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173名兄弟姐妹

為了173名兄弟姐妹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這,還有點縫隙,再粘下!”“袖口袖口,綁緊!”……3月9日上午10時,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暨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4號樓1樓的女更衣室內,5名即將進入2樓隔離病房的護士,正在一層層地穿防護服,身穿“便衣”的就是該院的護理部主任劉莉,每次換班她總會出現在這裡。

劉莉說:“所做的一切,只為173名護士的安全。”

標註隔離病房平面圖 防止走錯可能性的發生

自1月19日起,市六院進入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員戰備狀態。作為護理部主任,劉莉帶領全院護理人員積極奮戰在抗疫一線。從應急預案的制定、護理人員的培訓、應急病房的籌備、醫療物資儲備,到護理人員的緊急調配,隨時準備應對疫情發展。

醫院感染控制管理,是抗擊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護士實戰經驗不足,穿脫防護用品不熟練,劉莉就對所有參加應急小分隊的護理人員展開嚴格的前期培訓。“在理論培訓之後,我帶領他們到4號樓、5號樓、4A區等作為隔離病房的各個病區進行實戰演練,挨個‘過篩子’。”劉莉說,穿脫防護服的時候,很多細節不當都可能造成感染,“有個護士,看她穿了三遍,每次都犯相同的錯誤,那就得一遍遍來、一遍遍改。”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每次去實戰,劉莉都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樓的“地形”都不一樣,而且很複雜,進去過的人都覺得像走迷宮一樣。地形複雜,通道多,這也是隔離病房的特點,劃分出“三區”“兩通道”,就是要保證各個區域相對獨立。“如果地形不熟悉,很有可能一下就走錯門,從應該出來的門走到進去的門,那就會全部汙染。雖然門上和地上都有標識,但也要防止走錯的可能性發生。”於是,劉莉將各個樓的隔離病房平面圖加以標註,打印出來貼在隔離病房最顯著的位置,同時下發到護士手裡,讓大家把地形熟記於心。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隨身帶的“小本本”上 “護士們的臉破了”被置頂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丸子頭”扎得過高,口罩的兩個帶可能會纏繞在一起,用手去夠的時候會勾來勾去的,容易造成感染;如果穿上厚重的鞋再套鞋套,脫下來的時候很容易把鞋帶下來……劉莉有個“小本本”,每次實戰的時候她都會把護士們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很多細節只有在實戰當中才能發現。”

前段時間,劉莉的“小本本”上有個重要的事兒一直被“置頂”:護士們的臉被口罩壓破了,得想辦法。原來每個梯隊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時,劉莉都要到進口和出口去接送護士們,詢問情況。她發現出來的護士們臉上被N95口罩不僅勒出了壓痕,不少人的臉部還被壓破了,第二天戴口罩都鑽心的疼。劉莉看著心疼壞了,她回去收集了很多資料,發現水膠體敷料“3533”或許會有用,那是一種用作壓瘡護理或者靜脈炎的敷料貼,劉莉把他們一個個地剪成鼻翼的形狀送到隔離病房,告訴護士們貼在容易壓迫的位置,“之後的臨床反應很好,大家磨破的程度減輕了很多。只是已經破了皮的只能用創可貼,要不撕下‘3533’的時候會很痛。辦法得一直想,不能讓他們遭罪。”

把“問題家庭”找出來 不讓他們揹負重擔上一線

“我們六院有個‘奇怪’的現象,在護理部也不例外,就是疫情面前大家沒有一個人提出自己有困難,只要有需要,就是一個字‘上’。要是我不去‘揪’出來他們有什麼困難,沒人能說。”劉莉說,當戰“疫”的號角吹響之後,共有156名護士先後遞交了請戰書:“若有戰,召必回”!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第一梯隊進入隔離病房第10天,劉莉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聽說進入第一梯隊的護理人員中有名護士家裡情況特殊,父親因腦出血生活不能自理,母親還有嚴重腰脫。即便這樣,那名護士都沒跟護士長或領導說過一個“不”字,“必須得給她替換下來,這還是費老大勁勸下來的呢。”

劉莉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忙亂,沒有時間去了解每一名護士的情況和家庭狀況,那名護士的事兒深深觸動了她,“他們不說,不代表沒有困難。雖然醫院黨辦和工會也都經常填表詢問誰家有困難,但大家都不說。”劉莉加了很多“目標護士”的微信,私下了解他們的情況,或者得到一點點線索,就去家裡走訪,“不能讓他們揹負那麼重的負擔上一線,173名護士的安全和保障工作我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