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潘鳳的若干問題

潘鳳籍貫考

潘鳳字無雙,三國時期著名將領,時至今日仍熱度不減,大有超過劉、關、張的勢頭。無奈今日如此出名之人,當年羅老先生整本《三國演義》只肯著墨四十多個字。這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太多的疑惑,太多的謎團,不得不說這是他老人家的一個重大失誤啊。但是各位看官也不要太過失望,小子今天就從籍貫、顏值、學歷、仕途、稱手兵器、戰場表現、後世影響這幾個方面考證一番,滿足各位潘粉們的好奇心。

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地靈的土地絕對出不了人傑,所以小子首先從潘上將的籍貫下手。但是由於史料奇缺,小子翻遍二十四史未見任何潘將軍的記載。這是為何?我想答案只有一個:“歷代史學大家都覺得自己手中的那支筆無法書寫出潘將軍的豐功偉業,即便不寫,他的事蹟都不可能被歷史所埋沒,所以就沒有寫的必要了。”其實,沒有正史材料也無所謂,因為潘將軍的姓、名和字已經告訴我們他的籍貫了。

首先,我們的上將姓潘。據現有文獻資料表明潘姓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公諱崇字道安,楚成王時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公,使為太師,掌國事,環列之尹,楚國大治,有認楚公族後以字為氏,列公為潘姓始祖之一。也就是說,我們的潘將軍是楚國王族之後。

其次,我們潘將軍單名一個鳳。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是鳥中之王。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這也說明我們的潘將軍深受楚國鳳文化的影響,他的性格也頗為瀟灑飄逸,不拘一格。

最後,潘將軍字無雙。古人的字是用在平輩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成年之後才有的。但是字也不是亂取的,字跟自己生活的地域和名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劉備字“玄德”,劉備是涿州人,位於中原以北,北方乃玄武方位。潘將軍把“無雙”納為自己的字,想必他生活的地方一定出過“無雙國士”。縱觀整個漢代,能被稱為無雙國士的楚人只有一人——淮陰侯韓信。

綜上所述,潘上將的姓、名、字已經完全告知了我們,他是蘇北淮陰人。


潘鳳顏值考

當今天下,顏值當道。滿大街的靚妝廣告,滿屏幕的小鮮肉、小姐姐,還有我們硬盤裡的各位日本女老師,哪一個不是用顏值在吸引我們,如今確實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是在東漢末年就不看臉了嗎?非也非也,其實每個時代都看臉,顏值高不論放在哪裡都是個優勢,長得醜在哪裡混都得更加努力。唉,我就是因為長得醜,所以開不上法拉利、蘭博基尼、邁凱輪、阿斯頓馬丁、保時捷和比亞迪啊!!!

閒話不多說,上一篇文章我已經得出結論,潘將軍的籍貫是淮陰人。這篇文章我們重點討論潘將軍的顏值如何。但是很可惜的是,羅老先生對潘將軍的顏值沒有半點提及,其他史料也是沒有一丁點的記載。不過沒關係,這點困難仍然難不倒我這個歷史神棍,本神棍必須在本文給讀者一個清晰的交代。

經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顏值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遺傳(DNA)、水土、心理狀態(相由心生);接下來我們就從這三個角度來展開論述。

首先,聊聊潘將軍的DNA。在上一篇文章《潘鳳籍貫考》中已經指出,潘將軍乃是楚國王族後裔。既然是王族的人,想必顏值不會差。王族公子看上的美女基本上跑不掉,即便先王很難看,經過幾代美女王妃的肚子,顏值那是可以被大大提升的(日本皇室除外,據可靠消息表明,日本皇族大多是近親繁殖的後代)。

但是有好事者也向我提出了個問題,他說潘將軍是東漢末年的人物,距楚國滅亡已經將近四百多年了,在這四百多年的時間裡,鬼知道這個落魄王族的男人們經歷過什麼樣的女人。我對此的回答是DNA的遺傳不僅可以上溯,更是可以下追的。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潘姓人士都是顏值當道的。西晉的潘安(古代第一美男),北宋的潘金蓮、潘巧雲(你可以說她們不守婦道,但是不能否認她們的顏值高),本朝的潘粵明、潘曉婷、潘瑋柏。所以從遺傳這個角度來看,潘將軍具有很強的先天優勢。

