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孩子,当你最无助的时候,爸爸妈妈永远不会丢下你,你求助的眼神,我们永远看得见。

我家娃是个小男生。

从他出生那天起,我就做好了要帮这小破孩收拾烂摊子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这一天猝不及防的来了。

儿子闯祸了,闯了一个不小的祸。

昨天我带他去附近一个大型游乐场,可能是最近天气太冷了,游乐场里孩子特别多,儿子一看到游乐场很兴奋,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一开始孩子们玩的都很好,家长们各顾各看手机,突然游乐场里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滑梯上一个小姑娘嚎啕大哭。

很多家长围了过去,小姑娘的奶奶抱起孩子,发现她的胳膊被咬了一口,还蛮重,都咬青了。

小姑娘一见有家人护着,哭的声音更大了,奶奶的情绪也开始激动,大声的嚷着:“谁咬的,我们打死他,谁家孩子?谁干的?打死他!打死他!”

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事居然是儿子干的,毕竟他从来不咬人。

这时另外一个小姑娘跑上滑梯,拉着儿子的手说:“就是他咬的,就是他。”

儿子突然抓起小姑娘的手就要咬,还好这次我拦住了。

小姑娘奶奶找到了事主,眼睛都急红了,眼圈含泪。看着儿子,手都举起来了,嘴里恶狠狠的说着:“我们打死你!”

儿子明显被吓懵了,围了太多人,几乎整个游乐场的家长都过来了,奶奶越来越激动,一直疯狂的指责儿子,声贝特别高。

家长们看到儿子,围着我俩问:“你干嘛咬人?”

儿子怎么会咬人?这个问题我也很想搞明白。可是这个时间这个环境,根本不允许我详细的调查。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儿子咬人是事实,无论事件起因是什么,解决我们娘俩当前的困境最重要。围观家长的情绪都很激动,处理不好,我和儿子很难脱身。

事件紧急,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念头:解决问题、保护儿子。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拉着儿子道歉。

小姑娘奶奶情绪非常激动,如果不及时安抚,事件的进展将更加不可控,本身咬人这个行为就是错误的,道歉是必须的。

我拉着儿子,顶着对方的暴怒一再道歉。

看到我态度诚恳,奶奶的情绪好了很多,这个时候游乐场的工作人员也来维护秩序,很快事件的原因调查清楚了。

小姑娘和同伴霸占了滑梯,儿子想要玩,可小姑娘比儿子大比儿子高,儿子玩不成滑梯急眼了,用了过分的手段。

是不是觉得儿子也情有可原?毕竟问题的开始是两个小姑娘霸占了滑梯。

有错在先的不是儿子。

如果我也这么教儿子,告诉他:“你没错,错的是小姑娘,谁叫她们那么霸道”。那就把孩子带沟里去了。

不管什么原因,咬人都不对。

整个事件我和儿子前前后后一共道歉五次,最终儿子和小姑娘握手言和,

事件是解决了,但值得我深思的地方却有很多。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一、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我可不可以像奶奶那样,抓着小姑娘霸占滑梯的错误不放,跟她对吵?

当然可以,反正大家谁都不认识,而且作为妈妈,用这样的方式保护孩子也很正常。

小姑娘奶奶对着儿子怒吼“打死你”,我心里没有怒火是假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很想怼回去,可是我知道我必须冷静,大吵大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升级。

咬人的是儿子,我们的错误更严重,那主动道歉的就必须是我们。

我道歉的行为看似很怂,我却是用行动告诉儿子: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责任要自己抗。

这不是认怂,而是承担责任。

儿子以前也被别人咬过,如果遇到我这种心宽的家长,两个小朋友道道歉,说说笑笑的也就过去了,可是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作为咬人的一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对方宽容,采取强烈的对抗方式只会让事件迅速激化,最后是不是会有不可挽回的后果,没有人可以预测。

承担责任看上去是“认怂”了,可“认怂”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在人生课堂里,这是我教给儿子的第一个道理。

二、不要让自己站在舆论的对立面。

这是我要教给儿子的第二个道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道理。

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家长围着儿子追问:“你干嘛咬人?咬人可不好……”

家长们把他围在中间,这种看似关心的行为,却会给儿子带来无边的压迫感。

从儿子的角度来说,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小姑娘仗着人数优势、年龄优势霸占滑梯,儿子打不过,采用自己的方式捍卫权益,不能说他完全错了。

他错在哪儿?

