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戰鬥全重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通常重型坦克重42~8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52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鬥。 其特點是火炮口徑大,炮管長,攻擊力大。因為坦克火炮口徑大,意味著攻擊力大。重型坦克火炮口徑有88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28毫米、130毫米、150毫米甚至152毫米。同時,重型坦克車體裝甲厚,抵禦炮擊的能力強,但是體重大導致速度較慢。重型坦克外形龐大重量驚人,是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重型裝甲和強力火炮,使每一輛重型坦克都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



一、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超重型坦克是由德國保時捷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設計的超重型坦克,戰鬥全重達188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也正是由於車身極重,使得鼠式坦克的越野能力極差,最終因缺少實戰價值而流產。 本型坦克主要由克虜伯公司生產,由Alkett負責組裝,只生產了兩輛,一輛無武裝只用作驗證。裝備一門128mm主炮和一門75mm同軸副炮,這在當時是足以摧毀任何裝甲車輛的武器。

原型車長為12.14米,3 鼠式坦克雙視圖 .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主要武器為設計上是1門150毫米KwK 44 L/55火炮,一門75毫米同軸副炮,覆以60-240毫米的裝甲。

鼠式的履帶概採用全金屬履帶,其履帶寬達1100mm。驅動輪位於車體後方,由電動馬達帶動。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1944年10月,鼠式1坦克和鼠式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式2號原型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制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二、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戰時期德國重型坦克,屬於第一代坦克。主要為代替虎式重型坦克生產。由於製造價格昂貴、消耗工時久、並且製造工藝複雜導致生產數量較少,因此它的出現對整體戰線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虎王”重型坦克採用了兩種新型炮塔,一種是克虜伯公司製造的,一種是韋格曼公司製造的。“主炮為KwK 43 88L/71型88mm火炮,身管長6.248m,71倍徑。 能在2000m的距離上擊穿132mm的軋質鋼裝甲,在1000米能擊穿的裝甲板厚度為168mm。

“虎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防彈外形較好。正面裝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較大提高,150mm呈40°傾斜的正甲等效厚度超過220mm,沒有任何盟軍坦克可以在正面擊穿它。(裝甲崩落另算)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虎王”坦克戰鬥全重達70噸,可由於時間緊迫採用了和虎式相同700馬力發動機,所以其行動力十分有限,雖然急速時依然能超過40km/h。

加上原本設計過於精密,導致虎王機械故障較多,這成為“虎王”坦克的薄弱環節。 乘員為5人,分別為: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通訊員兼車體機槍手。與其他坦克之間通過電臺聯絡。


三、KV-2重型坦克

KV-2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一款重型坦克,以裝甲厚重、火力強大而聞名。在德國進攻蘇聯時,KV-2坦克是少數能抵擋德軍37和50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坦克,被蘇軍戰士親切的稱為“我們的無畏艦”,而德軍則稱其為稱為“巨人”(Gigant)。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KV-2的底盤上安裝了一門152毫米的加農榴彈炮,炮彈的備彈量只有36發,經常在短暫戰鬥以後就打光了炮彈。所以KV-2坦克在打光炮彈以後,經常直接衝向德軍,完全靠碾壓來消滅德軍的坦克和反坦克火炮。這也是衛國戰爭初期,蘇軍KV-2坦克經常用來幹掉德軍坦克、火炮的進攻方式之一,並一度給德軍留下了巨大面積的心理陰影,甚至在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國防軍的坦克也經常做碾壓小汽車的表演,有人評價這是讓蘇聯紅軍嚇的。



四、T1坦克

在經歷了1940年5月德軍坦克橫掃整個西歐後。研製什麼樣的重型坦克對於美國陸軍來說一直是一個重大問題。

本著“打不過敵人那麼就加入他們”的研製思想,德國坦克在戰場上傑出的表現讓美軍迅速確立了重型坦克的標準。 這時美國裝甲部隊提出他們需要能提供強大火力支援的重型坦克。 而美國步兵則要求比中輕型坦克速度慢、裝甲厚重、火力強大主要伴隨步兵作戰的步兵支援坦克。

