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都是三国名将,为啥死心塌地跟着一穷二白的刘备?

心灵飞扬漫天飞


关羽、张飞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一穷二白的刘备,这恰恰是他们二人忠义的表现。

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一起灭了智伯,有刺客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谋刺赵襄子未遂,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斩其衣,以示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临死前,赵襄子问豫让:你之前投靠过范氏,范氏被智伯灭亡的时候,你没有为范氏报仇,而是忍辱偷生,投靠了智氏;现在智氏灭亡了,你怎么没想着投靠赵氏,而一心想着为智氏报仇呢?

豫让说:君臣之间交往,有情义的才合得来。如果君主对待臣属像手足一样,那么做臣子的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一样回报。如果君主对待臣子像牛马一样,那么臣子对待君主就会像路人一样。当初,范氏以众人的态度对待我,我自然以众人的态度回报他;等我到了智伯那,智伯对我推衣解食,用国士的态度来对待我,我当然也要用国士的态度回报他了。这怎么能相同看待呢?

当初,刘备和关羽、张飞相知相遇于微弱的时候,刘备对待关、张二人,是吃则同桌,寝则同床,以兄弟般对待他们。自然,关羽、张飞他们就以兄长般伺奉刘备,在人多的时候,两个人始终站立侍奉在刘备身边,陪着刘备四处流浪,一起共对艰难险阻,哪怕刘备一穷二白,他们也从不曾背叛离开过刘备。

其实,英雄也好,名将也罢,最怕的,就是没有得到赏识自己的人,就像豫让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天下的明主,在选择英才,天下的英才,也在选择明主。

所以,邓禹觉得刘秀是懂得自己的,所以孤身一人,仗策渡河,千里迢迢去寻找在河北落难,连饭吃了上顿就愁下顿的刘秀;荀彧、郭嘉愿意逃离袁绍,投奔身处四战之地,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房玄龄碰到了李世民,感激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就“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真正有远见的智者,他们看的是长远的人生,而不是一时的一穷二白;真正有忠义之心的英雄,他们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知遇之恩,人投我与木桃,我报之以琼瑶,并且用一生一世的行动来报答。


文士野


首先应该说明,关羽、张飞成为名将是后期的事情,他们和刘备结拜为兄弟并追随他时,关羽、张飞并没参军,连兵都不是,更谈不上是名将。

我认为关羽、张飞之所以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一穷二白的刘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刘备是汉室宗亲,跟着他感觉光荣。

古人讲究出身,出身高贵,别人会刮目相看。刘备虽然当时穷困潦倒,但他说是汉室宗亲,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关羽、张飞信以为真,觉得跟着皇室的后裔很光荣。即使刘备是假皇室,打着这面大旗,也好招募乡勇,以后成为一方诸侯也容易。

二、刘备为人和善,值得信任。

刘备的性格很好,仁慈和善,看上去还非常诚实,值得信任,任何人都爱和这样的人交往。关羽、张飞的性格都比较急,他们三人在一起可以互补。

三、刘备有远大志向,将来能成大事。

当时是东汉末年,各地起义不断,皇帝也是大权旁落,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刘备当时虽穷,但他有匡扶汉室的远大志向,关羽、张飞认为刘备将来必定能够成大事。

四、既然桃园结义,就不背誓言。

刘备、关羽、张飞结识的时候,张飞颇有些资产,当时他是卖酒杀猪的,他们三人结义也是在张飞家的桃园里。“桃园三结义”成为一段佳话,结义誓言里说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既然对天发誓,那么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关羽、张飞都誓死追随刘备。刘备也一直不忘结义誓言,当关羽被东吴杀害,刘备举蜀国全国之力伐吴,要为关羽报仇,充分说明了他们兄弟三人的情义之深,都不肯违背誓言。

结语:

中国儒家文化讲究“忠”、“孝”,从关羽、张飞死心塌地地跟随刘备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很忠心的人,值得人们尊敬和效仿。


博超讲堂


很简单,因为他俩傻啊。

傻到看不清强弱,傻到看不清形势,傻到有可能一无所获仍死不悔改啊。

要说当年三国乱世,几家诸侯哪家不比刘备这个织席贩履的平头百姓来得高贵,来得家大业大?刘备也就一个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世可以吹嘘了。

可问题是,东汉末年皇室宗亲有几十万人,中山靖王当年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到了刘备那辈,这血缘早已稀薄到和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差距了。

就像我们现在找工作都知道要找个大的、有实力的、待遇好的,可是关、张二人就是这么一根筋傻乎乎的跟着刘备征战辗转,屡败屡战。

正因为他们“傻”,却比无数“聪明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他们看到了刘备出身虽然微末,但却有雄心不安于现状,想要匡扶天下拯救苍生的志向;

