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變一定會致癌嗎?專家解讀重慶六大高發癌症

根據《重慶市2018年新發腫瘤登記報告》顯示,肺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的發病率排名前六。

既然癌前病變和癌症有關,那是不是檢查出癌前病變,就一定代表著會患癌症呢?是不是到了癌症早期?既然大家誠心誠意的發問了,今天就讓胖熊帶大家扒一扒重慶高發六大癌症的癌前病變。

本期專家

王東林

癌前病變一定會致癌嗎?專家解讀重慶六大高發癌症

王東林: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擅長惡性腫瘤的化療及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尤其是在腸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和頭頸部腫瘤等惡性腫瘤的診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門診時間:週一全天,週四上午(特需)

熊雙龍

癌前病變一定會致癌嗎?專家解讀重慶六大高發癌症

熊雙龍,女,醫學碩士,長期從事腫瘤內科臨床工作,先後發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論文。

1.什麼是癌前病變?

癌症的發展過程一般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人體內一個正常細胞從增生開始到完全癌變,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當這個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其具有癌變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這個過程叫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遺傳因素。

2.癌前病變≠癌症早期

癌症都會經歷癌前病變,但並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有可能轉變成癌,WHO規定發展成癌腫可能性超過20%的病變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大部分可能會處於一種穩定狀態,有的甚至會恢復到正常狀態,最終有小部分會演變成癌症。

癌症早期是指人體內存在有少數的癌細胞,並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從而出現的一些身體改變。

因此,認識癌前病變,積極發現和治療癌前病變,是癌症預防的重要措施。

敲黑板,劃重點

六大類常見癌症癌前病變如下

肺部結節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由於它發生、發展的隱蔽性和患者的疏忽,以致被發現者多為中晚期,療效不佳。

肺部結節是指肺內直徑小於或等於3釐米的類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的病灶,影像學上表現為密度增高的陰影,可單發或者多發,有的邊界清楚,有的邊界不太清楚。肺部病灶大於3釐米的,稱為腫塊。

肺部結節和肺部腫塊都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類型。惡性的胸肺部結節隱蔽性很強,大多數平素無臨床症狀,因此被稱為“潛藏的威脅”。

惡性結節常表現為邊界不規則或有毛刺、分葉狀或伴有胸膜凹陷,即所謂“磨玻璃狀”,而良性結節邊界較光滑。

肝硬化

肝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病情隱匿、預後兇險等臨床特徵,全世界平均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肝癌,中國每年肝癌的發病人數約佔世界總髮病人數的51%,是我國第二大最常見的癌症。

肝癌前病變是指具有使肝臟發生惡變可能的良性病變,若長期不愈則可能轉變為原發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細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樣增生及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疾病。肝癌發展存在典型的三步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約70%的原發性肝癌是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的,而另外在我國約40%肝硬化合並肝癌。

乳腺的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前病變是乳腺的不典型增生階段,雖不具有典型的乳腺癌臨床特徵,但有相當一部分增生疾病都有其臨床特徵,主要表現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或腫塊伴溢液同時存在。

腺瘤

原發性結直腸腫瘤的癌變過程一般為“腺瘤-癌前病變-黏膜內癌 (早癌) -浸潤癌”模式,其癌變發生率為2.00%~10.00%,而晚期伴遠處轉移患者即便行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僅有10%。有關研究表明早期摘除結直腸腺瘤可降低76%~90%的癌症發病率和53%的死亡率。

Barrett食管和食管黏膜白斑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伴腸化生或無腸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腸上皮化生者屬於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目前,認為Barrett食管是發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數據顯示,Barrett食管的腺癌發生率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因而Barrett食管被看做是一種癌前病變。

食管黏膜白斑是食管黏膜發生角化過度出現的白色斑塊狀變化,屬癌前病變,有報道其惡變率為5%。食管黏膜白斑多見於>40歲男性,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後期白斑對於熱和刺激性食物特別敏感。