其次,我們來考察考察潘將軍的生活環境(水土因素),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潘將軍是江蘇淮陰人,也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淮陰區,讓我們來看看淮安市的自然環境。

氣候環境: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位於北緯32°43ˊ00"~34°06ˊ00",東經118°12ˊ00"~119°36ˊ30"之間。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這樣的氣候寒熱分明,光照充足,且紫外線輻射適中,十分有利於皮膚保養,想必潘將軍應該是紅光滿面、白裡透紅。

地理環境:淮安市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嶺,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淮安市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六塘河、鹽河、淮河干流等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佔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佔11.39% ,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大面積的平原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難度,也保證了糧食的產量。廣闊的水域面積豐富了潘將軍的食物多樣性,更可以讓潘將軍長得水靈、秀氣。順便說一句,帥氣無敵的周總理就是淮安人。

最後,我們來探討一下潘將軍的心理狀態。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一個人在成年以前父母要對其長相負責,成年之後完全由自己負責。”潘將軍成年之後,漢室衰微,天子播越,董卓霍亂朝綱。面對國家陷入如此困局,他奮不顧身加入冀州牧韓馥帳下,毅然奔赴討伐董卓的戰場,最終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倒在了汜水關下。這充分表明,潘將軍對匡扶漢室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從一而終。有此等心態絕非袁紹、袁術、曹操之流。恐怕只有諸葛武侯、關雲長、趙子龍等漢室肱骨可比。就相由心生這一點來說,潘將軍的顏值應該這樣描述:“無雙上將,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英氣難當”。

綜上所述,經過本神棍嚴密考據,潘將軍顏值當屬三國第一梯隊。考慮其武將屬性,無雙上將應與趙子龍、呂奉先媲美。坊間傳聞“關西呂布,關東潘鳳”,這句民間諺語完全符合當時歷史真相。

題外話:前幾天我在某個場合遇到前女友,她雖然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明顯老了很多。我想既然是遇到了,那就上去聊兩句吧。我對她說:“幾年沒見,感覺你老了很多啊。”她白眼一翻回道:“長得美的人都老得快,你是沒什麼變化,跟以前一樣醜。”我冷冷回道:“我長得醜,但是可以活得久啊!你這衰老速度,估計沒有幾年的活頭了吧。”她眼睛一瞪罵道:“孔子說過,醜而不死是為賊,快給我滾!!!”我在離開的路上一直思索:“孔子有說過這句話嗎?我要是顏值能趕上潘上將的一半就好了。”


潘鳳學歷考

學歷重要嗎?就目前的社會狀況來看,還是很重要的(雖然沒有富爸爸或者富乾爹那麼重要)。我們普通人沒有像樣的學歷,想要混出點名堂出來,恐怕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但是在東漢,學歷比今天的重要程度更高(遺子黃金滿贏,不如一經)。東漢是一個經學(漢代經學簡單地概括為:是一種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經學中蘊藏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極盛的時代,儒學的芬芳侵潤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今天翻開《後漢書》,看到東漢士人傳記,開頭最重要的介紹就是,老師是誰,同學是誰,經學造詣如何。

在東漢,一個人想為朝廷效力,手執權柄,大體上有四條路可走。其一,你跟皇帝有血緣、姻親關係(宗室、外戚)。其二,當太監成為宦官(想想都痛)。其三,直接花錢買官(曹操他爹曹嵩花了一個億買了個太尉)。其四,拜名儒為師,努力做學問,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等待地方名儒的推薦或者朝廷徵召。前面三種途徑不是一般人能走的,況且數量也不多,最主流的還是最後一種方式。

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裡明確記載了,無雙將軍乃是冀州牧韓馥的首席上將。這可不得了,要知道冀州那可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州,人口、經濟等實力絕對是東漢的NO.1。冀州牧這個官職,堪稱東漢最為重要的封疆大吏。能夠成為冀州牧帳下的首席上將,沒有點實力,沒有點名望,沒有點經學造詣,沒有地方名儒的推薦,恐怕想都不敢想吧。但是很可惜啊,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裡沒有透露半點關於無雙將軍學歷的信息啊。這可把我這個歷史神棍給害慘了,我翻遍古今典籍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由於太累了,我便趴在書桌上睡著了。我在睡夢中,模模糊糊地看到羅老先生朝我走來,對我說了四個詞:“子幹、玄武、同窗、三傑”。說完,羅老先生便飄然而去了。一覺醒來,本神棍恍然大悟,現在經知道了一切,潘上將的學歷之謎就隱藏在這四個詞當中,且聽本神棍慢慢道來。

