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佛教王國


印尼佛教王國

佛教教義於公元2世紀到達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在該地區佛教已經成為了僅次於印度教的第二古老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印度教和佛教是和平共處的。該地區的人們相信萬物有靈論,即對大自然母親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他們將樹木和石頭視為神聖的物體,並用它們進行崇拜以與更高的力量聯繫在一起。

佛教的影響力最初是由印度東部的商人和傳教士引入的,他們通過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或絲綢之路到達該地區,絲綢之路從中國延伸至地中海,對貿易和文化互動至關重要。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沿著絲綢之路旅行的商人和傳教士在2000多年中在整個歐亞大陸傳播宗教信仰方面發揮了戰略性作用。商人在旅行中經常建造自己信仰的神社和廟宇,以崇拜自己的神靈。

自從它的到來以後,佛教在該地區因其普遍的信息而廣為人知。佛教源於這樣的信念,即世俗的生活是無常的,充滿苦難,但是當人們通過佛陀的教誨得到啟蒙時,出生,死亡和重生的痛苦循環就可以結束。

而印度尼西亞存在的兩個主要佛教王國則是:卡林加、棉蘭!

印尼佛教王國

佛教傳播圖

卡林加王國

卡林加王國存在於6至7世紀之間,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北海岸。它是中爪哇省的第一個印度佛教王國,也是印尼歷史上最古老的王國之一,。直到今天,人們仍在爭論卡林加王國的確切位置,但通常認為它位於今天的北加隆安和耶帕拉之間。

卡林加王國被描述為被木製堡壘包圍,國王居住在多層的宮殿中,宮殿由屋頂覆蓋,屋頂由阿林加·皮納塔樹或通常被稱為榔樹的葉子製成。王國生產諸如銀,金以及象牙的商品。

關於這個佛教機構的大多數信息都可以通過多種中文來源獲得,其中王國被稱為“ Ho-Ling”,印尼當地民間傳說以及諸如爪哇省之類的銘文。信息來源之一是一位叫慧寧的和尚,他於664年到達加靈加王國,並在那裡住了大約三年,他的任務是向當地人傳播佛教教義,正是在他逗留該地區期間,他在一位名叫若那跋陀羅的卡林加僧侶的幫助下翻譯了無數佛教經文。

印尼佛教王國

卡林加王國遺蹟

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說和16世紀所寫的《明愛手稿》,該王國是由西瑪皇后在674年統治的。她以使反盜版法律合法化以及對真理和正義的熱情而聞名,偷竊者將受到嚴厲的體罰。由於她的堅定統治,卡林加人民以誠實而聞名。故事講述了一位外國國王,他試圖通過在卡林加的一個十字路口放置一個裝滿金的袋子來檢驗人們的誠實,沒有一個居民敢於觸摸袋子,因為他們擔心隨之而來的後果。直到三年後,西瑪皇后的兒子王儲王子用腳不小心碰到了書包,才將書包放了三年。消息傳來後,志摩女王給兒子下了死刑

根據明愛的說法,志摩皇后是桑賈亞的曾祖母,桑達王國和加洛王國的國王,以及棉蘭王國的創始人。

卡林加王國時期至少建造了兩座寺廟:坎迪·安金(風神廟)和坎迪·布布拉。這兩個寺廟都位於今天的哲帕拉村。坎迪·安金的名字源於它在高海拔地區的抗風壓能力。

印尼佛教王國

風神廟遺蹟

眾所周知,卡林加王國至少已經出示了兩個文字,分別稱為“ Tukmas”和“ Sohomerto”。Tukmas銘文是在今天的中爪哇省攝政區的默拉皮山的西坡發現的,它用梵語的帕拉瓦王朝腳本書寫。碑文描述了神聖的清澈泉水,據說它與印度聖潔的恆河一樣純淨。銘文還包含印度教標誌和圖像。

Sojomerto銘文是在今天中爪哇省的一個小村發現的。它是用7世紀古老的馬來語編寫的。銘文講述了一個統治者叫達蓬塔·塞倫德拉的故事,他是桑塔努和巴魯塔蒂的兒子,也是桑普拉的丈夫。達蓬塔·塞倫德拉被認為是塞倫德拉王朝的始祖,塞倫德拉王朝後來被譽為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佛教王國之一,即棉蘭王國。

印尼佛教王國

布布拉神廟遺蹟

棉蘭王國

棉蘭或馬塔蘭王國是爪哇印度佛教王國。它位於中爪哇,然後移至東爪哇。該王國由溼婆神桑賈亞國王統一,公元717年上臺執政。他征服了他的王國周圍地區,他的統治以繁榮與和平為特徵。國王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卡爾馬維邦碑文中,該碑文可以追溯到公元732年。