看到了虽然小舅子叛乱,却仍然善待大舅子的宽厚;

看到了大将黄权投降曹操,却仍然终养其全家的仁慈;

看到了简雍跟他当街“开车”,讽谏他的施政策略后哈哈一笑虚心接受的大度;

所以他们才会“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所以才有曹孟德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

关羽、张飞只有在刘备手下才能称之为“关、张”、刘备也只有在关张等人的辅佐下才成为刘备。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彼此,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奋斗,直至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强哥说文史


你搞反了关系,因为他们跟了刘备,所以才成为三国名将,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三国名将然后到刘备手下去打工了。

正史上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并没有结拜,在人前,他们是主仆,是君臣,在人后,他们是兄弟,吃饭在一个桌上,睡觉在一个床上。

他们三个是一同成长起来的,刘备做了君主,关张成了三国名将。

可以假设,倘若二人去曹操手下。在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你以为曹操会看上出身市井的两个人?就算看上了,他在曹操手下的位置也不如在刘备手下那么显赫。

这就好比二十年前。你面临两个机会,一个机会是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上班,收入稳定,福利又好,另一个机会是跟着一个姓马的人创业。姓马的哥们特别看重你,感情上你俩也跟兄弟一样。你会选择进国企端着铁饭碗呢?还是会跟着姓马的哥们去创业呢?

当然大部分都会选择进国企,当然也不代表你没有机会。但机会再大也是在这个国企里做个总经理。

跟着创业,一开始很苦,但是抬眼有前途,身边有兄弟,你也觉得很暖,慢慢地你的企业占领了整个四川市场。

大家都觉得你是个特别牛逼的人才,大家都问你为什么跟着那么穷的老马呢?


锦翼


为什么关张二人从始至终,跟着刘备绝无二话,因为刘备在当时确实是大英雄,乱世中跟对人很重要,就连曹操也说出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里的所指就是刘备。我们就说两件事,通过别人的两件事,来看看刘备是怎么待人的。


第一个事:吕蒙袭击荆州

当时,驻扎在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了。关羽没有出路,被杀了。这种情况下很大的程度上和糜芳是有关系的,糜芳也应该承担责任。然而,当时糜芳的哥哥糜竺把自己捆绑起来去向刘备请罪时,刘备亲自给他解了绑,还告诉他:弟弟的事和哥哥无关。像往常一样和糜芳相处。

第二个事:黄权投降曹丕

夷陵战败后,刘备退守永安宫。负责保卫江北的黄权被吴军切断了退路,不能去找刘备的军队。他不想向孙权投降,就带着军队北上,向魏国投降了。当时曹丕很高兴,对他也很好。还问黄权刘备是否会责怪他,然后处斩他在蜀地的家人,或者断绝他们的联系。黄泉斩钉截铁的说:肯定不会。刘备不是那种人。蜀国这边听说黄权投靠曹丕之后,很多人提议依法追究黄权家人的责任。但刘备叹了口气说:“我对不起黄泉,不是黄泉对不起我”。而后,不允许再提起此事,还像以前一样对待黄权的家人。黄权的儿子黄崇留在蜀中,后来加入尚书台,担任尚书郎的官职。最后,邓艾入蜀的时候,为国献身,战死在绵竹。

看到刘备对待人的态度,再看曹丕于禁之事、孙权陆逊之事,刘备的手下能不死心踏地地追随刘备吗?


有李行天下


良臣择主而事,关羽、张飞是跟随刘备在涿州起兵的老臣,也一直跟着刘备。如果没有刘备,关羽、张飞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名气。实际历史上,在张飞大胜张颌,关羽北伐以前,两个人的名气都很小。只不过因为刘备投奔曹操以后,曹操对关张比较了解,所以才对关羽很佩服,想招降关羽。而关羽离开以后,曹操并没有派人追击、拦截,历史上,关羽也并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所以说,这件事,首先要赞扬关张的忠诚,再来,如果二人不跟随刘备,或者刘备一战败,二人就离刘备而去,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除了诸曹诸夏侯以外,典韦许褚是贴身侍卫,都较早的跟随了曹操。五子良将加上李典,有三个是曹操的绝对亲信。只有张辽、徐晃、张颌投奔曹操较晚。关羽叫徐晃大兄,可见资历比徐晃差很多。张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也是曹魏集团唯一一个异性藩镇。而张颌后来仅仅是夏侯渊的手下,可见地位之低。所以关张投奔曹操,未必站得住脚。而孙权集团,武将似乎只有甘宁是投降而来。如果跟随碌碌之辈,还不如跟着刘备。



