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好康复路上"最后一公里"

最近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就像近来全国的疫情形势一样,越来越让人心情舒畅。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意暖暖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路两边的油菜花也都竞相开放了。

随县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在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至今日为止只有20人。但我最近却连续接收到住院部医生的反映,有多名隔离病区的患者出现了焦虑、烦躁不安的情况,其中一名男患者焦虑症状明显,近几天失眠状况较为严重。考虑到已有多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我决定还是进入隔离病区,为隔离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干预。

陪你走好康复路上

对于多次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心理干预的我,心中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有的只是熟练的防护操作。我严格地按照防护规范,一步一步仔细地将防护用品装备好。进到隔离病区首先去看望了那位焦虑明显的患者。他是一位48岁的中年男性,住院将近一个月,入院时的发烧、咳嗽、胸闷等症状均已消失一个多星期了,前几天的胸部CT也显示明显吸收。之前的情绪都比较平稳,但最近在复查核酸时,出现了之前的阴性变为阳性的情况,加上最近出院的患者比较多,他开始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我是不是好不了了""核酸检测结果转不了阴了""这个病毒太厉害了""我的身体肯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每天他都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着,失眠的情况也愈发严重了。

针对他的描述,我觉察到他存在明显的认知歪曲,于是我试图通过不断地假设提问,让患者逐步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对情绪和睡眠的影响。同时,给予他积极的暗示,让他明白失眠是很好处理的,医院有一种疗效很好的药,吃了当晚就能睡得很好。患者听到这个信息顿时眼睛一亮,用他的话说,晚上睡不好觉才是最烦躁的,一睡不着就会想些不好的事情,情绪就更加焦虑了。最后,我耐心地教给了他一些放松的技巧,鼓励他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做做。通过近半小时的心理沟通,明显感受到他的焦虑情绪有所改善。我也相信,等他晚上服用了改善睡眠的药物后,睡眠的情况也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焦虑情绪也将随之好转。

处理好了这位焦虑情绪颇为严重的患者,我按照病区医生提供的线索,又去查看了其他6名存在一定焦虑情绪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交流后,我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住院时间都较长(超过二十天),虽然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但就是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反复,达不到出院的标准,加上最近出院的患者比较多,因此诱发了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作为一名临床心理专业人员,越是在这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陪伴每一位患者走好康复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省对口支援湖北随州医疗队员、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 刘桥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