萎縮性胃炎和胃腺瘤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胃癌的形成過程經歷: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的病變稱之為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病史的長短及病變的嚴重程度與胃癌發生率有關,胃癌伴有萎縮性胃炎者高達52%-97%。

胃腺瘤形態為無蒂或亞蒂的隆起性病變,表面多半呈顆粒狀或結節狀,顏色發白,胃腺瘤的癌變率為6.7%-13.2%。

3.癌前病變不一定致癌

看到以上內容許有人會感覺到恐怖,因為人不可能時時刻刻發現自己身體的諸多變化。而如果稍微一放鬆,是不是就成為癌症患者了呢?

專家指出,業內提出癌前病變這個概念是腫瘤三級預防的需要,將防癌陣地前移,最大程度規避患癌風險。

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導致的,大多數癌前病變發展成癌一般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所以僅僅發現癌前病變,不要驚慌失措,要按照醫囑,合理規範治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機體抵抗力,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

4.六大癌症徵象,早期識別很關鍵

肺癌—咳嗽、咯血、胸痛

早期肺癌常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早期肺癌因體檢發現。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常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胸痛、發熱、氣促等表現。

篩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檢查

高危人群

■ 長期受環境汙染,長期吸菸者、吸二手菸(被動吸菸)者

■ 有毒工種(物理、化學致癌物等)

■ 慢性肺部疾病(肺結核、矽肺、塵肺等)

■ 人體內在因素(如家族遺傳、免疫機能降低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

肝癌—肝區疼痛,厭油、食慾不振

右上腹疼痛或不適多為肝癌的首發症狀,可逐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腹部腫塊、黃疸、消瘦等症狀。

篩查方法:甲胎蛋白(AFP)+腹部超聲

危人群

■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

■ 家族中已有確診肝癌患者

■ 30歲以上男性及長期酗酒者

■ 脂肪肝、肝硬化病人

■ 長期食用醃製、煙燻、黴變等食品者

乳腺癌—乳腺腫塊、乳頭改變

乳腺出現無痛性並進行性生長的腫塊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一般單側乳房的單發腫塊較常見。病變進一步發展可使乳頭扁平、凹陷乳房皮膚出現“酒窩徵”、“ 橘皮樣變”、乳房疼痛、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等。

篩查方法:乳腺超聲檢查+乳腺鉬靶檢查

高危人群

■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

■ 月經初潮過早(<12歲)或閉經過遲(>55歲)的女性

■ 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歲以後)或不哺乳

■ 有乳腺導管和小葉非典型增生

■ 經常使用含有激素的製品

結直腸癌—大便習慣改變、血便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或僅感食慾不振、糞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的發展,症狀逐漸顯現,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消瘦等。

篩查方法:腸鏡,指示性活性病理檢查

高危人群

■ 長期攝入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人群

■ 40歲以上,長期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等

■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大腸息肉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者

■ 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病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者

■ 有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腹瀉、便秘等應接受腸鏡等其他檢查

食管癌—吞嚥哽噎感

早期食管癌症狀往往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胸骨後不適、吞嚥時輕度哽噎感、異物感等,上訴症狀可間斷或反覆出現,甚至長達數年。

篩查方法:胃鏡檢查,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高危人群

■ 家族遺傳史

■ 愛吃燙食,愛喝燙茶

■ 愛吃含致癌物亞硝酸鹽的泡菜,常吃黴變、煙燻、麻辣食物

胃癌—上腹痛、食慾不振

胃癌起病隱匿,70%以上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如: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反酸、噯氣、食慾減退等。

篩查方法:胃鏡檢查,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高危人群:

■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 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潰瘍病史

■ 有不良飲食習慣者:如喜燙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喜食燻烤、煎炸、硬質食物

■ 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者,經常食用可能黴變食物

■ 大量飲酒,年齡40歲以上

■ 精神壓力大,長期抑鬱、焦慮者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癌症發生的關鍵,及時進行高危人群篩查,發現並治療癌前病變,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才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