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血常規簡單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大家有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等不適症狀的,一般都會考慮做一個血常規檢查,然後再考慮是否需要用抗生素(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消炎藥,但像頭孢之類的抗生素,準確講是有殺菌抑菌作用,但並不能直接祈起到消炎作用,不能稱之為“消炎藥”)。

那麼,血常規做了,怎麼簡單判斷一下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呢?一般主要判斷指標是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淋巴細胞百分比、嗜酸粒細胞百分比。

一般細菌感染情況下,以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為主,它們主要反映細菌感染。但是如果細菌感染嚴重的話,也會出現白細胞減少的情況。病毒感染的話,可能會出現下降情況,比如這次的新冠肺炎,很多是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下降的,這個也是本次新冠肺炎的一項排查指標。

病毒感染一般以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為主。嗜酸粒細胞百分比主要和過敏性疾病相關,比如哮喘患者。

臨床上,需要通過綜合考慮,細菌感染為主的,就會用上抗生素,比如青黴素、頭孢、左氧氟沙星之類的。如果考慮病毒感染可能性更大的,這時候用再好再貴的抗生素也沒有什麼太大總用了,反而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了。

所以,如果你出現了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狀,先別盲目使用抗生素,如果不是細菌感染,一來起不了多大作用,另一方面反覆使用抗生素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腸道菌群失調、細菌敏感性下降耐藥等等。

如何通過血常規簡單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