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牆,推倒了就是門


王陽明:牆,推倒了就是門


禪師給小和尚出了一道題:把你放在一個四面是牆的房間裡,房間裡有扇門,你要找到它,因為你只能從門中出來。小和尚找了很久,連磚縫也沒放過,最終確信沒有門,只有牆。


小和尚想:沒有門,就不能自己造一扇門嗎?於是他推倒了一面牆,把它變成一扇門,施施然從門中走出來了。


人生有無數道牆,各種的困境,它們是阻礙,也是機遇,只要跨過去,就是一片坦途與光明。


1、立定腳跟做事,咬緊牙關做人


明朝中葉,皇帝朱厚照頑劣,劉謹等宦官弄權。王陽明上書,勸諫皇帝不要阻塞言路,因此被劉謹下了大獄。關押一個月後,廷杖四十,王陽明貶謫為貴州龍場驛丞。


劉謹還不死心,派了殺手半路截殺王陽明,王陽明江邊假死,遁水而去,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肺病卻愈發嚴重,身體每況愈下。王陽明逃回家中,父親顫顫巍巍從屋裡走出來,他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孩兒不孝,讓父親擔心了”。


王華一點也沒有怪他的樣子,反而安慰他,你做的沒錯,斥責奸佞本就是我們讀書人的大義所在。在接風的家宴上,王華特地請來南京著名的雜技演員,表演戴頭盔翻跟頭的雜技。


看著演員一連翻了幾十個,頭上的頭盔居然紋絲不動,絲毫沒有掉落的跡象,王陽明心下好奇。他問演員,如何才能做到翻跟頭的時候頭盔也不落下呢?演員說,很簡單,我腳跟立定,牙關咬緊,太陽穴膨脹起來,頭盔自然就戴緊了,翻跟頭也不會掉下來。


王陽明頓時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父親是想告訴他,“立定腳跟做事,咬緊牙關做人”。第二天,王陽明拜別家人,鼓起勇氣,前往龍場,去面對自己未知的命運。在那裡,王陽明立地成聖,一飛沖天。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人生至暗的時刻,意味著光明已在醞釀。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2、心態決定狀態


陽光與陰影相伴而生,有的人看到陰影,自暴自棄,有的人卻能看到背後的陽光,奮勇向前。同樣的境遇,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結局。


劉謹倒臺後,王陽明回到京城,重新授官。朝廷委派他南贛剿匪,他欣然赴任。初到南贛,局面複雜,在開赴前線的路上,王陽明軍隊被伏擊,官兵大敗。手下怯戰,一個個都嚷嚷撤兵,認為把狼兵調來,才能打贏這場仗。初戰失利,軍心難用,滿朝都是看熱鬧的人。


別人看到的是危機,他看到的卻是機會。王陽明假裝給朝廷上表,要求朝廷調遣戰鬥力極強的狼士兵。同時卻暗中調兵遣將,只把老弱殘兵退走。匪徒見官兵撤走,心中大喜,放鬆了警惕。王陽明趁虛而入,趁懈擊之,加上自己的伏兵,瞬間擊潰敵軍,取得剿匪首勝。自此之後,官兵氣勢如虹,加上王陽明神鬼莫測的用兵之道,贛南匪患終被平定。


大雨過後,別人都在看著地下的泥濘,怨天尤人的時候,王陽明卻看著萬里晴空,告訴所有人,希望在那裡,跟我來。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路坦途,路上總有挫折困境。而你的心態,將決定這困境會讓你自暴自棄,還是絕地反擊。


大雨過後,不要低頭看地,請抬頭看天,你一定可以發現一個全新的天空。


3、人對了,世界才對了


五百年前,王陽明歷經生死劫難,在貴州龍場悟道歸來,行到洞庭湖時,他的學生冀元亨請教老師,何謂“心即理”。王陽明笑而不答,喚書童取來一本《戰國策》,翻開第一頁,是一本戰國詳細地圖。陽明把地圖扯下來,撕成一張一張的紙片,然後遞給冀元亨,讓他重新拼接起來。


這是一張戰國初年的地圖,除了我們熟知的七國之外,還有中山、魯、鄒、外加一些少數民族小國。冀元亨搜腸刮肚,動用一切知識,也只拼出了山東六國,然後無奈地望著老師。陽明微微一笑,把紙片交給了書童。

冀元亨內心不以為然,我都拼不起來,這個書童又如何能拼起來。誰料,書童全然不看戰國地圖,而是把紙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幅劉向(《戰國策》作者)的畫像。書童笑著對冀元亨說,只要把人(畫像)拼起來,這地圖自然也就拼好了。


冀元亨頓時領悟。人對了,世界就對了,世間所有事情不必外求,都在自己心裡。


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而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無論人生何種境遇,請別放棄,保持內心的光明與善良。心裡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裡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裡光明,世界便溫暖如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