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人都拦不住的“毒王”,又是临时工?这个结果恐怕难以服众

时光飞逝眼看就快到3月中旬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大多数人这个春天过得多少会有一些憋屈,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将近3个月多月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已经被直接或间接性隔离了数月有余。

本来以为疫情的发展态势逐渐已经被控制住了,可就在各地正在加紧复工复产期间,2020年3月11日 ,已经连续19天没有一例新冠状病毒确诊的郑州,一条关于3月10日8时,经大数据比对,发现其有境外旅居史,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赶至居住地,由120救护车转运至二七区集中隔离点的信息刷爆了整个朋友圈,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跑遍了半个地球又回到郑州,过了所有安检一天没隔离,还上了一天班,如果放在平时倒也不足为奇,可是如今是疫情管控时期为何他却能够如此轻松辗转各地以及初入疫情国家,直到被民警盘问的时候还在歧途狡辩掩盖事实,这一切的疑问不得不让众人感到深思。


在郭某确诊后,郑州警方第一时间就对外发布了,对郭某返郑后刻意隐瞒境外旅居史,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1亿人都拦不住的“毒王”,又是临时工?这个结果恐怕难以服众


可是接下来关于郭某的身份却引起了大家的极度好奇,这也是问题的谜团所在:

1、他为什么着急要去意大利?


12月份办的签证,准备春节去意大利旅游,当时已经订的1月24日经武汉转机的机票,但这个时间正好赶上武汉封城,航班取消了。原以为3月疫情缓解了,再加上怕签证到期,就决定去意大利,一去发现意大利也是疫区,没几天又扭头往回走,回到郑州时没出现症状,9日开始头疼嗓子疼,就去药店买药最后被确诊。


2、他是如何通过疫情管控的层层安检轻松顺利往返各地的呢?

他去意大利旅游的行踪以及归国以后的行动轨迹具体如下,

3月1日,由北京首都机场乘EY889航班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

3月2日,由阿布扎比乘EY81航班飞往意大利米兰;

3月6日,由米兰乘EY88航班飞往阿布扎比,转乘EY888航班于北京时间3月7日8时50分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经测体温正常出航站楼后,乘坐机场大巴于10时30分许至北京西站。

3月7日13时,经测体温正常,由北京西站乘K267列车(17车厢63号)于21时50分到达郑州站西广场,后步行到家。

3月8日7时28分,经测体温正常,乘坐地铁1号线0143车换乘5号线0516车(医学院站-郑州东站-康宁街站)至单位(郑东新区基运大厦6楼)上班;18时49分,经测体温正常,乘坐地铁5号线0507车换乘1号线0143车(康宁街站-郑州东站-郑州火车站站)下班回家。

3月9日7时31分,经测体温正常,乘坐地铁1号线0144车换乘5号线0532车(医学院站-郑州东站-康宁街站)至单位上班;18时45分,经测体温正常,乘坐地铁5号线0506车换乘1号线0129车(康宁街站-郑州东站-医学院站)在医学院站出地铁后,步行至一心堂郑州中原路连锁店买药,后居家未外出。

大体上,从1日到9日,郭某主要乘坐过三种交通工具穿行于国内外多个城市:

坐飞机:北京首都机场-阿联酋阿布扎比-意大利米兰-阿联酋阿布扎比-北京首都机场

坐火车:北京西站-郑州

坐地铁:郑州地铁1号线、5号线

直到3月10日8时,经大数据比对,发现其有境外旅居史,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赶至居住地,由120救护车转运至二七区集中隔离点;15时30分,因发热由120救护车转运至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7时,由120救护车转运至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3月11日,确诊。截至3月11日12时,经流调初步判定密切接触者24人,均已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1亿人都拦不住的“毒王”,又是临时工?这个结果恐怕难以服众


3、郭某的身份和背景是否涉及特殊职业或有特殊背景?这也是所有人都好奇的一件事

但是最终公布的答案的确让大家惊掉了大牙,因为郭某不但没有任何背景,并且还仅是一个住着城市廉租房的供职于郑州某执法大队的一名临时工。

众人不得不感到叹服和惊讶是一名月入也就几千块钱的零时工,竟然能花几万甚至于十几万去国外看一场球赛。

估计有很多人都想拥有这样一份像郭某一样的临时工的单位了吧。


虽然称他为“毒王”有点毒舌,不过他和家人的行为确实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因为从最开始的动机就是错误的——欧洲如今正是新冠病毒大爆发,竟然还敢在这时候跑过去看球和玩代购。


当然除了他的问题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也需要关注,那就是未来面对类似“毒王”的临时工案例,会不会再次出现呢?


近些年来“临时工”,总是成为个别事件的背锅侠,长此以往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不能总是用临时工去堵社会大众的求知欲以及对于事情真相的知情权。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倘若一出事就是临时工,这样久而久之大家对于公信力的权威性也就会逐渐淡化,反正出事了最后都是临时工的错,一些人和岗位的责任意识也会随之变得无足轻重,这将会是必然。


本来复工在即的郑州,商场,写字楼,门店陆陆续续都在开放,人们也开始走出家门散步逛公园,但郭某事件的出现一切都再次变得紧张起来。管控措施至少或会延迟一个月。这个成本,是无法估算的。

郭某鹏是一名“临时工”,不管这一说法有无甩锅之嫌,但他毕竟是执法大队的一名员工,不能因为身份的问题就可以疏于管理。

1亿人都拦不住的“毒王”,又是临时工?这个结果恐怕难以服众


郭某的行为虽然可恨,但是郭某的事件也给整个社会再次敲响了警钟,既要警惕第二个郭某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个别人拿所谓的“临时工”甩锅的情况发生。

凡事不责任到人,仅凭一句是“临时工”的解释恐怕终将难以服众,今后也更是难以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扼制在萌芽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