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2020年2月8日凌晨,淮安市淮安區新任區委書記張笑在致全區人民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在清代乾隆年間北京發生的一場大瘟疫。來自淮安的一位仁醫冒死戰瘟疫,妙手回春,搶救了無數的生命。這位仁醫就是中醫史上溫病學的集大成者、山陽醫派的一代宗師、清代四大溫病學家之一的吳鞠通。他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習醫、從醫50餘年,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夙願。他一生致力於仁醫的修行,救死扶傷,活人無數。他留下的3部醫學著作,成為中華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熠熠生輝。

躬親實踐,探究溫病成名家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吳鞠通

吳鞠通,名瑭,字配珩,號鞠通,清代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於道光十六年(1836)。

吳鞠通出生在山陽縣河下鎮的一個書香家庭,伯父、父親都是秀才,從小就受到儒家正統的教育。年少時的吳鞠通並未立志懸壺濟世、治病救人,而是想走科舉的道路,但這一切在他19歲時發生了改變。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河下古鎮

當時江淮地區瘟疫橫行,無數百姓死於疫病之害和庸醫之手。他的父親也不幸感染上瘟疫,當時稱之為“溫熱病”,他多方求醫問藥,父親的病卻毫無起色,約一年後病逝。父親的病故令吳鞠通悲痛欲絕,他放棄科舉道路改而鑽研醫術。他購置了一批醫書,在為父親守孝期間刻苦攻讀。4年後,吳鞠通的侄兒又患上了溫熱病,由於治療不當,仍“發黃而死”。當時的吳鞠通雖然學了4年醫書,但也沒有搞懂溫熱病是怎麼回事,所以“未敢妄贊一詞”。親人接連染溫熱病亡故,更堅定了吳鞠通探索溫熱病的病理和醫治方法的決心,從此“懷救世之心”,立志獻身醫學事業。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乾隆四十八年(1783),吳鞠通北上游歷京師,在四庫館謀得《四庫全書》醫書部分的抄寫和校對工作,這給他提供了大量閱讀先賢醫書的機會。他認真鑽研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和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眼目為之一新。在大量閱讀和鑽研醫學經典及各家著作的同時,他“進與病謀,退與心謀”,結合各種病例仔細揣摩,歷經 10年時間,終於對中醫學有了新的發現。然而,他雖醫學理論和診治方法大為精進,但仍“未敢輕治一人”。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吳鞠通中醫館—問心堂

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城瘟疫肆虐,許多患者因診斷有誤、治療不當而死亡。諸藥不效,醫皆束手,病勢異常嚴峻。在諸友的勸說下,吳鞠通決定出山濟世救人。他身手不凡,施方輒效,轉逆為順,挽救了數十人的生命。至此,因為一場瘟疫,吳鞠通正式開始了行醫生涯。

在取得治療溫疫的實踐經驗後,吳鞠通開始想將採擷的歷代名醫著作中的精華,附上自己的見解及治療經驗編寫成一本專治溫病的醫書,便於更多的醫家仿效,救治更多的病患。為實現這一願望,吳鞠通苦心孤詣,一邊業醫,一邊寫書,歷經10多年,終於完成中醫學史上又一經典著作——《溫病條辨》。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之後,吳鞠通遊歷各地,以精湛的醫術和盡心盡責的態度救治生民,許多“沉痾怪症”,賴他“應手而愈”。當時有一些醫生因為妒忌汙衊和詬罵他,而有見識的人卻都“歎服”於他。直到他離世的前一年,也就是77歲那一年,吳鞠通仍在為一個3歲的女孩診治重險痘症。

潛心研究,著有不朽醫學名著

吳鞠通一生懸壺近50年,勤于思考,不斷總結,常常標新立異,“醫皆奇效”,先後完成《溫病條辨》《醫醫病書》《吳鞠通醫案》3部不朽著作,確立了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地位。特別是《溫病條辨》一書,標誌著中醫溫病學完整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中醫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直到今天,在防治溫熱病方面,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溫病條辨》

《溫病條辨》是吳鞠通在“四庫館”中“十閱春秋,然後有得”的力作,被稱為明清醫學中“溫熱”學派的名著之一。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溫病條辨》

該書模仿張仲景《傷寒論》列條文的形式,加上自注說明。卷首引《內經》十九條,卷一至卷三將溫病分為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溼溫、秋燥、冬溫、溫瘧九種,共列三百九十八法,擬選一百九十八方,按上、中、下三焦進行辯證施治,做到綱舉目張,使人一目瞭然;後附《雜說》《解產難》《解兒難》三卷。在“凡例”中告訴醫家治溫病“當於是書中之辨似處究心焉”,治傷寒“自以仲景為祖,參考諸家注述可也”。此書對中醫外感疾病中傷寒與溫病的辨析十分清楚,可宗可法。《條辨》中還留存了至今仍在使用的經典名方,如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等。《條辨》經汪廷珍、朱彬等人點評、寫序後於嘉慶十八年(1813)出版。截至1963年,150年間,各地出了近70個版本,還流傳至國外。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溫病條辨》問世後,受到王士雄、葉子雨、鄭雪堂、曹炳章等6位學者增補、評註,中醫專家路誌正道“為歷代醫籍中罕見”。學者認為這是一本集大成的溫病學專著,是溫病學派發展成熟的標誌,“為治溫病必看之書”。