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没有错,错在使用的手段上。他用暴力解决这个问题,就让自己陷入了舆论的对立面。

一瞬间,所有人围上来,指责他、责怪他。

一件事一旦陷入舆论中心,就不在有人关注事件的本身,没有人会了解他为什么会咬人,大家只会指责他咬人就是错的,你就是不对。

韩国抑郁症自杀的崔雪莉,死前有人关注她会因为舆论暴力抑郁吗?

没有!

这种舆论对人的压迫,会逼死人的。

这就是舆论可怕的地方。

人是社会动物,不管孩子还是成人,别让自己陷入舆论的对立面,是不得不学的一课。

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言论,做事情有章有法不胡作非为,遵守道德、遵守法律。即便短时间陷入舆论的风波,只要自己身子正,就能澄清自己。

这个道理,很多成人也不懂。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三、只有无能的人才会使用暴力!

回顾整个事件,我最想搞明白的,是儿子为什么会咬人,这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打不过,儿子才咬人的吗?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一层是儿子社交能力的匮乏,小朋友霸占滑梯不让玩,解决办法就是上嘴咬吗?人是咬了,问题解决了没有?

没有!反而激化出更严重的矛盾。

第二层,日常我对儿子教育,类似的指导太少了。

儿子才四岁,在他的人生中,并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而我作为妈妈,显然也把这一点忽略了,

当儿子面临这类问题的时候,他根本不懂得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咬人是他下意识想到的、唯一的方式。

可不可以尝试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回家路上,我问了儿子这个问题,他摇摇头。

我告诉他,我们可以跟小朋友讲道理,可以告诉霸占公共游戏设施的小姑娘:你们这样做是错误的,好孩子不应该这么霸道。

我们还可以和小姑娘搞好关系,成为朋友。比如表扬小姑娘几句,也许她一开心就给玩了呢。

还可以找来小姑娘可能爱玩的玩具,作为交换也许会同意呢。

最不济还可以向成人求助,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积极寻找长辈或老师的帮助难道不也是一种可行方案吗?

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是最无能的表现,也是效果最差的。

这是我教给儿子的第三个道理。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四、霸道有时候会招祸的。

很多家长都喜欢教孩子霸道一点,就比如这次事件里的另一个主人公:那一个被儿子咬哭的小姑娘。

她仗着身高和年龄优势霸占滑梯,在整个事件里她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即便儿子三番五次道歉了,可她一样受到了伤害,她胳膊上的牙印好几天下不去。

在群体生活中,我们可不能保证自己会遇到什么人。

昆山那个砍人的纹身哥,不就是死在自己的霸道上吗?他仗势欺人的时候,想到会被反杀吗?

自我保护最好的方法不是霸道,而是遵守规则。

如果小姑娘能按规矩让儿子玩滑梯,她还会被咬吗?肯定不会。

这次遇到的是我,还算是蛮有教养的家长,本着教育儿子的目的,我不会带孩子跑掉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如果下次遇到一个不是这么理智的家长,那会怎么样?

两个大人因为孩子之间的小事大打出手?冲上去互殴?然后都被带到公安局?

那样做,受伤害的将是两个孩子。没有一方会是受益者。

永远不要仗势欺人、恃强凌弱,是我要告诉儿子的第四个道理。

孩子闯祸了,错不在先,要不要认怂?

孩子闯祸了,那一刻他肯定也是恐惧和害怕的,我一直都忘不了,儿子被一群家长围在中间,面对一群人的指责,儿子那惊惧的眼神。

很多孩子闯祸后会说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害怕,害怕父母的责备,害怕自己受到的处罚。

别在孩子闯祸后只想着管教和批评。

保护他,告诉他怎么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也很重要。

让孩子明白:犯错不可怕,勇于改正、勇于进步、勇于承担责任,依然是好孩子。而爸爸妈妈永远都会站在你的身后,支持你。

我是康少妈,一个四岁男娃的妈妈,帮2000+妈妈解决育儿烦恼,妈妈群里的“万能宝妈”。关注我,养娃没有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