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老北京滷煮火燒,其實是從宮廷菜流落民間出來的菜餚


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滷煮火燒的由來

張東官

說到滷煮火燒,必然會提到這個人。因為滷煮火燒的前身是蘇造肉,而蘇造肉的發明者,正是這個叫做張東官的御廚。

人生的機遇總是來得過於突然,對於張東官來說也是如此。

作為蘇州名廚的張東官本來可以悠閒的過著日子,但是在1780年的2月,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乾隆35年也就是1780年2月,乾隆巡視南方,當時正在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廚的張東官做了一道冬筍炒雞,徹底折服了乾隆的味蕾,後來被乾隆召進宮中,成為了一名御廚。並且一舉成為公眾蘇菜御廚的第一把交椅。乾隆最喜歡張東官做的菜有《燕窩肥雞絲》《豆豉炒豆腐》《豬肉餡煎粘團》等。

乾隆雖然幾下江南,並且對蘇菜喜愛有加。但是骨子裡還是有著滿族飲食的傳統口味,對於重口味的食物尤其偏愛,張東官也就根據乾隆的愛好對菜餚進行了一定的改良,這也就為後來張東官制作出用多種香料燜煮五花肉的《蘇造肉》打下了基礎。

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蘇造肉逐漸流入到民間,成為了民間的一道美食,坊間經營蘇造肉的店家也有很多,不過,如果沒有陳玉田的出現,估計蘇造肉,現在也就是歷史文獻裡面的一個菜名而已了。

光緒年間,陳玉田在父親和爺爺經營的店鋪裡製作蘇造肉,但是由於使用五花肉製作的蘇造肉價格太貴,銷路並不好。於是陳玉田進行了改良和創新,使用豬下水,尤其是以豬腸、豬肺為主製作了親民版本的“蘇造肉”,並配以白火燒、炸豆腐和各種重口味調料,比如韭菜花,醬豆腐等。一時間得到大批食客認可,生意迅速火爆,名聲四起。

小腸陳也就從此得名。滷煮火燒,也從此誕生。

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滷煮火燒好吃在哪裡呢?

滷煮裡面的主要材料用的是肥腸、肺頭(豬肺)和炸豆腐,使用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香料用鹽、腐乳和韭菜花調味進行燉煮,直到肥腸軟爛、肥頭綿軟,湯汁濃郁的時候再放入炸豆腐一起入味。

最後剁一塊白火燒放在碗底,澆上剁碎的肥腸和肺頭、炸豆腐,再澆上滿滿的一碗原湯。

您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加上蒜汁,韭菜花,腐乳汁,辣椒油,香菜末等調味料。

美美的吃上一大碗,最後滿頭大汗,暢快淋漓。很多北京人喜歡吃滷煮的時候來一瓶小二(小瓶二鍋頭),那就真是應了古話所說,吃香的、喝辣的。


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如果您沒有吃過老北京的滷煮火燒,那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相信這種帶著獨特香料氣息的美味,會讓你覺得遠比龍蝦和鮑魚來的更加接地氣,吃完了渾身一震,舒服之極。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你會喜歡我的分享,我是小秀私廚

吃貨必備:老北京的滷煮 還是回憶的味道,家鄉美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