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义、礼、智、信


孔子-仁、义、礼、智、信


  • 简介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 核心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政者,正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