在塞倫德拉王朝的統治下,沙特阿拉伯王國在8世紀和10世紀之間達到了權力的頂峰。棉蘭王國的人民嚴重依賴稻米種植和海上貿易。根據考古發現和其他資料,棉蘭王國的人民富裕,文明和文明。複雜的文明可以通過各種廟宇建築來證明。塞倫德拉王朝被認為是熱情的寺廟建造者。

儘管起初,棉蘭王國的宗教主要是印度教,但當桑賈亞國王的繼任者大乘佛教國王帕南卡蘭在公元760年登基時,他們成為了佛教王國。據說這種轉變在印度教溼婆教徒和佛教徒之間引起了王國內部的忠誠度分裂。

印尼佛教王國

古字

Panangkaran國王從公元760年至775年統治該王國。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建築大師,致力於佛教。在位期間,他至少開展了五個寺廟建設項目。Panangkaran國王為女神塔拉建造了一座聖殿,併為塞倫德拉領土的和尚建造了一座修道院。

Panangkaran國王還建造了無謂山寺,最初是專門為崇拜而建的,但大門,城牆,堅固的城牆,護城河,圍牆的圍牆,露臺和建築基地的存在表明,該地方可能已被用作堡壘或宮殿。

Panangkaran國王被認為是建造宏偉的文殊菩薩寺廟的先驅,它是公元792年的文殊菩薩銘文中所建議的賽烏寺建築群的原始名稱。然而,國王Panangkaran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宏偉的工程的完成,因為他在公元792年完工了很久之前就在公元780年去世了。

印尼佛教王國

Panangkaran國王去世後,棉蘭王國由賽倫德拉王朝的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統治。因陀羅國王被譽為偉大的征服者,他參加了外國海軍軍事遠征,並贏得了對馬來半島利戈爾的控制權。

因陀羅國王與他的前任在廟宇建設上有著同樣的熱情。他繼續建造文殊寺。今天,賽烏寺建築群是繼婆羅浮屠塔之後印度尼西亞第二大佛教建築群。它由八世紀末建造的249座寺廟組成。賽烏寺建築群成為當時最宏偉的寺廟建築群,並被用作官方的國廟進行重要的宗教儀式。此外,英陀羅國王還開始建造婆羅浮屠,孟杜特寺和旺旺寺,他的強大影響力使他成為了棉蘭大君。

印尼佛教王國

賽烏寺建築群

因陀羅國王去世後,棉蘭王國的王位傳給了薩馬拉格拉維拉國王,該國王從公元800年統治至819年。與他的前任旅行征服鄰國不同,薩馬拉格拉維拉國王受到和平的大乘佛教教義的啟發,寧願將注意力集中在他王國的現有地區內,並繼續建造婆羅浮屠。薩馬拉格拉維拉國王嫁給了8世紀三佛齊王國國王的女兒。這段婚姻在棉蘭王國的塞倫德拉王朝和斯里維賈亞王國之間建立了政治聯盟。

薩馬拉格拉維拉國王由他的兒子薩馬拉通加國王繼位,他於公元792年至835年統治。效法父親的榜樣,他選擇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統治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臣民們的繁榮。他在公元825年在位期間以完成巨大的石頭曼陀羅婆羅浮屠廟而聞名。


印尼佛教王國

婆羅浮屠

今天,婆羅浮屠寺廟被認為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的世界遺產。婆羅浮屠寺廟群和類似山的結構類似於曼陀羅布局,由六個方形平臺組成。在頂部,有三個圓形平臺和72個穿孔的佛塔。每個佛塔都在中央圓頂內包含一個坐著的佛像。

婆羅浮屠寺廟的設計被認為遵循了菩薩的人生歷程。在每個樓層上,牆壁和欄杆都裝飾有2,672個浮雕板。婆羅浮屠寺廟群中發現了500多個佛像。1814年,爪哇島的英國統治者托馬斯·萊佛士爵士在印度尼西亞佛教衰敗後於14世紀被廢棄後發現了該遺址。


印尼佛教王國

今天,薩瑪拉通加國王由大乘佛教公主繼承,他嫁給了中爪哇省一位地主的兒子,印度教溼婆教徒拉凱·皮卡丹,登基成為棉蘭王國的國王。在拉凱·皮卡丹國王統治期間,印度教和佛教在大多數時間裡和平共處,賽烏寺建築群的建設最終得以完成。

後來,國王拉凱·皮卡丹決定退位,以支持他的小兒子,後者統治於856至880年代。拉凱·皮卡丹放棄了世俗事務,成為了一個以桑普拉為名的隱士。拉凱·皮卡丹國王的統治也標誌著大乘佛教徒在梅當王國中的衰落,因為它逐漸轉變為印度教溼婆教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