历史的真相l


在三国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许多人都钦佩关羽、张飞的义气,当初曹操用重金和美女都没有留住关羽,反而关羽千里走单骑一直追随刘备,刘备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关羽、张飞等人一直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 刘备以仁义招揽人心
    在乱世三国中,由于仁、义、礼、信的缺失,人们为了生存经常不择手段,在以丛林法则为前提的三国中,谁的拳头大谁就厉害。然而刘备却反其道而行,自从在逐鹿起兵,边将仁义的来标榜自己,无论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刘备的仁义在当时简直就是当代伟人般的存在,成功的吸引一大批人才。

  • 刘备重感情

当初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了就刘备唯一的血脉刘禅,七进七出曹操的阵营,导致自己身上的伤口有数十起,刘备见状一把摔开刘禅,哭着对赵云说“为了一个竖子几乎损失一员大将”。此外在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举全国之兵带丧讨伐吴国,虽然最后失败,但也向众人表明自己的重感情。重感情讲义气固然很好,但也是成也在这里败也在这里。


  • 刘备能够礼贤下士

刘备当初起兵的时候,身边一个谋士都没有,刘备自己也深知自己的短板,因此在徐庶走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是非常感动,更是鞠躬尽瘁的替刘备卖命。而其他的君主都是以一纸招贤令将人才拉来,没有像刘备一样弯下身躯来求贤。

因此关羽、张飞等人之所以愿意一直跟着刘备,是因为在三国时代由于道德的丧失,仁义、重感情、讲义气的人几乎没有,吕布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因此曹操才会痛杀吕布,而刘备简直就是一个正面案例,大家觉得跟着刘备有安全感,刘备更是会真心实意的对待他们。


赵小三与战神们


关羽、张飞能够死心塌地地跟着一穷二白的刘备,原因很多,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刘备的出身背景、个人德行以及情深恩重三点:

1

刘备出身汉室正统,符合当时观念。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三国志·先主传》)

这个说法在今天看来可谓是笑话,然而,在古人看来,可真的是太重要了。那个时代的人是非常注重出身的,什么皇室血统,什么嫡长子继承制等正统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也有人说,这个汉室正统未必靠谱。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由头只要能点燃群情激愤的导火索就好,古来起事的大人物哪个不打着一些由头呢?

正是因为有如此身份,就更加能得到关羽、张飞等人的信赖,得到刘元起、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

德然父元起常资助先生,与德然同。(《三国志·先主传》))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刘备)金财。(《三国志·先主传》))

2

刘备仁义行世,一揽人心。

如果说身份只是“敲门砖”,那么,以后刘备在德行方面的表现可谓一揽人心。

乱世之中,礼崩乐坏,仁义缺失,而这时刘备却以仁义行世,可谓与众不同,魅力独特。

这样的例子随手拈来,刘备起事前就很懂得尊重别人,好结交豪侠之士。

少语言,善下人……好交结豪侠……(《三国志·先主传》)

北进到达葭萌后,没有立即出兵讨伐张鲁,而是广施恩德,以收揽当地人心。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先主传》)

取得成都后,大摆酒宴犒劳将士,把成都仓库中的金银分别赏赐给他们,又把粮食布帛发还给当地百姓。

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三国志·先主传》)

如此仁政结果怎么样呢?

不光是当时的年轻人都争着追随他,就在他有危险时,刺客也不忍动手。

年少争附之(刘备)……客不忍刺,语之而去。(《三国志·先主传》)

后来,徐州牧陶谦病重,对糜竺说,除了刘备没人能使这个州安定。陶谦死后,糜竺率徐州人士迎接先主出任徐州牧。刘备推辞,这时孔融也对刘备说,当今世事,百姓帮助有能力的人。

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今日之事,百姓与能……”(《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的仁义由此可见一斑,关羽、张飞誓死追随也在情理之中。

3

情深恩重,岂能背叛。

说到他们的关系,史书记载,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感情如同兄弟一样。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曾对前来试探自己的张辽说过一句话,我知道曹公厚待于我,然而我已经受了刘将军的大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

吾(关羽)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国志·关羽传》)

如果说关羽的话只是公关之词,我们来看看关公被杀后,刘晔回答曹丕的话,关羽与刘备,理论上是君臣,情义上则如同父子。

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三国志·刘晔传》)

说到这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曹操、孙权也做得很好,但做到“恩若兄弟”“恩犹父子”如此地步,恐怕只有刘关张了。

重要的还有,后来天下三分刘备有其一,也委以关羽、张飞重任,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而已,而是两人在刘备心中的分量,关羽、张飞的誓死追随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当然,刘备的礼贤下士、个人才能等也是二人誓死追随的原因之一。


