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有人說,孩子丟三落四,經常亂扔亂放東西是常態,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能夠在家長的教導下,自己可以去整理自己的物品,改變了亂扔亂放東西的壞習慣。

那麼,這部分家長,是怎樣去教導孩子的呢?他們用了什麼方法,來使得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呢?

在《忍住!不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裡,作者高取志津香認為,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會整理自己的物品,首先需要家長做示範,教會孩子應該怎麼做,所以在書中,高取志津香告訴了家長一些方法,該怎樣去正確教導孩子。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確實,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只會通過訓斥和發牢騷,去讓孩子整理物品,但卻不告訴孩子到底要怎樣去整理,孩子當然學不會了。

在書中,高取志津香分享了幫助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習慣的4個步驟:打造環境、學習整理方法、整理實踐、孩子的感受。這4個步驟在實操起來的時候,分為了孩子要做的事情和父母要做的事情,只有孩子與父母一起配合,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這4個步驟具體如下:

1、打造環境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決定收納的位置,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方便孩子收納存放,而對於孩子,則需要考慮怎樣比較方便,想清楚都有哪些需要整理的東西。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2、學習整理方法

父母要幫助孩子分類,教會孩子學會整理方法,孩子要制訂適合自己的分類方法,和父母一起收拾。

3、整理實踐

父母要看著孩子整理,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孩子,孩子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動手收拾

4、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表揚孩子,讓孩子受到鼓舞。孩子要學會去感受在整潔環境中的好心情。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這4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通過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進來的方法,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就這個過程而言,也是父母與孩子的一個美好記憶。

通過分析這4個步驟後面的原理,其實不難發現,這是學習新技能的一個機制,總結來說就是:動力、學習、實踐、反饋。

1、動力

其實在生活中,不管是學習一門新技能,還是培養一個習慣,都需要有一個動力支持。在書中,作者高取志津香分享了他一位外國朋友的故事,他的朋友從小就開始自己整理東西,因為他的家人將他當作一個大人來看待,當作家庭的一員來看待。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在這個案例中,讓這位外國朋友從小就自己整理東西的動力,就是能夠被當作大人,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非常渴望當一個大人的,因為覺得大人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想能夠把孩子當大人看待的家庭,一定是給予了孩子很多的尊重與自由。

在打造環境這個過程中,決定好收納的位置,讓孩子方便收納存放,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保持動力,因為如果孩子在每次收納,找東西的時候感覺到了困難,孩子就會退縮,不肯再做了,所以打造整理的環境,一定要圍繞孩子出發,方便、簡單為主。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2、學習

如果去學習一門新技能,大家會怎麼做呢?首先,肯定是需要去了解並掌握這門技能的理論知識。對於孩子來說,整理自己的物品也是一門技能,而關於整理,怎麼去給物品分類,具體去整理的方法,就是這門技能的理論知識。

學習需要有目標,有計劃,所以在學習整理方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分享的這個步驟,也是在往這個方向靠攏,讓父母幫助孩子去分類,教孩子分類,制訂分類計劃等具體,就是學習、計劃的環節。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3、實踐

當掌握了一門技能的知識,其實並不代表掌握了這門技能,比學更重要的是實踐,唯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握這門技能。

所以在孩子學習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實踐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整理,父母在旁邊更多的是需要做一個鼓勵者,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幫孩子解決。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4、反饋

在學習的過程中,反饋對於學習有強化的作用,在學習整理的最後一個步驟裡,父母在孩子表現得好的時候,及時去表揚孩子,是給到孩子一個積極的反饋,能讓孩子更加喜歡做眼前的事情。而當孩子沒有做好的時候,要讓孩子重新做,直到做好為止。

如何讓孩子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高取志津香說:”從小開始培養,就能養成整理的習慣。“,所以說在生活中,不是孩子學不會整理物品,而是父母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如果你有孩子,想要讓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學會整理物品,強烈建議讀一讀《忍住!不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