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老民俗:這些地方不過十五,而是過十六日


宅家的日子,不知星期幾何,亦不知大年初幾,當清晨三三兩兩的鞭炮響起,原來已是元宵十五。


跟人說過十五,但咱青州有的地方過得就不是十五,而是“過十六日”。


青州府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它曾經太大、太多元、太包容,所以往往出現方圓幾里地,同風不同俗的景象。


據有限樣本參考,現在青州過十六日的地方不多啦,並且很多老風俗漸漸趨同化、簡單化,更多的年輕人也不太關注本地民俗背後的一些淵源和文化。


青州老民俗:這些地方不過十五,而是過十六日


過十六日的地方,從老風俗來講,主要包括青州的王墳鎮,彌河鎮南部及譚坊鎮彌河東地區。(這些地區的小夥伴老朋友可以留言聊聊當地的習俗)


為什麼青州的這些地方會過十六日呢?


主要是這些地方在清朝的時候大部分屬於臨朐縣,1945年之後才劃到了青州。


據說,過十六日的風俗與當年一位務實的知縣有關。


在清朝,一位知縣發現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婦女們都在家裡忙東忙西,顧不上回孃家,所以他便下令:臨朐縣過節,過十六不過十五,十六這一天已經結婚的婦女要回孃家看父母。所以,傳習下來,慢慢演化成了臨朐縣和靠近臨朐縣界的村莊過的都是十六日。


青州老民俗:這些地方不過十五,而是過十六日


十六日這天還有一個風俗,那便是“巧巧飯”。


正月十六這一天,結婚的婦女們吃過早飯都回孃家看父母,留下未成年的孩子在家中自己造飯,她們便相互結伴去田野裡去做“巧巧飯”。


做巧巧餃的大多數為女童,男童則較少,大家的炊具是湊的,小米也是湊的,爐灶可在矮土崖邊挖通風灶,也可以找三塊石頭支起鍋將就,柴火可在野外拾,鍋里加小米小豆(或綠豆,豇豆)外,還要放上穿上線的針、頂針,以求神靈賜巧。


青州老民俗:這些地方不過十五,而是過十六日


然後,吃吃巧巧飯時還要唱歌謠:

踏東崖

望東海

王母娘娘送巧來

不要多

不要少

要你七十二樣巧


那時候,小孩子沒有電子產品,但是依然天真無邪、快樂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