可是1940年時,歐洲戰場已經確定了單炮塔坦克的先進性,但美軍重型坦克最初居然設計成多炮塔坦克,研製編號為TI。 TI有4個炮塔。兩個主炮塔中各裝一門75毫米的T6坦克炮。兩個副炮塔武器配備不同,一個裝一門37毫米炮和12.7毫米同軸機槍,另一個裝20毫米機關炮和12.7毫米同軸機槍。主副炮塔都是電動旋轉。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如果口徑即正義的話那麼炮管數也可以稱得上正義,雖然這輛坦克看起來很是火力兇猛但很快美軍便認識到多炮塔是一個過時的設計,在T1、T1E1、T1E2、T1E3、T1E4,5種型號不分側重同時進行研製後決定將T1E2與T1E3相繼制式化,稱為M6與M6A1。



五、M6/M6A1

M6系列使用相同的大型炮塔,其直徑有1.75米,為安裝大口徑火炮留出了充足的空間。

主炮採用從M1921式76.2毫米高射炮發展來的M7式76.2毫米坦克炮。它也是不久後服役的M10驅逐戰車的主炮。

與M7炮同軸搭載的是M6式37毫米炮。37毫米炮下有一挺同軸機槍。車長指揮塔使用得失上一挺7.62毫米機槍。M6的原型車有個非常特殊的設計。在炮塔6點鐘方向,即炮塔的正後方裝有一挺12.7毫米對空機槍,最大的仰角可達80度。但是它不能獨立旋轉,必須要求炮塔同時轉動,所以沒有實際用途。

因此正式的生產型中,這挺機槍被去掉了。 在車體正面,活動支架上,裝有雙聯裝12.7毫米機槍和由駕駛員控制的7.62毫米固定機槍。

這其中車長機槍炮塔和車體正面駕駛員固定機槍由於使用性差,在制式化時被取消了。撤消車長機槍塔後,改用M4中型坦克早期型的車長指揮塔,在艙口上,安裝一挺與M4相同的12.7毫米機槍,設有高平兩用槍架。

M6系列很受關注,但是美國裝甲部隊卻對它惡評如潮。 除去變速箱過於脆弱帶來的行走能力不佳外,M6系列所用的M7式76.2毫米炮比M3、M4坦克上所用的75毫米M3式坦克炮威力強不了太多,此外還存在裝甲防禦能力不佳的問題。 通過一連串試驗,美國陸軍認為M6重量過大,不論是進入還是退出戰場都需要投入比M3、M4坦克多得多的人力,而投入的人力與其戰鬥力並不能成正比。所以美國裝甲部隊並不打算大量裝備M6系列。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六、九五式重型雙炮塔坦克

九五式重型雙炮塔坦克是二戰時期日本試製一號戰車所改裝的九一式改造型。1934年12月開始設計,1935年9月製造出樣車。是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投入使用的271輛參戰

其尺寸為長6487mm 寬2692mm 高2906mm, 重量達29.8t,共有成員5人,公路行駛時速為45km,最大行進距離220km 主炮為九四式70mm戰車炮,副炮為九四式37mm戰車炮,機槍為九一式6.5mm戰車機槍共兩挺。


口徑即是正義!身板便是戰力

九五式重型雙炮塔坦克

雖然叫做重型貪了,可日本人對坦克理念基本停留自我嘗試的階段,該設計的最大敗筆就是,機槍部署都為坦克後面而不是正面,車身後面的機槍炮塔完全可以取消,或者把37毫米炮換成了機槍炮塔,這樣設計在加上時速45公里的機動性,說是初代中型坦克原型車都可以,按照正常的發展路線,日本人絕對不會在坦克性能輸給美國,但是日本人缺少實戰型質理念,對大型的東西,有著庸俗崇拜感把95式重型坦克當成精神上的產物,而不是實戰意義的產物,也就是說95式重型坦克的出現完全就是日本人用來自我陶醉的藝術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