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越能幹,孩子越不能幹?——曾仕強這樣說


為什麼父母越能幹,孩子越不能幹?——曾仕強這樣說

業精於勤荒於嬉,

孩子整天嬉戲玩樂,長大以後怎麼得了?

透過遊戲,讓子女學習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對孩子來說,遊戲其實就是一種工作。

六歲以前的生活教育,

幫助孩子打打良好的生活基礎。

因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活,

生活技能豐富,生活才有情趣。

—— 引言

中國人一向非常重視生活教育,古人求學的目的,是為了增進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生活技能更能夠利己也利人。後來由於讀書人要經過考試,及格以後方可以做官,這才使讀書變成應付考試的手段,從此讓讀書人反而不重視生活技能,只知道死背一些東西,弄得五穀不分,生活上的事情,都沒有辦法處理。

現代中國人,一定要改變這種讀死書、死讀書的錯誤觀念,重新注重子女的基本生活技能,使他們能夠處理自己的生活,以提升生活的品質。

當孩子十分幼小的時候,缺乏自立、自主的能力,這時候父母不得不代他處理生活上的細節問題,包括餵飯、更衣、上廁所、洗手、洗澡、刷牙、睡覺等等,但是,孩子逐漸長以後,喜歡自己嘗試,這時候父母就不可以因為自己已經習慣了代他處理,或者孩子剛剛嘗試,動作慢、浪費時間,以及孩子嘗試之後,反而增加許多收拾的麻煩,同時孩子剛剛學著做,常常處理得不好,因此乾脆不讓子女嘗試,父母就替他處理了。

對大人來講,這樣做可能是好意,也可能為了省麻煩,但是對子女來講,等於剝奪了他學習自理、學習自主的機會,使他失去了學習生活技能的能力。

所以說,父母太能幹,樣樣都替子女處理得很妥當,子女就會變得很不能幹,好像笨得連什麼事情都不會做。

父母指導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必須具有耐性,知道子女的學習,免不了要嘗試錯誤,幫他處理,不如讓他自己先嚐試一下,再幫他做一些善後處理的工作,才能夠逐漸養成子女的生活能力。

父母在能力、經驗、智慧和需求各方面,都和幼小的子女不一樣。一般說來,大人比較複雜多變,孩子比較單純而接近人性的本能。父母如果放棄自己的成見,反過來欣賞子女那些純真可愛的活動和處理事情的方法,有時候可以返璞歸真,得到很多反省機會,畢竟我們成年人收到複雜社會環境的影響,有子女的好處,好像又多了這一個。


為什麼父母越能幹,孩子越不能幹?——曾仕強這樣說

譬如說,讓孩子開心,使子女快樂,到底對不對?古人說:業精於勤荒於嬉。孩子從小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會不會整天嬉戲玩樂,養成了壞習慣,長大以後沒有什麼成就呢?

像這一類的顧慮,基本上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夠完全站在大人的立場來思考。小孩子需要遊戲,也需要快樂地長大。只要父母讓孩子開心,給子女歡樂的時候,能夠小心一些,不要忘記讓孩子在遊戲、玩耍當中學習一些東西,不可以縱容子女嬉戲玩樂而毫無所得,就可以做到中國人最為擅長的“兼顧”,做到遊戲中學習,彼此兼顧並重。

沒有歡樂的孩子,不容易有快樂、達觀的人生,不容易養成積極進取、奮鬥上進的態度。但是,缺乏基本生活技能,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容易發揮潛在的能力。父母若是一方面帶給子女歡樂,一方面從歡樂中教導子女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健全合理的人際關係,不是兼顧雙方面,都同時達成目標嗎?

為什麼父母越能幹,孩子越不能幹?——曾仕強這樣說


現代的孩子,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裡度過,所以學校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學校的影響力,大多在知識方面,生活技能還要靠沒有進學校以前的家庭教育。有人說,看見母親就可以知道她的女兒,又說:討媳婦要先看看她的媽媽,主要是著重在生活技能方面,子女模仿父母的地方很多,所以說子女將來有沒有生活能力,不能把責任賴給學校,反而應該由父母自己來承擔。

請各位先想想看,父母指導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應該注意哪些原則?哪些是子女的基本生活技能?哪些又是非基本的生活技能?

思考之後,請把下列問題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再接著看後面的說明,看看有哪些相同的看法,有哪些不相同的看法,也好比較和統合一下。

(1)父母指導子女基本生活技能,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2)自己在哪些原則上面,有很好的掌握?

(3)哪些是子女的基本生活技能?

(4)自己的子女,在哪些基本生活技能上較強?哪些又較弱?

(5)哪些是子女的非基本生活技能?

(6)自己的子女,已經學會了哪些非基本生活技能?應該如何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