首先,來解釋一下“子幹”。子幹是東漢末年涿州名儒盧植的字,這個盧植絕非一般人物。《後漢書》裡明確記載,盧植年少時與鄭玄(兩漢經學集大成者)共同在經學大師馬融(不是馬蓉)門下學習,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黃巾之亂爆發後,東漢政府立即啟用盧植,拜北中郎將,率領官軍主力連破賊帥張角。也就是說,在平定黃巾之亂的過程中,盧植所率軍隊打的是主力C位。後來天下大亂,諸侯並起之後,盧植被袁紹拜為軍師。在去世之後,曹操途徑涿州時,親自寫祭文紀念盧植,對盧植的一生高度評價(曹操的一生中唯一佩服的人)。孟德對子乾的欽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不信請看孟德公親筆題寫的原文:

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乃國之楨榦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閭;鄭喪子產,而仲尼隕涕。孤到此州,嘉其餘風,春秋之義,賢者之後,宜有殊禮。亟遣丞掾除其墳墓,存其子孫,並致薄醊,以彰厥德。

其次,來聊聊“玄武”。玄武,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東南西北分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北方玄武於八卦為坎,於五行主水,象徵四象中的老陰,四季中的冬季。羅老先在夢裡跟我說“玄武”,大意是北方的冬天時節。

最後,來聊聊“同窗”和“三傑”。這兩個詞很好理解,同窗就是指同學;三傑就是指三個傑出的人才。我們把四個詞連起來解釋就是:“盧植當年在北方的冬季裡,招收了三個傑出的學生”。

我們再來結合一下《三國演義》中,羅老先生安排潘將軍出場是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官兵三英戰呂布》,在這一回裡,十八路諸侯齊集汜水關下。在眾多人中,只有劉玄德與公孫瓚是同窗關係,並且共同的老師是盧植,再結合“三傑”,這就很清楚地表明瞭:潘鳳、公孫瓚、劉備三人曾一起在某年冬天,去北方盧植門下求學,時人稱之為“盧門三傑”。各位看官,看到這裡就明白了吧,我們的潘將軍可是師出名門,他在當時完全是跟劉備、公孫瓚齊名的人物,絕對不是某些網絡酸民口中的屌絲。

潘將軍在汜水關下與同窗好友歡聚一堂,共同商議討伐國賊董卓,以期匡扶漢室。這樣的場面是何等的讓人心潮澎湃,青春時代共同的理想彷彿馬上就要實現了。但是這樣的場面也導致潘將軍過於激動,以至於在戰場上發揮失常。唉。。。。。。


潘鳳兵器考

熟讀三國的各位看官都知道,想要在三國亂世闖出點名堂,沒有件稱手的兵器那是萬萬不可的。一件亮瞎別人雙眼的兵器在手,那是撐場面開排場的必備之物。比如,呂奉先的方天畫戟,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玄德公的雌雄雙股劍,槓精們的九齒釘耙等等。我們的無雙上將如果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兵器,是絕不可能成為冀州牧的首席上將的。本歷史神棍在這篇文章裡來好好考證一下,潘上將手裡究竟所持何物,以至於無雙將軍能夠大殺四方?

