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1.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新基建帶動下能否自救?

自去年7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出現首次下滑,至今已連續八個月持續下滑,加之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遭遇至暗時刻。

行業人士表示,按照以往一季度的淡季狀況以及去年7月後的新能源補貼退坡,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銷量下滑也是意料之中。然而在疫情影響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一路走低,目前眾多車企正在承受資金鍊緊缺壓力,部分國內自主品牌加速裁員和關店。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加快復工復產工作。其中,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項目正式納入七大新基建範疇。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必須配套裝備,也是此次政策紅利的受益者之一。在此背景下,此次新基建能否為低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助力,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銷量大幅下滑,加速裁員關店

作為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汽車行業處於從燃油向電氣化轉型的關鍵期,新能源汽車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但是,截止2019年底,真正具備交付能力的廠商僅10家左右。

相對於特斯拉國產化的風潮正盛,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日子並不好過。據悉,汽車巨頭奔馳寶馬奧迪等從去年12月陸續裁員,國內車企也在補貼退坡、融資遇冷,競爭加劇等情況下陷入艱難生存時刻。

縱觀多家大型車企的2月銷量數據,可謂哀鴻遍野。其中,上汽集團下滑87%、本田下滑85%、馬自達下滑79%、豐田下降70%等,在斷崖式下跌的銷量數據背後,一系列降薪、裁員、取消獎金等消息絡繹不絕。

其中,比亞迪發佈了2月份產銷快報顯示,2月共銷量新車5501輛,而去年同期為26833輛,同比下降79.5%。其中,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2月銷量2803輛,同比下降了80.6%。

值得注意的是,國產特斯拉2月銷量佔國內市場的三分之一,而與之對標的國產車企代表比亞迪卻遭遇銷售大幅下滑,在連續8個月的銷量下滑壓力下,比亞迪也延伸出一系列新車型設計項目減少、裁員、關店等連鎖反應。

據比亞迪第三方設計廠商人士透露,“按照以往的節奏,比亞迪年末一般會有四五個新車型開發的項目出來,為下一年的市場競爭做鋪墊。但截止去年春節,還沒看到新項目出來,還爆出內部裁員的消息。”

此外,在一場突發且嚴峻的疫情後,比亞迪的境況更加不容樂觀。“復工後,比亞迪出了兩個新車型開發的項目,但競標價低得嚇人,在考慮疫情和行情的情況下,我們比平時報價低很多,但依然沒中。今年可謂是個成本年了,比亞迪的成本也壓的很厲害。”上述人士補充道。

新車型開發項目的減少,向下傳導的連鎖反應,給比亞迪直營店的銷售情況造成重擊。

向比亞迪直營店相關人士瞭解到,“目前比亞迪直營店正在陸續關店,全國80多家直營店估計要關掉百分之七十。”

不論裁員還是關店,也是眾多新能源汽車行業資金承壓的縮影。業內人士分析:“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渠道升級,轉到線上,降低門店的硬成本支出;二是風險轉嫁,直接轉給代理商,採用業務外包的形式。從長遠看,創新整合肯定是大方向,勢必會默默死一大批廠商,活下來的就算是適者生存,完成新一輪的進化。”

由此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淘汰趨勢還將繼續,真正具備交付實力的車企,才是新基建政策下的受益者。

新基站能否帶動車企自救?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是此次七大新基建項目之一,在新一輪政策助力下,充電樁建設正處於全方位提速中。有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為1165億元,2025年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為2378億元。

據瞭解,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了《2019-2020年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末,全國的充電站建設數量為121.9萬元,其中公共樁51.6萬個,私人樁70.3萬個,車樁比嚴重不足。而新基建的目標是,2020年規劃的車樁比達1:1,可見目前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業內人士表示,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加油站”,與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發展也近乎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新基建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廠商或許可以迎來喘息之機。

此外,政策波動對新能源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據悉,2020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退坡放緩,也讓困境中的車企看到了一些希望。當前,一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已陸續收到了相關補貼。

其中,北汽福田於2月26日收到北京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7年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清算資金合計7.04億元。東風汽車於3月2日收到湖北襄陽市財政局轉支付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2億元,系部分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清算資金。

此外,比亞迪繼3月2日收到最新的一筆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資金合計13.42億元。緊接著10日,西安市高新區財政局將向比亞迪撥付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9.84億元。目前已撥付到賬資金10億元,還有9.84億元待撥付。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已表示,目前車市還沒有完全恢復,整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受到了較大的衝擊,而且中低端新能源車企業受到嚴峻的行業競爭壓力。對新能源車補貼延期,我們認為對自主品牌發展有較好的穩定和緩衝作用。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2.滬指跌近1% 半導體領域大起之後又逢大落

截至3月11日收盤,滬指報2968.52點,跌0.94%;深成指報11200.05點,跌1.78%;創指報2101.46點,跌2.20%。

A股三大股指上午小幅震盪,午後略有下跌,臨近收盤創業板跌幅擴大逾2%。全天海南板塊漲近5%,旅遊、農業種植、福建自貿區、口罩、特高壓、鋰電池等板塊輪動頻繁,但少有長時間保持強勢。臨近收盤全市80餘隻個股漲停,題材把握難度較大,整體賺錢效應一般。

