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这,还有点缝隙,再粘下!”“袖口袖口,绑紧!”……3月9日上午10时,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4号楼1楼的女更衣室内,5名即将进入2楼隔离病房的护士,正在一层层地穿防护服,身穿“便衣”的就是该院的护理部主任刘莉,每次换班她总会出现在这里。

刘莉说:“所做的一切,只为173名护士的安全。”

标注隔离病房平面图 防止走错可能性的发生

自1月19日起,市六院进入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员战备状态。作为护理部主任,刘莉带领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从应急预案的制定、护理人员的培训、应急病房的筹备、医疗物资储备,到护理人员的紧急调配,随时准备应对疫情发展。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抗击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护士实战经验不足,穿脱防护用品不熟练,刘莉就对所有参加应急小分队的护理人员展开严格的前期培训。“在理论培训之后,我带领他们到4号楼、5号楼、4A区等作为隔离病房的各个病区进行实战演练,挨个‘过筛子’。”刘莉说,穿脱防护服的时候,很多细节不当都可能造成感染,“有个护士,看她穿了三遍,每次都犯相同的错误,那就得一遍遍来、一遍遍改。”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每次去实战,刘莉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楼的“地形”都不一样,而且很复杂,进去过的人都觉得像走迷宫一样。地形复杂,通道多,这也是隔离病房的特点,划分出“三区”“两通道”,就是要保证各个区域相对独立。“如果地形不熟悉,很有可能一下就走错门,从应该出来的门走到进去的门,那就会全部污染。虽然门上和地上都有标识,但也要防止走错的可能性发生。”于是,刘莉将各个楼的隔离病房平面图加以标注,打印出来贴在隔离病房最显著的位置,同时下发到护士手里,让大家把地形熟记于心。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随身带的“小本本”上 “护士们的脸破了”被置顶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丸子头”扎得过高,口罩的两个带可能会缠绕在一起,用手去够的时候会勾来勾去的,容易造成感染;如果穿上厚重的鞋再套鞋套,脱下来的时候很容易把鞋带下来……刘莉有个“小本本”,每次实战的时候她都会把护士们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很多细节只有在实战当中才能发现。”

前段时间,刘莉的“小本本”上有个重要的事儿一直被“置顶”:护士们的脸被口罩压破了,得想办法。原来每个梯队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时,刘莉都要到进口和出口去接送护士们,询问情况。她发现出来的护士们脸上被N95口罩不仅勒出了压痕,不少人的脸部还被压破了,第二天戴口罩都钻心的疼。刘莉看着心疼坏了,她回去收集了很多资料,发现水胶体敷料“3533”或许会有用,那是一种用作压疮护理或者静脉炎的敷料贴,刘莉把他们一个个地剪成鼻翼的形状送到隔离病房,告诉护士们贴在容易压迫的位置,“之后的临床反应很好,大家磨破的程度减轻了很多。只是已经破了皮的只能用创可贴,要不撕下‘3533’的时候会很痛。办法得一直想,不能让他们遭罪。”

把“问题家庭”找出来 不让他们背负重担上一线

“我们六院有个‘奇怪’的现象,在护理部也不例外,就是疫情面前大家没有一个人提出自己有困难,只要有需要,就是一个字‘上’。要是我不去‘揪’出来他们有什么困难,没人能说。”刘莉说,当战“疫”的号角吹响之后,共有156名护士先后递交了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173名兄弟姐妹

第一梯队进入隔离病房第10天,刘莉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听说进入第一梯队的护理人员中有名护士家里情况特殊,父亲因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还有严重腰脱。即便这样,那名护士都没跟护士长或领导说过一个“不”字,“必须得给她替换下来,这还是费老大劲劝下来的呢。”

刘莉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忙乱,没有时间去了解每一名护士的情况和家庭状况,那名护士的事儿深深触动了她,“他们不说,不代表没有困难。虽然医院党办和工会也都经常填表询问谁家有困难,但大家都不说。”刘莉加了很多“目标护士”的微信,私下了解他们的情况,或者得到一点点线索,就去家里走访,“不能让他们背负那么重的负担上一线,173名护士的安全和保障工作我来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