根據羅老先生《三國演義》的記載,潘將軍所使用的兵器是大斧。著名網絡歷史學家無名氏的著作《潘鳳傳》的記載,潘將軍使用的兵器是“盤古開天斧”。兩者的記載大致上都確定了潘將軍的兵器是大斧,但是本神棍在查閱大量資料後發現了很多矛盾之處。很有可能是兩位作者在當時的條件下誤會了某些事情,導致記載出現了偏差。本神棍在本文中秉持著嚴謹的精神,力求給讀者還原一個真相。

首先,我們來聊聊盤古開天斧。這盤古開天斧,是盤古開天時所用。相傳斧闊三萬三千丈,柄粗三千三百丈,長六萬六千丈,和軒轅劍、東皇鍾、煉妖壺、昊天塔、伏羲琴、神農鼎、崆峒印、崑崙鏡和女媧石,統稱為上古十大神器。

盤古開天斧在上古神兵利器中排名第一,也是最巨大的兵器,除了盤古能舞動外,無人可拿得動。也就是說,盤古開天斧是上古神兵,它是神的武器,凡人是無法使用的。我們的無雙上將雖然英雄蓋世,但是他畢竟是人啊,目前沒有任何資料表明他是神或者具有某種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因此,《潘鳳傳》的作者無名氏顯然在這裡隱藏了什麼。

其次,我們再來聊聊大斧。話說我們中國人常用的冷兵器無非十八般兵器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但是大斧這個武器很蹊蹺,古往今來大斧都沒有成為歷代官軍的制式武器,也就是說正規軍是不會備大斧的。另外,使用大斧出名的人都比較粗獷,不是劫道兒的就是莽夫。例如:邢道榮、程咬金、李逵。

我們的無雙上將,是堂堂冀州牧帳前首席上將,他怎麼可能使用非制式的雜牌武器呢。另外,在《潘鳳學歷考》中已經證明無雙上將乃是大儒——盧植的門生,想必也是頗有儒雅風度的。大斧配儒將,然後中軍主帥扛著大斧在沙場上砍人,這畫面怎麼看都不對啊。

綜上所述,潘將軍的稱手兵器絕對不可能是大斧或盤古開天斧。既然不是斧,那會是什麼呢?羅老先生和網絡歷史學家無名氏都是十分嚴謹的人,不會無緣無故的扯謊瞎說。他們所說的“斧”應該是一個暗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經過本神棍幾天廢寢忘食地查閱資料後,終於得知了一個天大的真相——潘將軍使用的不是斧而是鉞。

在古代斧和鉞通常是並稱的,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來劈砍的長兵器。區別在於鉞是一種大斧,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禮兵器;斧是一種用途極廣的實用工具而鉞卻是國家權力的象徵,更是軍權的象徵。一國之君在軍隊將要出征之時,往往會舉行一個十分重要的儀式即“假黃鉞”——將黃鉞授予中軍主帥,象徵軍權被授予將領。我們的潘將軍是冀州的首席上將,在戰場上打的是C位。作為冀州的中軍主帥,為州牧南征北戰,手中沒有“鉞”那是不可能調動冀州大軍的。因此,本神棍在這裡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三國演義》和《潘鳳傳》中所說的“斧”實際指的就是“鉞”。

潘將軍跟玄德公、公孫瓚是盧植門下同窗,在他們求學的年代理,盧老先生教會了他們忠君愛國,教會了他們以天下為己任,以匡扶漢室為畢生之志。而當奸賊董卓竊取皇命,漢室傾頹,主上蒙塵之時。此三人書信往來不斷,相約共赴汜水關以解天子之難。

根據《鳳別傳》記載,潘將軍接到玄德公和公孫瓚的邀約書信後,立即求見正在左右搖擺的冀州牧韓馥(此人擔任過東漢的御史中丞,之後被董卓派為冀州牧。)。潘將軍見到韓馥後立即慷慨陳詞一番:“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望主公大集義兵,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韓馥聽後,深為感動,立即放棄了搖擺的態度,號令全軍校場集合。韓馥在校場召開誓師大會,並且隆重地為我們的無雙上將“假黃鉞”。即日,無雙上將立即命令大軍開拔,直奔汜水關下。


潘鳳玉碎考

經過上面的四篇考據文章,我們大致可以知道潘將軍是一個文武雙全、英姿勃發、美貌絕倫、手持重鉞的冀州中軍主帥。這樣一個風度翩翩,又極為重要的C位將領,在《三國演義》中一出場就直接被秒了。羅老先生這樣的安排似乎很不合理,出場就掛的結局讓我等看官十分錯愕。但是經過本神棍嚴密考據之後,發現潘將軍死於一場巨大的陰謀。我終於體會到了羅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他老人家很不忍心將潘將軍的死因寫出來,怕大家知道真相後傷心過度而控制不住自己,以至於影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