從盤面上看,海南、種植、航運居板塊漲幅榜前列,券商、水泥、口罩板塊居跌幅榜前列。

半導體領域表現低迷,下跌明顯。集微網從封測、IDM、設備、設計、製造、材料、電子元件、分銷等領域選取了105家半導體公司,總市值下跌了3.39%。

在105家半導體公司中,僅8家公司市值上漲,其中臺基股份漲停。其餘公司市值全部下跌,斯達半導、瑞芯微、南大光電、紫晶存儲、樂鑫科技跌幅居前。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主力資金淨流入/出方面,半導體領域可謂大起大落,上一交易日主力淨流入居前,今日主力淨流出居首。據同花順數據,在行業板塊主力淨流入/出方面,半導體及元件、證券、通信設備、光學光電子淨流出資金居前。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市場認為,近期新基建、科技股、金融股輪番推升指數,最近一週大幅殺跌的科技股有反彈趨勢,5G概念掀起漲停潮。建議後市繼續以券商板塊為風向標,短線關注新基建板塊,中線則把握好5G、特斯拉產業鏈。

全球動態

特朗普與參議員舉行會晤,敦促推出減稅及其他刺激措施。美國財長姆努欽也表示,為保經濟將使用“一切工具”。

日本也在週二公佈了第二套措施計劃以消除新冠肺炎爆發帶來的負面影響,涉及規模約40億美元。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將在週四討論援助企業的歐洲央行措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示,歐盟將推出“應對新冠病毒投資基金”,將動用250億歐元應對病毒帶來的影響。

亞太地區,截至3月11日,恆生指數下跌0.63%,日經225下跌2.27%,韓國綜合下跌2.78%。

美股市場,截至週二(3月10日),道瓊斯指數收盤上漲1167.14點,上漲4.89%,報25018.16點;納斯達克指數漲393.58點,上漲4.95%,報8344.25點;標普500指數漲135.67點,上漲4.94%,報2882.23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98.34點,漲幅6.31%,報1656.50點。

從個股看,費城半導體成份股全線上漲,其中先科電子、芯科實驗室、美國芯源漲幅均超過10%。

歐洲方面,截至週二(3月10日),歐洲三大股指繼續下跌。英國富時100下跌0.09%,法國CAC40下跌1.51%,德國DAX下跌1.41%。

市場普遍認為股市將非常不穩定,目前還沒有迎來真正反彈,仍處於下行趨勢。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3.雅克科技上修業績預期 一季度淨利潤預增147%-191%

3月11日,雅克科技發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億-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6.97%-190.55%。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此前,雅克科技預計2020 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000萬元-8500萬元,同比增長69%-106%。

雅克科技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持有權益份額的南京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一號(有限合夥)對基金權益持有人實施投資收益分配,公司作為基金權益持有人,從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有限合夥)獲得的投資收益預計相較2019年同期有大幅增長,對於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影響的金額範圍約為3000萬-4000萬,該筆投資收益屬於非經常性收益。因此,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出現大幅度的上升。

據瞭解,雅克科技通過南京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一號(有限合夥)間接持有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有限合夥)的權益,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有限合夥)截止目前持有公司4.98%的股份,南京華泰瑞聯併購基金一號(有限合夥)和江蘇華泰瑞聯併購基金(有限合夥)與本公司、本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5%以上股東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存在關聯關係或除關聯關係以外的其它任何關係。


4.疫情持續影響供應鏈!瑞銀下調iPhone第一季度出貨量至4000萬部

據外媒appleinsider報道,瑞銀分析師Timothy Arcuri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了蘋果的供應鏈與生產,故下調了iPhone第一季度的出貨量預期至4000萬部。

疫情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亂象裁員/關店不斷,滬指跌近1% ...

Arcuri進一步解釋稱,今年2月,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61%,主要原因是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導致製造工廠關閉以及中國部分地區被全面封鎖。此外,iPhone的普遍預估為4300萬部,只比去年低了50萬部,但數據顯示,僅在中國就有近200萬部受到影響。

對蘋果來說,更令人擔憂的似乎是在中國持續的供應鏈困境。Arcuri寫道,如果目前的狀況持續到6月份,蘋果就有可能推遲在今年秋季推出5G iPhone的計劃。

另外,在上週五的一份研究報告中,Arcuri表示,蘋果在本季度生產了約3600萬部iPhone。這低於瑞銀預計的季度銷量4,700萬部。

基於5G iPhone有可能延遲推出和第一季度iPhone出貨量下滑的預期,Arcuri也下調了蘋果的目標價,由此前的355美元下調到335美元。

蘋果並不是唯一受到影響的公司,根據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 年 2 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 638.4萬部,同比下降 56.0%;2020 年 1-2 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 2719.7 萬部,同比下降 4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