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探秘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為什麼中國人特別喜歡勸酒敬酒?為什麼人們認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能喝酒?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為了放鬆休息。它經常乃是競賽性質的,通常會用到白酒,一種強烈的,口感噁心的穀物釀的酒。男人們相互敬酒,一口乾掉,而這種飲宴很有發展為恃強凌弱的傾向,參與者們相互刺激,直到某個人喝出病來。”

  美國作家何偉在《江城》中的這段話,相信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男人看後會紛紛表示不平——灌酒幾乎是全中國的特點,並非一省一市的專名,更重要的是,無論哪個“中國最能喝排行榜”,四川人都無法排進前列。

  不過,中國人豪飲的方式雖讓美國人感到震驚,但大部分中國人日常是不愛喝酒的。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的報告顯示,中國15歲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費酒精約6.7升,與俄羅斯15.1升、捷克13升、法國12.2升的消費量相差甚遠。甚至無法比擬人種、文化相近的韓國(12.3升)和日本(7.2升),連地處熱帶、無需飲酒禦寒的泰國人,也比中國高0.4升。

探秘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中國式酒桌文化】

  幾乎所有民族都有程度不一的勸酒行為,為什麼中國的“酒桌文化”會給人留下強烈印象?

  它實在太精細複雜了。有些以豪飲著稱的遊牧人,招待客人時喜歡一醉方休,這是因為他們日常社會交往較少,來了客人猶如過節;但其禮數和講究通常很簡單,至多灌下幾碗即可。

  東亞的日本、韓國,職員們喜歡下班後集體喝酒,但日本人基本保持隨意,韓國人比日本人更講究尊卑,但其禮數的複雜程度遠不能與中國相比,也不像中國這樣非要把人灌醉不可。

  自古中國就有勸酒傳統,但古人的勸酒、灌酒,與其他民族的勸酒並無特別不同,而今天中國的酒桌文化因為發展出一套通行全國的規則,並非古代傳統的簡單繼承。

  中國各地酒桌文化基本原則相同:下級向上級敬酒,顯示恭敬和服從;上級對下級勸酒,表現親密與庇護;同級間相互斗酒,則展示力量,活躍氣氛;每一級不能亂了步驟。

  敬酒順序:必須先等位尊者互相敬酒,然後才是位卑者按層級高低,先後向位尊者敬酒;一定要弄清地位排序,先敬地位最高,然後次高,一旦順序出錯,不但易引起不悅和懷疑,而且會弄得位尊者之間彼此尷尬。

  敬酒姿態:位卑者向位尊者敬酒,必須離席走近位尊者,碰杯時杯口必須低於對方酒杯,無論對方喝多少,都必須雙手舉杯先乾為敬。位尊者若離席向位卑者們敬酒,位卑者們須做感動雀躍狀。

  灌酒規則:地位最高者當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標,但只能適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適度,充分領略下屬的忠誠後,接下來通常是欣賞手下面紅耳赤互相灌酒的娛樂時段。

  斗酒規則:若是兩個組織參與的酒宴,通常主人會努力把客人們放倒,但位尊者總有人代酒,雙方主帥並非斗酒主力,承擔重任的多半是中層骨幹。所以,被放倒的通常是敢為領導豁出去的中層。

  兩個單位斗酒,最大價值不是把對方擺平,而是各自增進內部凝聚力——平時難得在領導面前表現的下屬有了最直接機會,而下屬忠心耿耿的表現,則會讓領導非常享受。

  酒能讓人放鬆、興奮、自控力降低,容易快速建立互信和親密關係,在人情社會,它幾乎是萬能的情感粘合劑。而在人情因素考慮較少、講究規則和程序的社會,酒宴就很難成為商務、公務活動中的重要紐帶,酒更多出現在個體之間交流感情的場合。

  所以,人情社會較濃的東亞國家勸酒文化相對較濃,而日本、韓國、中國的社會尊卑層級分明程度有別,酒桌文化的強度明顯有遞進關係——中國人雖不像韓國人一樣,年齡稍大幾歲就分出地位高下,但中國整個社會的組織體系都被納入自上而下的15級行政級別,這種層級和秩序遠比韓國更森嚴。

  另外,中國自1950年代末的社會改造,將中國人的全部社會關係都納入“單位”內;日、韓的組織只管成員的加薪、升職,而中國的組織還管戶籍、分房、職稱評定、子女入托入學等。個人極端依附體制,是中國式酒文化誕生的基礎。

  不過,一旦離開等級分明的場合,中國人就沒有這麼多規矩,飲酒量也會大幅降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調查發現,華人移民加拿大後,酒精消費立即大減,最高降幅達70%。

  但只要留在中國,就免不了經常出入酒桌,酒宴文化不但令一些人苦不堪言,也成為年輕人進入單位最大的考驗和壓力,由於能喝就可以迅速獲得賞識,網上有大量年輕人諮詢如何鍛鍊酒量。


【南北東西酒量有別?】

  一般認為,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東、東北、內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夠資格認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有門戶網站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北方人酒量強於南方。

探秘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中國酒桌文化的強弱並不完全由其體制化程度排名決定。北京、山東就是兩個明顯兩個特例。

1980代末,北京就與周邊形成鮮明對比,公務和商務宴請少有勸酒、灌酒。或許因為北京是權力中心,官員扎堆,不敢隨意造次;等級制森嚴的環境,酒桌文化對所有人都是極大負擔。此外,北京官員受教育水平遠高於外地,外事交流也讓其視野更開闊,不易形成酒桌文化。

山東未必是公認酒量最大的地方,但卻是公認的酒桌文化第一輸出大省。如果以體制化程度看,山東其實是北方地區體制化程度較輕的地區,但它又被公認為官本位思想最強的地區。這或許是其酒桌文化地位的來由。

地域文化的自我認知或許對酒桌文化也有影響,無論是山東、東北、內蒙還是新疆,其自我認知中都有豪爽、勇猛、彪悍這類正面的關鍵詞,而在酒桌文化較淡的東南沿海地區,這些關鍵詞往往是負面的。

當然,無論是山東人、東北人還是內蒙人,沒人喝得過解放軍。軍隊的體制化程度最高,又有“酒壯英雄膽”的文化。部隊不像地方酒桌文化那麼繁瑣,直接就是“感情鐵,喝出血”。白酒企業也樂於同軍隊建立關係。2011年,茅臺集團宣佈同7大軍區結成軍企友好互建單位,“與人民軍隊緊密相連的特殊情感融入了彼此的血液”。

<table><tbody>

探秘中國什麼地方的人最能喝酒?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