潘將軍是冀州牧韓馥的手下,這個韓馥在東漢末年也算是個人物。他早年在東漢中央做御史中丞(漢朝時為御史大夫的次官,統領十三州刺史和侍御史,指揮他們監察天下郡國官吏等,對三公、九卿有彈劾之權。),後來董卓入朝之後,眼見東漢中央混亂不堪,便想辦法從董卓那裡討來了冀州牧這個官職。於是,他就從中央空降到了冀州牧這個位置。冀州這個地方魚龍混雜,各路神仙都非常多,韓馥剛開始也是沒辦法掌控冀州。直到潘將軍投靠韓馥帳下後,韓馥依賴無雙上將的智慧和勇猛才控制了局面。冀州當地有兩首流傳十分廣的民間順口溜可以證明潘將軍所立下的功勞:

其一:

潘將軍,走過南,闖過北;

生命之泉喝過水,駿馬彎刀親過嘴;

西山腳下殲過匪,東邊黃河戰過鬼;

無雙上將潘大腿,平定冀州齊誇美。

其二:

無雙上將肯吃苦,上過山打過虎,少林寺裡練過武;

左青龍右白虎,敢拿佛祖喂老虎;

金字塔上跳過舞,耶穌頭上打過鼓。

就在無雙上將平定冀州不久之後,袁紹也從京城中跑了出來,來到冀州招募兵馬,準備反董。由於袁紹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冀州很多人士都投靠在了袁紹的門下。這樣的局勢讓冀州牧韓馥很不爽,於是將潘將軍找來商議。韓馥對潘鳳說:“當年天下非袁即董,吾等助袁乎?助董乎?潘鳳正色回道:“吾等大漢子民,興兵為國,何來董氏、袁氏乎?”韓馥聽後苦笑不止,後來迫於形勢的發展最終加入了袁紹的反董卓聯盟。袁紹在冀州的實力迅速坐大,於是就有了取韓馥而代之的想法,但是忌憚無雙上將的威名而一直不敢下手。

袁紹也曾經屢次派人拉攏潘將軍,無奈潘將軍十分感激韓馥的知遇之恩,始終不為所動。袁紹如果得不到冀州就等於沒有根據地,沒有根據地自己的勢力就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併吞天下,海內一統就只能是幻想了。就在袁紹無比愁困之際,其重要謀士許攸獻上了一個剷除無雙上將的驚天毒計。

具體計劃如下:許攸建議袁紹積極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憑藉袁紹的實力和威望能夠很輕鬆的獲得盟主地位,然後以盟主的身份要求各路諸侯出兵迎戰。在這樣的場合裡,對潘鳳的戰馬做手腳,讓其在戰場上殞命。潘鳳死後,袁紹以盟主的身份風光大葬他,打消天下人的疑慮。

這個計劃定下來之後,袁紹親自來到冀州牧的府上邀請韓馥一同奔赴汜水關,我們一心匡扶漢室的無雙上將也積極勸說韓馥加入反董聯軍。在袁紹和潘鳳的雙重勸說下,韓馥最終加入了聯盟,次日便將冀州大軍隨袁紹一起開赴汜水關下。

來到汜水關下,無雙上將見到了昔日的同窗玄德公和公孫瓚,三人一見如故把酒言歡。曾經三人因為共同的理想一起在盧植門下求學,現在三人又因匡扶漢室而歡聚一堂,這場面是何等的感人。可惜,我們的潘將軍並不知道,這是袁紹設下的一個巨大的陰謀。

次日,華雄驕橫的帶著鐵騎走下關來,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此時袁紹將目光對準了韓馥說道:韓冀州,無雙上將可否一戰?”韓馥答道:“有何不可,我上將潘鳳必將取那華雄狗頭。潘鳳聽令,命你即刻迎戰華雄。”無雙將軍聽罷道:“得令,主公我的寶鉞早已飢渴難耐了。”此時的許攸立即給牽馬小卒遞了一個邪惡的眼神,那猥瑣小卒立刻心領神會,去牽了一匹廋弱不堪且昨夜餵過巴豆的馬。

我們的潘將軍騎這匹病怏怏的馬,頭也不會地衝向了沙場。一代將星就此隕落,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