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里的智慧,美食调味的“一根,二法,三美,四则”

今天有朋友留言,想在这一段时间过后,去做小吃,也认可我所说的从基础开始学习的思路,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因为没有美食和调味的基础,那一个个配方摆在那里,就好像看天书一样,看不出个所以然,更别说从中悟出门道了。

古书里的智慧,美食调味的“一根,二法,三美,四则”

其实这几位朋友所说的,恰恰是现在我们学习美食的普遍欠缺,大家往往是舍本逐末地去追求一个未来,而忽略了自己不具备任何基础,一个没有根基的努力,能有什么结果呢?

美食调味的基础原则,在我们的古代典籍里有很多论述,了解了这些,实际上就了解了调味的根本。

例如,《吕氏春秋.本味篇》里的“以味为本,至味为上”;《黄帝内经》中提到“五味之美,不可胜极”;《随园食单》里的“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调味之法,相物而施”等。

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最基础的原理,即使我们在当前的浮躁下,很难沉下心去看上一眼,但这些先人总结的智慧,一直就在那里。

古书里的智慧,美食调味的“一根,二法,三美,四则”

我曾经多次说过一个观点就是“不要迷信秘方”,价值要从自己身上发现,你的层次高了,看到的价值就不一样了,自己不会用,任何“秘方”摆在你面前,最多有一张纸和几个字的分量,如果你再“相信自己”,去拿血汗钱换,可就亏大了!

我从古代的调味理论里,总结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可以说这才是进入美食大门的路径,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总结为:1根,2法,3美,4则

所谓1根,就是1个根本原则:

味无定味,适口者珍!

美食是一个没有固定标准的领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口味标准,所以说味无定位,好的标准是什么?适合。

我们针对一群人,做出他们喜欢的口味就是好的,我们针对一个市场,做出最适合的口味就是成功的。

而不要再去争论“你那儿的羊肉不如我们这儿的好吃”等等,在美食的标准里,这几乎没有意义。

古书里的智慧,美食调味的“一根,二法,三美,四则”

意大利肉丸面

所谓2法:就是调味的两个基本方法:

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

其实我们想来,调味无非就是这两种方式,本味足的食材,通过各种方式把味道提出来,

而本味欠缺的食材,通过补味等方式把味入进去。

而这一出一入之间也有千百种变化,其实这就是调味儿的基本存在方式。

所谓3美是:

讲求本味为美,合乎时序为美,佳肴适口为美!

1、讲求本味为美,我们都知道,上等的美味都来自于上等的食材,而那些好的食材都是本味十足的,做好了自然是美味。

2、合乎时序为美,在古籍里对这句话的论述,大多从养生的方面,但我们不妨引申到我们的餐饮经营,同样适用。

经营的利润来自于对大众口味的适应度,而人们的口味随着四季的变化也是有所不同的,根据这些做出适时的调整,就是一步步的成功。

对于四季的口味特点,我们的先辈们也有论述,在《礼记》里就精确地指出“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其实我们的很多传统名吃里,都有根据四季变化而调整口味的方法,有的经典卤味等,香辛料成分也会根据季节而调整,但这些,往往是在配方组合之上的不传之秘,我们理解了这四季变化中的口味玄机,可能就是领先别人一步的关键。

古书里的智慧,美食调味的“一根,二法,三美,四则”

板的桌上美味整只烤火鸡

3、佳肴适口为美,这个从字面意义就很好理解,就不用多说了。

所谓4原则:

因料调味,因地调味,因人调味,因时调味。

这是我们调味“适时而变”的具体应用方法,尤其在餐饮经营中,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因为现在写文章,不能写太长,会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所以篇幅所限,我想在下一篇里,就这调味4原则,以我的 一些亲身经历为参考,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自然门美食e道哥 一个致力于为大家找方法,寻门道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