《醫醫病書》

吳鞠通在青年時,好友汪廷珍就曾對他說過:“醫非神聖不能。”數十年來,他牢記在心,通過不斷的鑽研和實踐,加上溫疫流行時他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生民”“不死於病而死於醫”的狀況,深知“庸醫”“俗醫”害人不淺,必須為“醫人”修一個“規矩”,於是著成《醫醫病書》。該書“一醫流俗之病,一以補前刻(指《溫病條辨》)所不及”,本著醫治時醫俗醫之“病”的宗旨,取“切中時弊、為日用所不可不明辨”的問題,認真加以申述,是一部極有價值的中醫藥理論專著。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醫醫病書》主要內容分四個方面。一是論醫德、醫術及醫者之弊病。在他看來,醫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神”和“聖”,否則就不能做一個醫生。所謂“神”,就是有高超的醫術;而“聖”,則是像“聖賢”那樣有“高尚的醫德”。二是論諸種內科雜病的診治。在論述中不僅側重於“雜病”的診治方法,還說了許多應該注意的醫理、藥理的問題。三是論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強調中醫的辯證,學醫者既不能“泥古”也不能“唯師”,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四是論藥物性能及用藥之道。在《桂枝論》一節中,在論述了桂枝的藥性和功能後,寫道:“若見識不到,學術不精,因誤成忌,其過猶輕;若為門戶起見,上滅先師,下蒙後學,其禍何堪!”

《吳鞠通醫案》

《吳鞠通醫案》是吳鞠通又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是他畢生精力之集萃,也是運用了張仲景至清初各家研究成果的行醫記錄,與《溫病條辨》《醫醫病書》形成了吳氏溫病學的系統理論,同樣是習中醫者不可不讀之經典著作。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吳鞠通醫案》

《醫案》分溫病、傷寒、雜病、婦科、兒科等,共4卷,約500個醫案。醫案收集年限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道光十三年(1833),這41年正是吳鞠通離開“四庫館”在京城以醫鳴世、濟病者之苦、實現治病救人心願的黃金時期,也是先後完成3部不朽著作的人生頂峰時期。在這部可“用資師法”的《醫案》中,既有在京師治癒的疑難雜症數十人的病例,也有回淮安省墓期間時刻關心病人的囑託。所以,該書既是臨床醫家臨症參考必讀之書,也是醫史研究學者常常需要翻閱的資料。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代產名醫,“吳鞠通與山陽醫派”已成非遺項目

吳鞠通著述的《溫病條辨》,為淮安的醫家治療傳染性疾病開闢了一條嶄新的路徑,他們尊奉並汲取《溫病條辨》中精髓,用以診療不斷髮生的疫病。自清代道光以降,數十年間,淮安府山陽縣的醫家蜂起,名醫輩出,逐漸形成“山陽醫派”。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淮安山陽草堂國醫館

山陽醫派中影響力較大的醫生首推劉金方。劉金方(1825-1888),字子成,號淮山儒士,出身於河下鎮劉氏中醫世家。其祖父劉振元是吳鞠通同時代的人,《溫病條辨》問世後傳到河下,劉振元用以教授金方及其醫徒。在學習中,劉金方認識到《溫病條辨》是臨症適用的參考書之一,遵循《溫病條辨》的理法方藥治療疾病,獲得了不少經驗。劉金方的後裔中以“金方、少方、再方”三世醫名較著,在業醫的180多年間,編著醫案、培育醫家,形成了自然承續的醫家群體。因此,劉金方成了山陽醫派的自然掌門人。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河下古鎮

清道光、咸豐年間,河下劉氏醫家的醫徒李厚坤在學習、應用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理法方藥治病中,將該書編輯成《溫病賦》九篇和《方歌》一卷,發揮了宣傳普及吳鞠通溫病學思想的作用。清光緒年間,進士劉鶚(1857-1909)涉足醫學,在河下鎮開一爿中藥店,學習吳鞠通《溫病條辨》,編著《溫病條辨湯頭歌括》。 清末,韓達哉醫士在太醫院供職期間,編輯出版《醫學摘瑜》一書,編選臨症經驗,收載了師授《溫病條辨湯頭歌括》以及《寒溫大要論》《傷寒舌鑑賦》等文章,供臨症醫家參考、學習。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河下古鎮

清末民初,河下鎮河北大街張氏醫家中張治平(約1855-1930)以擅長治療溫病享譽一方,與興化趙海仙、阜寧餘奉仙共稱蘇北三大名醫。其子張錫(1882-1950)因屢治重症頑疾獲效,百里方圓,婦孺皆知。民國初年,在清江浦西壩鹽務公立同善堂官藥局業醫的汪筱川(1868-1947)回到河下行醫,倡辦“山陽中醫學校”,主編《康健新聲》月刊,創辦設在河下聞思寺的“中國紅十字會時疫醫院”、河下防疫施藥局。 民國10年(1921)前後,淮安縣淮城及河下約16平方公里範圍內,相繼有數十個醫學世家。老百姓因此稱河下為“叢醫鎮”,稱河下醫生為“溫病派”醫家。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吳鞠通中醫館

新中國成立後,為繼承和發揚山陽中醫學派先賢的醫學智慧和創新精神,淮安縣於1958年率先創辦了中醫院。2007年,在吳鞠通的出生地古鎮河下修建了吳鞠通中醫館。2008年,淮安市政府批覆“吳鞠通與山陽醫派”為楚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 ━ ━ ━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截至目前,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仍在繼續,秉承吳鞠通“精究醫術,救治生民”精神的71名淮安醫護人員鬥志滿滿,馳援湖北,戰鬥在抗疫最前線。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萬眾一心,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一定會勝利。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履新區委書記為何稱這位古人是抗疫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