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話: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鎮壓黃巾起義威震天下卻忠於朝廷


黃巾起義撬動了東漢統治階級的根基,劉焉上《建議選牧伯》這篇奏疏促進東漢走向分裂。然而,每當國家危難之時,忠臣與奸臣總是相輔相成的,東漢末年也不乏忠臣良將。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位代表東漢朝廷鎮壓黃巾起義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可謂威震天下。他們三人不乏都有一種氣質,那就是忠於東漢朝廷、忠於天子。因此,講三國、說三國、談三國,都不能忘了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也繞不開這最後的三位名將。他們是東漢末年亂象初開的第一撥人,也是承上啟下最重要的一撥人。我們要在講東漢末年朝廷亂象之前,先來了解了解他們。

三國史話: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鎮壓黃巾起義威震天下卻忠於朝廷


​皇甫嵩、朱儁

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被拜為左中郎將、持節;朱儁被拜為右中郎將、持節;二人領東漢朝廷常備軍北軍五校、三河騎兵以及加上招募而來的精壯士兵負責剿滅潁川黃巾軍。其時他們兩人的屬下中有個校尉叫曹操,另有個得力助手叫孫堅。皇甫嵩、朱儁二人合作擊敗潁川黃巾軍,乘勝追擊平定汝南、陳國、西華三郡。皇甫嵩更是四處出擊,吹響東漢朝廷反攻黃巾軍的總號角。隨後,接替北中郎將盧植和東中郎將董卓,負責與黃巾主力在冀州的決戰,於廣宗取得大勝後,皇甫嵩又在曲陽滅張寶,至此張角、張梁、張寶黃巾軍三領袖均敗亡。

皇甫嵩剿滅黃巾起義後,繼續手握重兵,替朝廷南征北討,曾在涼州擊敗王國叛軍。曾因董卓不肯交兵權而上奏,致使皇甫嵩奉詔入朝險些死於董卓之手。董卓被殺後,奉命斬殺董卓宗室。於公元195年在京官任職上病逝。

朱儁剿滅黃巾起義後,因母喪守孝而辭官。孝畢後繼續入朝為官,董卓遷都長安後留守洛陽。因德高望重本可與山東諸侯共謀天下,奈何李傕以天子之詔命朱儁入京任職。朱儁本想裡應外合擊破李傕、郭汜,奈何最後被亂臣賊子扣押,於公元195年在郭汜軍營中被氣死。

三國史話: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鎮壓黃巾起義威震天下卻忠於朝廷


​盧植

此人文武兼備,本是東漢大儒,公孫瓚、劉備皆曾是其學生;同時他也是鄭玄、管寧、華歆的師兄。華歆是未來曹魏集團的重臣、管寧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著名的“割席斷交”典故就出自管寧、華歆兩人。黃巾起義爆發後,盧植拜北中郎將、持節,在冀州與黃巾軍主力作戰。後期因不願屈就宦官監軍,被誣陷下獄。

黃巾起義平定後,因皇甫嵩力保得以官復原職,隨後力勸大將軍何進勿招董卓進京,以致禍亂朝綱。還因不畏強權,公開反對對董卓行廢帝之舉差點被殺。隨後以年老為由,告老還鄉隱居幽州,於公元192年病逝。

三國史話: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鎮壓黃巾起義威震天下卻忠於朝廷


​雪峰居士論曰: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可謂東漢最後的名將、朝廷最後的中流砥柱。他們忠於朝廷,未趁漢室之危擁兵自重,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比之袁紹、曹操、袁術、劉表、孫策、孫權、劉備等人要高尚許多,這點當值得敬重。可惜漢靈帝不能善用,致使東漢一步步走向衰亡,失去最後的挽救機會。

其實,皇甫嵩是有多次機會可以自己獨霸一方,甚至南面稱制,但是他都選擇了放棄。否則,漢末歷史也會改寫。然,在朝為官多年的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不會不知道此起彼伏的黃巾餘部動亂會危害國家根基、也不會不知道劉焉的《建議選牧伯》的奏疏會造成國家分裂,可是他們都選擇了沉默,默認天子的一切,不為私利,也沒有出言阻止,而是默默認可這一切。如此看來審時度勢、匡扶正義於他們無緣,但忠於朝廷、忠於天子卻是真,不管這天子詔書是誰發出。關鍵還是在於他們雖身居高位但交出兵權,從此無足輕重也。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雖青史留名,但並不是流芳百世也不是遺臭萬年,只是他們忠於朝廷、忠於天子稱得上東漢名臣最後的氣節與風骨。三國時期精彩歷史的開端離不開他們三人的黯然離場,公元192年盧植病死、公元195年皇甫嵩病死、朱儁則因亂軍扣押被氣死。漢末最後的三位名將就這樣走了,表示著東漢朝廷的中流砥柱也走了,他們的走不僅帶走了那股忠於朝廷的風骨,也帶走了東漢朝廷最後的生氣。

三國史話:東漢最後的三位名將,鎮壓黃巾起義威震天下卻忠於朝廷



作者介紹:本文乃雪峰居士“三國史話”第三節,歡迎批評指正!“三國史話”每週五、六、天各發文一篇。圖片來源:摘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