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這一兩年開始,很多諸如汽車廠家“減配”、“偷工減料”的消息滿天飛。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整個經濟環境的下行,廠家出於成本控制的角度,不影響產品的安全、基本性能指標基礎之上,所作的一種調整其實是正常的經營逐利行為。


當然,這些減配行為是需要廠家去進行嚴格驗證的,不排除個別廠家沒有進行嚴格的驗證程序,但是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我們相信大部分汽車廠家都不至於這麼愚蠢。


至於網上的那些“偷工減料”的鐵證,讓我們來一一看看


發動機艙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很多人糾結在一眼能看到的發動機艙蓋上的隔音隔熱棉。

隔音隔熱棉,顧名思義,其作用就是降低車輛的發動機噪音,在發動機長時間工作時防止機艙蓋上的油漆受熱而引起漆面老化的現象。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在發動機艙內,還有一個地方很值得一看。在風擋玻璃下方的位置,有些車是有一塊半球形隔熱鋁箔板的,有些車是沒有的,只是黑色的棉板。很多人覺得這是明目張膽的減配,但所謂“黑色棉板”就一定不阻燃嗎?常識來看,金屬材料的燃燒性應該更強,所以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車開始使用小排量高效發動機,相對於發動機艙顯得越來越空,此時發動機的散熱環境變得更好,至於是否要添加鋁箔熱反射層,隔熱棉之類的也並不是越多越好,這和發動機的熱管理技術是有一定關係的,包括髮動機運行環境管理,都是需要根據廠家實測數據來增減的。

“越多越好”可能並不適用於汽車這個大件精密工業品,尤其是在技術越來越進步的現在。

汽車內部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汽車的NVH水平近兩年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但很多人認為想要靜音就要在汽車的各個部位填充更多的隔音棉。

但,稍稍瞭解NVH工程的人都會知道,它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事,即使到現在擁有最先進技術的汽車廠家也並不能完美地解決汽車靜音問題,甚至往往投入和效果並不成正比。

所以,NVH工程並不是多加隔音棉就能解決的。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人工塗膠

有人說,車身各處的鈑金膠和粘合劑,採用人工塗抹的方式,本身就是在降低成本?

這個邏輯有點問題,技術水平越高,機械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

但要讓這些車企屏除人工作業,更換生產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截至目前,仍有部分自主品牌都還沿用的合資車企淘汰的生產線。

在人工作業的前提下,我們不能說這些車企在偷工減料,只是塗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其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扭力梁懸掛缺少防傾杆(扭力杆)

有人說,而很多車即便是已經使用了低成本的扭力梁,但廠家還是覺得不夠省錢,於是就把扭力梁裡邊的防傾杆也給去掉了,一下子就降低了操控性。

但看看這些人說的車的車價就知道了,幾萬塊的入門級車型,你還要要求操控性?車你來造吧!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其實,添加了防傾杆,震動干涉現象會更加明顯,但舒適性會影響,是否增加要按照一個車的設計初衷和市場定位來決定。

一輛幾萬塊的入門級車,你會優先考慮舒適性還是操控性呢?自己選吧

底盤懸架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又有人說車輛底部的鋼板是否有縱向加強梁、鋼板上是否有防腐塗層等也可以看出車企是否厚道?

汽車“減配”消息滿天飛“鐵證如山”還是“內有隱情”?

這又是捨本逐末的看法,首先看是否良心,更多的點應該是在鋼材的級別之上。其次,各種檔次的塗層價格差異是非常大,比如納米級的塗層價格就非常高,它不需要塗得厚厚的一層,而用普通塗層,當然只能塗得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