用藥情況》,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6年24期.


39名醫在線


高血糖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發病率較高,普遍性的疾病,而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高血糖對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會造成損傷,特別是對微小血管的損害最大,所以高血糖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選擇合適的降糖藥,以及正確的服用方法才能很好控制血糖。

降糖藥有口服制劑以及胰島素製劑。胰島素只能通過注射使用,而口服制劑按照藥理作用又分為不同類的,不同類的又有好多種藥品,所以具體如何服用,需要根據藥物說明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在這裡我介紹幾種代表性的口服降糖藥的用法。

口服降糖藥有促胰島素分泌劑何非促胰島素分泌劑。促胰島素分泌劑有磺脲類、DPP-4抑制劑以及格列奈類。非促胰島素分泌劑有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TZD-s)、α-糖苷酶抑制劑。

磺脲類和格列奈類主要是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磺脲類藥物如格列齊特、格列美脲以及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格列美脲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比如1mg ,一般每日使一次,在早餐前或者餐中服用最佳,如果不吃早餐的話,應該在第一次正餐時服用。

格列齊特有普通製劑和緩釋製劑相比較而言,選擇緩釋製劑,對於血糖的控制更佳平穩有利。對於格列喹酮,應該在每次吃飯前半小時服用,若使用較小劑量,應該一次頓服,如果使用較大劑量,可以分次服用為宜。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腎功能輕度不全者可選擇格列喹酮為佳。

DPP-4抑制劑可以減少GLP-1的分解,增加GLP-1濃度,使胰島素分泌增多,噻唑烷二酮類主要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抵抗,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能力,


雙胍類如二甲雙胍,也是應該從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到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目標。雙胍類最大的不良反應也是胃腸道副作用,比如可能引起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的時候不能嚼碎或者壓碎,使用腸溶片的時候在飯前服用為宜。

格列奈類如瑞格列奈,它的不良反應因人而異,個體差異較大,有的人可能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有的人不易發生。從小劑量開始服用,以控制血糖水平為最佳劑量,前提是患者需要耐受,一般建議在餐前服用。

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它主要是通過使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吸收延緩、減少,使血糖不能迅速升高,主要用於餐後高血糖。所以它的服用應該是餐前半小時內或者隨第一口餐同時服,由於其抑制碳水在腸道吸收,所以可能造成腸道明顯的不良反應,比如腹脹、腹痛,甚至腹瀉,服用的時候應該從小劑量開始,可以減輕胃腸道副作用。


歡迎關注無名藥師,我會分享更多合理用藥知識

無名藥師


你好,作為內分泌科醫生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說實在的你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每個醫生可能選擇的藥物也可能不一樣,我僅談談我的看法。藥物的選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我想在選擇藥物之前,首先,是明確診斷,是否有糖尿病,是哪一型的糖尿病(要排除一過性的血糖升高);其次,是瞭解血糖高是空腹為主,還是餐後為主;第三,胰島素分泌的情況;第四,看有沒有併發症及肝腎功能情況;第五,瞭解不同的降糖藥的作用特點及副作用。下面主要談談目前降糖口服藥特點供參考。


一,雙胍類藥物:

是各大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它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輸出,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特別適合肥胖患者。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

二,磺脲類藥物:

該類藥物用的時間也很長,經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主要的藥物有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等。它主要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它要求胰島B細胞有一定的功能,如果胰島細胞功能都喪失,這個藥物就沒有什麼作用了。主要的副作用是可已導致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三,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這類藥主要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從推崇到擔憂,再到平反。目前主要用的有鹽酸吡格列酮(瑞彤,艾汀等)。它主要的問題是可以引起水腫和體重增加,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慎用。

四,格列奈類藥物:

它主要也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但作用的位點與磺脲類略有不同,由於它可以讓胰島素迅速分泌,時間短,所以它主要用來控制餐後血糖,發生低血糖的幾率稍減少,但是還是存在。主要的副作用也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五,α-糖苷酶抑制劑:

主要作用在腸道的酶,延緩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使餐後血糖升高緩慢,減少血糖波動,該藥在亞洲人群用的必要多,主要與亞洲人群的飲食結構相關。主要副作用是腹脹、排氣增加。

六,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劑(DPP-IV 抑制劑):

它主要作用在腸道二肽基肽酶,使GLP-1的水平升高,它既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作用胰島A細胞,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是一個雙激素調節藥物。

七,鈉 - 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SGLT2):

它主要是抑制腎臟葡萄糖的重吸收,來達到降糖作用。該類藥主要的副作用有泌尿系統的感染和酮症酸中毒。

除了二甲雙胍目前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外,其它藥物都可以作為備選藥,根據我上面說的幾個方面,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靈活選擇。


北京協和內分泌周大夫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疾病,血糖如果得不到控制的話,疾病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糖尿病有三個階段,不同降糖藥適合不同階段的糖尿病患者,那麼,如何服藥才算吃對了藥呢?

不同的三個階段就有不同的三種治療方法。以下就是相應的階段以及治療的藥物:

1、胰島素抵抗階段

胰島素在人的身體內部比較不容易被吸收,而β細胞卻能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這樣一來身體無法及時根據胰島素的分泌融解葡萄糖,使得過多的葡萄糖遺留在身體內部,導致過多糖分又吸收不了。患者會出現有高胰島素血癥。這時患者需要服用胰島素增敏劑來促進身體內部對胰島素的吸收。

2、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階段

這一階段胰島素會越來越少,這是β細胞由於在前期分泌過量的胰島素,使得後期的分泌能力下降。患者需要服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增加β細胞分泌功能,促進分泌作用。緩解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3、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喪失

到後期,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會完全喪失,即使有分泌劑也沒用。此時就需要用注射的方式來協調細胞,同時也可以用藥劑來協助。建議藥劑應該在飯後使用,因為藥物對於腸胃有刺激作用,如果在飯前使用的話,就會降低藥的作用,所以,用藥要在適合的時間用適合的藥,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雜病。


醫聯媒體


一般來說,判斷一種降糖藥是否適合糖尿病患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如果使用某種降糖藥不能使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或者血糖波動大,即使用藥劑量增加到最大有效劑量還是沒有明顯的療效,就要考慮更換或加用其他降糖藥物。

2、患者如果使用某種降糖藥不良反應過大,即使藥效再好,也要謹慎使用或不用。例如患者出現肝腎功能不全,就不要使用雙胍類(如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增敏劑(如羅格列酮)等藥物,要換成對肝腎影響較小的藥物。

3、根據患者年齡和病程長短來選擇合適的藥物。例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謹慎使用磺脲類降糖藥,以免發生低血糖。

4、如果糖尿病患者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記憶力不好,經常忘記服用藥物,從而影響血糖控制,在不影響病情的情況下,可以換用每天用藥頻次較少或用藥時間對患者比較方便的藥物。

總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糖尿病之友


降糖藥一般在餐前半小時服用,如果用胰島素治療,餐前注射後馬上進食。


譚章英735


這沒什麼可說得,測試不同時間段得血糖值,之後聽醫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