晓晖文史馆


在三国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许多人都钦佩关羽、张飞的义气,当初曹操用重金和美女都没有留住关羽,反而关羽千里走单骑一直追随刘备,刘备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关羽、张飞等人一直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但由于家境衰落,到了自己这一辈只能靠卖草鞋为生。从小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而且自己家境贫寒更没有什么背景,在动乱的三国时代,按照正常人的眼光,刘备就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一生也许就碌碌无为而终。社会地位低、没有任何超能力、更没有财富的刘备为何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呢。

1、刘备以仁义招揽人心

在乱世三国中,由于仁、义、礼、信的缺失,人们为了生存经常不择手段,在以丛林法则为前提的三国中,谁的拳头大谁就厉害。然而刘备却反其道而行,自从在逐鹿起兵,边将仁义的来标榜自己,无论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刘备的仁义在当时简直就是当代伟人般的存在,成功的吸引一大批人才。

2、刘备重情义

当初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了就刘备唯一的血脉刘禅,七进七出曹操的阵营,导致自己身上的伤口有数十起,刘备见状一把摔开刘禅,哭着对赵云说“为了一个竖子几乎损失一员大将”。此外在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举全国之兵带丧讨伐吴国,虽然最后失败,但也向众人表明自己的重感情。重感情讲义气固然很好,但也是成也在这里败也在这里。

3、刘备能够礼贤下士

刘备当初起兵的时候,身边一个谋士都没有,刘备自己也深知自己的短板,因此在徐庶走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也是非常感动,更是鞠躬尽瘁的替刘备卖命。而其他的君主都是以一纸招贤令将人才拉来,没有像刘备一样弯下身躯来求贤。

因此关羽、张飞等人之所以愿意一直跟着刘备,是因为在三国时代由于道德的丧失,仁义、重感情、讲义气的人几乎没有,吕布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因此曹操才会痛杀吕布,而刘备简直就是一个正面案例,大家觉得跟着刘备有安全感,刘备更是会真心实意的对待他们。





阿辉看历史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却是后世人津津乐道时代。有人说,刘备一穷二白,为什么关羽,张飞作为三国名将,为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呢?其实这话说的有点说反了。诚然,张飞,关羽是三国名将不假,但在没有成名之前,张飞不过是一个屠夫,关羽则是一个逃犯。而刘备却不是一穷二白,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东汉末年,整个国家都战火四起,朝廷更是腐败至极,搞得到处民不聊生。一天,刘备逛街碰到了张飞在找茬关羽,当时谁也不认识谁,正当他们在比划手劲的时候,刘备觉得二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属于热血汉子,可以共聚大业,储备人才,就以一己之力分开了让他们,从此,桃园三结义成为历史美谈。

刘备、关羽、张飞“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结拜完成,刘备为老大,关羽为第二,张飞为老三。

刘备问,二弟,你是哪里人,哪里高就?

关羽回答说:“吾乃解良人士,因看不惯泼皮流氓欺负人,打抱不平就失手出了人命,今逃亡于涿郡,贩枣为生,今有缘遇到大哥和三弟,乃吾之幸也”。

刘备又问张飞,三弟,你呢?哪里人?家里干啥的?

张飞大嗓门地回答道:“吾乃本地人,家里有百亩良田,以屠猪为生,没事就在桃花园练练武功”。

关羽,张飞异口同声地问刘备,大哥,你是哪里人?干什么的?

刘备湿润着眼睛,仰天而叹,道:“吾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现居涿郡,没事时,我就编点草席,拿到市场贩卖换点生活补贴。今朝廷奸臣当道,作为汉室宗亲,有心报销朝廷,却无门路,可恨!可恨!”。说完,用袖子摸了摸眼睛。

一段对话后,大家明白了各自的身份,张飞愉快地把自己的家产全部作为启动资金贡献出来了,从此走上了征战四方的路。

所以,说刘备是一穷二白,是没有道理的,虽然家道中落,凤凰没毛,依然是凤凰,人家可是正宗的皇亲国戚。

关羽,张飞死心塌地的追随刘备,主要是结拜兄弟,古人都特别注重这种文化,同时,蜀汉政权的建立,是他们三个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名义上刘备是蜀汉皇帝或蜀汉政权的一把手,但关羽,张飞的权限也仅次于刘备了,在任何的场合,张飞从来没减轻嗓门,关羽也从来都眯缝着眼睛看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除了刘备敢怂张飞和关羽,也没有第二个人了,这也恰恰证明了张飞,关羽在蜀汉政权的地位,所以,与其说是死心塌地追随刘备,不如说是他们一起守护胜利的果实。

我是梁一杂说,如果您有更好的观点,请留言下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