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电影《摔跤吧!爸爸》是涅提·蒂瓦里导演的父爱、女性地位题材影片,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银河补习班》相比,两部电影都是成功的,同样演绎了父爱。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度,但我们对能看到父亲对子女的爱是坚毅的。而印度有更多的矛盾,这部电影更加能看到想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和担当。

看了几遍《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主演,从父爱这个角度认识到,所有的爸爸都一样,孩子是爸爸的孩子,爸爸也是爷爷的孩子。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更难看到对方的不容易,而容易体会到自己的难。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摔跤吧!爸爸》是讲述的是,两个女儿在父亲的教育下成功的励志故事。辛格是印度曾经的摔跤冠军,但是被迫放弃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辛格的妻子生了四个女儿,当辛格认为自己的梦想就要破灭了,才发现女儿也有摔跤的天赋,辛格和妻子约定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让自己来担任教练,让女儿燃起这份热情。

辛格知道在这个社会,有很大的阻力去阻碍自己的行动,但是女儿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既然愿意摔跤,那就成全两代人。吉塔和巴比塔是两个大女儿,都在这方面有一些天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两人终于赢得了母亲的支持,最后两人都成功走进了职业赛,赢得了很多的荣誉。

我将从这部电影的艺术角度剖析父爱之间的和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在人物塑造中,我们能体会到的艺术设计;第二,在印度社会环境下,怎么实现妇女之间的和谐;第三,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思考与启发。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01、在人物塑造中,我们能体会到的艺术设计:辛格作为一位曾经的拳击冠军,为什么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激发观众的猎奇心理

①优秀的人,过于优秀们就是别人的眼中钉,年少不能锋芒毕露,含蓄中带着锋芒

辛格是一个社会的受害者,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自己的梦想也在中途断了,踌躇满志,有自己的梦想,但是没有希望再去完成了,这时的辛格就是没有头绪的失意之人。

人生有遗憾,辛格就占据其中的几项,虽然是在印度,所以做一个不一样的人,更加具有特殊意义。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的鲜明,电影中,他既是有性格也是有梦想的人,和周围的平凡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辛格就象征着是希望,是改变,是与恶俗势力挑战的人。

辛格做事稳妥,有毅力,和妻子商议好了,在一年里面,只要能让女儿有一定成绩,就同意让女儿走他走过的路。一年里面,这位父亲以身作则,在田野里,在月光下,都是他们训练的身影,这就是父亲的光辉,也是成全女儿的父亲。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②达亚卡与两个女儿是不同的人,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他们的交锋就是对传统的反抗

辛格在训练女儿之前,是和妻子达亚卡商量过,虽然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下,印度的妇女说话权利并不大,但在电影里,达亚卡代表的是传统,自然在艺术的效果下,有了商议的话语权。

辛格同意用一年的训练,来检验自己是否是对的,如果没有达成目标,辛格必须让两个女儿回去做妇女该做的事情。洗衣、做饭、干着家务放弃自己的梦想,但是辛格和女儿一样,都有一样的梦想,自然就要追求。

辛格自己没有希望完成这项梦想,寄希望于儿子,但是妻子只生下了四个女儿。在几个问题之下,就有了女儿对摔跤梦想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活。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不一样的生机,也给了这个民族一些希望火苗。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02在印度社会环境下,怎么实现妇女之间的和谐,这个问题尖锐,也亟待解决,辛格一家人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

①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为了梦想去奋斗,这样励志的一面,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别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励志,还有对女性地位的认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会感到幸运,但是在印度,这就是“异类”。

一切削弱男人地位的行为都是不合适的,那达亚卡、吉塔和巴比塔三人是不一样的存在。达亚卡作为辛格的妻子,在家里服侍丈夫,做所有女性都要做的家务,但是她不一样在有自己的想法,辛格也会尊重。

而两个女儿更是有自己梦想,还愿意在父亲的支持下去追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孩子就不应该从事这样的职业,更不应该剪掉头发,换掉裙子,他们就是异类。但社会不允许,辛格允许,辛格愿意为了孩子与整个社会对抗。

辛格的成功和美丽就在这里,这也暗示了在这样父亲的指导下,女儿势必成功。在他们遭受了别人的异样眼光之外,他们得到的是更好的阳光。

这是精神层面的。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②我们也要看到自我的安慰,还有得到成绩的喜悦,这是证明我们的最好方式。

姐姐吉塔在父亲的高强度训练下,终于有了质的突破,不只是简单的田野间锻炼。辛格带着女儿去摔跤场,实打实和男摔跤手过招,在别人轻蔑的目光下,将所有的对手摔在地上,然后一个个挑战。

当然吉塔和巴比塔两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然是励志,作为女孩子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成功了,我们更多的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待所有的结果。

吉塔和巴比塔坚强、不服输,经历过绝望,也哭过,被对手打趴过,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梦想。像一句老话:皇天不负有心人。吉塔和巴比塔就是有心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成长,作为父亲带着女儿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呢?显而易见,梦想都是天真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实现梦想的一天,只要扛下所有的负担,咬牙坚持,那就会有太阳出现。

最后,两个女儿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才是最有力的说服依据。他们的成功不只是自己的成功,而是打破了印度的传统,为女性实现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影片在这里,虽然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设想的,但我们依然要肯定他,为了梦想就要朝前冲。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03、结合生活经验,基于电影中的父女关系,谈谈我从这部电影中得到的思考与启发

①父母与孩子都是学习的,大家都是第一次成为父女,所以要相互理解

生活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父母总是认为,孩子需要去学校学会怎么做人,什么东西都需要去学校学习。看到孩子遇到问题了,或者做错事了,就会问:你们老师没有教过吗?

作为父母,自己的子女就不能多用点心吗?自己的孩子,还希望把他全部托付给学校,这是一些父母的失职。既然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那我们就学好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更愿意学习父母,父母做一个好的榜样不是更好吗?

辛格之前没有将摔跤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直到看到了女儿的天赋,他才改变了想法,这也是在女儿身上学到了平等观念。女儿一样可以成为摔跤冠军,为什么大家要这样对待呢?

吉塔和巴比塔是优秀的孩子,也学到了父亲身上的优点,没有放弃,迎难而上,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我们更应该要求父母做好榜样。但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女,我们也要相互体谅,还有包容。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②​为了梦想,一切都是可以战胜的,小孩子的梦想更加强大

吉塔和巴比塔两个小孩子是优秀的,从小得到了爸爸优秀基因传承,在自己的人生上得到了实践,也开出了灿烂的花。当然他的成功离不开辛格的鼓励和帮助,在邻居看来,辛格是一个有着飞天梦想的傻子,两个孩子也是一样的傻。

这样的压力下,三人都没有放弃,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有了目标不可以轻易放弃。所有的异样眼光都只是过眼的云烟,我们要为了自己去努力,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看上去励志,但我们能感受到没那么简单。

不轻言放弃才是我们该做到的,我们会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路上遇到很多嘲笑和讥讽,但是只有自己知道,如果认真了,自己就输了,输给了所有看自己笑话的人。在这一点上面吉塔和巴比塔更加的出色,他们把梦想付诸了实践,也得到了该有的回报。

《摔跤吧!爸爸》:从艺术视角,分析父女之间的和谐和爱的思考

​总结:

这部电影在印度这个环境下,是有极大现实意义的,看上去是一部励志电影,但背后的道理更加的深刻。因为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反思电影,我们可以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吉塔和巴比塔鲜活的形象被刻画在电影里面,而不是大范围存在。

影片的背后,对我们是励志的启示,我们面对梦想,就要不说放弃,终会在某一天早上,我们的梦想也会长出新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