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永存!聊城“劉胡蘭”長眠東阿魚山下

掩映在東阿縣魚山鎮魚中村的一片桃林中的,是孫秀珍烈士的英魂棲息地。

  ——黃河岸邊,魚山腳下,1947年10月,為保護群眾安全,18歲的孫秀珍慘遭“活埋”,自此,被譽為“劉胡蘭”式女英雄的她便長眠於此。

  程洪武是魚山鎮魚中村村民,他的父親曾經是魚山村(注:原魚山村現已分為魚中村、魚南村與魚北村)的首名農會主任,與時任婦聯幹部的孫秀珍有諸多交集。

  所以,程洪武自年幼便聽父親多次講過孫秀珍烈士的事蹟。

  “太慘了!這是一名遭到活埋的‘劉胡蘭’式女英雄,是我們魚山乃至東阿的優秀兒女代表!”在程洪武激憤述說中,孫秀珍烈士事蹟再一次浮現在眼前。

  思想先進,她15歲加入共產黨

  孫秀珍自幼孤苦。

  1929年3月,孫秀珍出生在東阿縣林馬村的貧苦農民家庭裡,9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孤苦無依的她後被魚山鎮魚中村的房燕多一家收為童養媳。

  1943年,東阿縣委、抗日縣政府在魚山一帶組織農會,實行減租減息,年僅14歲的孫秀珍參加了農會,成為農民中的積極分子。而隨著農會和抗日活動的深入,孫秀珍逐漸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才不會當亡國奴,窮苦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因為思想先進,表現好,1944年11月7日,孫秀珍破格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她的革命熱情更高了。

  1946年春,地方黨組織和政府號召婦女衝破封建枷鎖,剪髮放腳。孫秀珍堅決響應,在村裡第一個剪了發,放了腳,並動員全村婦女剪髮放腳。經過孫秀珍的努力,魚山村年輕的婦女全都剪了發放了腳,走出家門,加入婦救會,參加識字班。

  1946年秋,孫秀珍參加了東阿縣委為迎接土改而舉辦的幹部培訓班,學習了黨關於開展農村土改的文件,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進一步意識到作為一名為窮人辦事的共產黨員應為勞苦大眾盡心盡力,學習結束後,孫秀珍被分配到六區做婦女工作。

  1947年夏,劉鄧大軍準備渡黃河南下,地方黨組織和政府號召解放區人民積極擁軍支前。孫秀珍早起晚歸,發動婦女為解放軍趕做“反攻鞋”。“上級規定每個婦女做一至兩雙即可,可秀珍硬在繁忙工作之餘做了六雙,最後,在她的組織帶動下,臨近婦女都超額完成了任務。”在2011年接受東阿電視臺採訪時,孫秀珍的丈夫房義訓說。(注:房義訓已去世。)

  

寧死不屈,18歲的她英勇就義

英魂永存!聊城“劉胡蘭”長眠東阿魚山下

  轉眼就到了1947年10月8日,“這天是個大霧天。”程洪武說。

  這一天凌晨,國民黨東阿縣保安大隊和警察局偵緝隊,糾集地主還鄉團等反動武裝勢力,準備利用濃霧做掩護,偷渡黃河,一部竄到周莊船廠搞破壞,一部包圍了魚山村。

  黎明時分,孫秀珍被槍聲驚醒,她要去找區委報告,可村四周都是敵人,走出家門不久,便與群眾一起被逼往了山頂。到了山頂後,機槍對著被圍困的群眾,敵人揮舞著棍、棒、刺刀,逼問“誰是共產黨員,誰是村幹部”。

  孫秀珍看到群眾被打得頭破血流,寧死不說,便挺身而出,大聲喝到:“住手!不許打人!我就是共產黨員,我就是村幹部,朝老百姓耍什麼威風!”

  在棍棒槍托“伺候”等各種威逼利誘孫秀珍指認其他共產黨員遭拒後,中午時分,敵人偵探到軍分區部隊已經出動,匆忙押著孫秀珍等人逃竄到東阿。

  在東阿獄中,面對敵人的多次酷刑拷打,孫秀珍都堅貞不屈,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

  各種酷刑用盡了,敵人還未死心,就企圖趁東阿大集,將她遊街示眾,逼迫她就範。面對熙熙攘攘的群眾,孫秀珍大義凜然,高聲宣講革命大好形勢,劉鄧大軍已經過河南下,號召鄉親們趕快行動起來,迎接全國大解放。

  敵人氣急敗壞,急忙用毛巾堵住她的嘴,把她押回監獄中。一個月後,殘暴的敵人將孫秀珍活埋在東阿城南公路西側的楊樹林裡。

  18歲的孫秀珍,用生命詮釋了何為使命、信念、責任、奉獻與犧牲。

  黃河濤聲伴哀鳴,魚山肅穆祭英靈。1947年11月3日,中共東阿縣第六區政府在大姜村召開萬人追悼會,會後,區委領導在墓前立上“孫秀珍烈士之墓”碑,該墓1999年4月被列為聊城市文物保護單位。

  英魂永存,黨和人民永遠記得她

  黨委政府和人民永遠不會忘了為人民解放和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

  據中共東阿縣委黨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秦篤強說,孫秀珍作為東阿知名女烈士,一直是東阿縣黨史研究部門的“研究重點”,多本史料書籍中都有對孫秀珍烈士事蹟的記載。據其掌握的黨史資料中,對孫秀珍烈士事蹟記載最早的則是1983年中共東阿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編的《東阿黨史資料》一書,這本書上有一篇題為《黨的好女兒孫秀珍》的文章,這是孫秀珍丈夫房義訓關於孫秀珍的回憶文章,詳細記錄了孫秀珍烈士事蹟與日常。

  另外,1997年中共東阿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的《烽火歷程——中共東阿黨史講話》、2017年10月東阿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編撰的《革命老區東阿》、2018年10月東阿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編撰的《烽火歲月 光耀千秋——東阿縣革命遺址通覽》等書籍中也都有孫秀珍烈士事蹟介紹。

  在以上書籍中,時任東阿縣委書記也或做序或寫了前言,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人民群眾也忘不了孫秀珍烈士。

  東阿縣銅城街道辦事處蘆莊村普通村民姚具修也曾就挖掘孫秀珍烈士事蹟做了大量工作,並形成文學性文章,發表在了《東阿文藝》上。

  為了留存孫秀珍烈士事蹟親歷者和見證者的影像資料,東阿縣老促會也專程去到孫秀珍丈夫房義訓家中,面訪了房義訓。

  參與此項工作的張興同介紹說,時年房義訓已經90多歲高齡,言語表達也不再清晰,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從房義訓口中得知了孫秀珍烈士的事蹟梗概。“老先生講到動情處好幾次掉了淚,很多同志也跟著紅了眼眶。”

  而且,這次面訪,他們還完成了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房義訓對孫秀珍容貌的細緻描述,東阿縣老促會和東阿縣委黨校共同完成了首個孫秀珍的畫像。“孫秀珍同志犧牲前,沒有留下任何照片,這也一直是我們整理烈士事蹟時的遺憾,現在,這個遺憾終於彌補了。”

  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壯舉,我們矢志不渝奮然前行,一如房義訓在《黨的好女兒孫秀珍》文末寫的這樣一句話——“秀珍那為革命不怕吃苦,不怕死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和我們家鄉一帶的人民,在烈士血汗浸潤的土地上,建設著新生活。親愛的秀珍同志,安息吧!”(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小芹 通訊員 侯昌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