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给大家讲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故事

为什么一个4岁的孩子每天有100多个问题?为什么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托尼·瓦格纳认为,学校正减弱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挑战就是逆转这一现象。

不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给大家讲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故事

如何保护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李家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虫子。爸爸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儿子喜欢虫子在他眼里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家人没有研究自然科学的。有一次一家人吃午饭的时候,看见墙壁上有两只苍蝇,爸爸顺手拿起苍蝇拍准备把苍蝇打掉。

儿子赶忙劝阻爸爸:"千万别打,它们俩在说话呢!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爸爸觉得好奇,接着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看左边那个腿上有毛是爸爸,右边的腿上没有毛是妈妈,右边的妈妈要生宝宝了,肚子很大,你先别打扰它们。"孩子天真无邪的回答让爸爸十分吃惊。

不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给大家讲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故事

爸爸一方面为儿子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感到惊讶,一方面也开始苦恼,现在正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别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要不要鼓励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呢?困惑的爸爸找到了清华附小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一定要呵护好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老师建议让孩子坚持观察,并鼓励李家华写昆虫观察日记。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李家华利用各个假期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观察和研究昆虫,并记下了厚厚的观察日记,还拍摄记录了虫子的生活习惯和自己走过的足迹,他甚至走进了热带雨林去观察虫子。

不要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给大家讲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故事

永远尊重孩子的需求,呵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此,学校还给李家华提供机会与自己的昆虫爱好小粉丝们分享昆虫故事。

当李家华的第一集《昆虫记》印刷出来的时候,学校把清华大学校友杨振宁先生请到了孩子面前。已经92岁的杨振宁听了李家华的故事特别激动,在他的书旁签名以示对他的赞美,并一再嘱咐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李家华的爸爸感动地说:"全世界可以诞生一百位科学家,但是却未必能诞生一位科普作家,李家华也许会成为将来的科普作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