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你了解多少?

平时在工作中,经常有些朋友对核医学不太了解,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核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涉及面广、诊断与治疗并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通过将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引入人体,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

自从1936年P-32被用于治疗白血病,1942年I-131被用于甲亢以来,放射性核素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放射性核素只在病变部位大量聚集,照射剂量主要集中在病灶内部,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简便安全、靶向性强、全身毒副作用小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I-131治疗甲亢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应用历史最久、技术最成熟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2到4周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含碘的药物和食物,完成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显像、吸碘率测定等相关检查,由核医学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I-131的治疗剂量。患者一般在治疗后3个月内症状逐渐改善,6个月至2年内症状全部消失,治疗的总有效率大约为90%。

目前专家一致公认,除了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外,I-131对所有年龄段的病人(包括育龄期妇女和儿童) 都是安全的治疗方法。

2、先进的分子影像

PET/CT和SPECT/CT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影像设备,通过一次显像检查,就可以同时获得核医学的功能图像和诊断级CT的解剖图像,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将大大提高我们对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在进行PET/CT或者SPECT/CT检查前还需要注射一种药水,即显像剂。这种药水可被病灶所摄取,同时发出的射线被PET/CT或SPECT/CT仪器所探测到,从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核医学医师凭借丰富的阅片经验就可以对患者的病灶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3、核医学和辐射

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离不开放射性核素,由于公众对核医学的知识缺乏了解,普遍存在对射线的恐惧心理,担心核医学检查或核素治疗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一些人宁愿接受多次或多个部位的CT、X线检查,也不愿意做一次核医学检查或者治疗。

其实,人类每天都在接受射线的辐射,也叫做本底辐射。因为自然界的空气、土壤中存在着多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家用电器例如电视、电脑、冰箱、微波炉、手机等也会产生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乘飞机时,会受到来自宇宙射线的辐射。根据我们的辐射防护原则,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各种放射性药物用量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不会对受检者造成辐射损害。

此外,由于放射性核素具有自身衰变的特性,进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活度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目前核医学检查中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为短半衰期核素,其中SPECT显像使用的99mTc标记显像剂的物理半衰期约为6小时,药物还会随着人体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因此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最多2至3个小时。而PET/CT显像中使用的F-18标记显像剂的物理半衰期更短,仅为11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