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丁丁在两岁以后变得特别的“矫情”,而且行为上还很执拗。比如说,丁丁会把自己的玩具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根本不会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其他人行走。

如果这时候我要是不小心碰到了他摆放的玩具,那么很有可能会招来丁丁的一场嚎啕大哭。我仔细地琢磨丁丁排列的顺序并不能看出什么逻辑原因。

但是丁丁却深谙其道,我们动了一下,他都能察觉出来。

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孩子会要求全家人按照固定的位置入座吃饭,如果有人做错了位置,孩子会马上纠正,如果这种纠正得不到回应,孩子会表现出非常焦急的状态,甚至会因此有哭闹的表现。

再比如说孩子有很多自己的“专属物品”,这些物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只要有人碰了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不开心。孩子内心对于这种逻辑非常的推崇,但是大人却常常不明所以。所以在孩子两岁以后,家长们会发现家庭中的哭闹声多出了许多。

也有很多家长会因此而缺乏耐心,认为这是孩子矫情无理取闹的表现。而事实上,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行为特点并非如父母所想,从心理学上看,这是孩子正常的成长阶段。玩具摆放得整齐满足了孩子内心对于秩序的重视,这让孩子觉得心里很舒适,看起来很舒服。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孩子对于生活中的秩序变得非常的敏感,比如说物品的摆放位置、事情发生的顺序甚至是物品的所有权,这些事情或者场景,孩子都对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当这种生活中的秩序感被破坏时,孩子会表现出非常反感抵触的极端表达。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秩序敏感期。

通常孩子身上的秩序敏感期会被分为三个阶段:

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 0-2岁: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对于秩序的敏感是在两岁以后出现的,而事实上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对于持续的敏感就已经产生了。

这个时候孩子会因为秩序的破坏而表现出哭闹的情绪,不过只要秩序被恢复了,孩子也会很快的安静下来。比如说孩子习惯了平时接触最多的看护人,当看护人发生改变后,孩子就会产生哭闹反应。

  • 2-3岁:

这个时期父母们会发现孩子对于秩序感的敏感度非常高,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行为能力。

孩子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于是当孩子感觉到秩序感被破坏后,孩子会很明确地表达出拒绝,家长们也会发现孩子说“不”次数变多了。

  • 3-6岁:

这个时候孩子在语言以及行为能力上变得更加成熟,对于秩序的维护也变得更加坚持起来。如果孩子自以为的秩序遭到了破坏,那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新再来。

这使得父母常常理解不了孩子的逻辑,认为孩子在坚持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孩子却不这么想。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提出过,对生活中秩序的敏感是儿童最本能的需要,当这种内心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才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获得真正的快乐。

可见从出生到孩子六岁左右一直都在的秩序敏感期,对于孩子整体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秩序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哪些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孩子内心道德意识的形成

对于孩子而言,生活中的很多概念和感知是在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秩序感和道德感似乎并没有关联,但是事实上生活中的秩序感却可以为孩子未来的道德意识形成提供认知基础。

当孩子在追求内心秩序的同时,孩子会建立一种标准。当孩子主动地将标准和后果联系到一处时,这就为孩子未来的道德意识形成提供了基础认知条件。

2.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在孩子建立一种秩序时,家长们会发现孩子是专心致志地全情投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出了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显然这对于孩子专注力培养很有好处。

如果这时候家长们强行干预或者是试图破坏,就会导致孩子注意力有所分散。内心秩序感被破坏的孩子,常常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中,这时候要求孩子保持专注是非常困难的。

3.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

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通过与周围环境刺激的不断接触和吸收,逐渐建立起自我意识。当父母顺从孩子内心的秩序感时,孩子会感觉到自身能力被认可。

这种积极正面的刺激让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让孩子变得更加有主见。

4.有助于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秩序感强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规则接受度更高,孩子对于生活中的秩序不排斥,这时的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会更加轻松一些,同时由此培养起孩子良好的习惯也会变得简单。父母适当地顺从会让孩子从中受益更多。

父母如何顺从孩子内心秩序感的发展?

1.试着去接纳孩子在生活中的执拗行为

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蒙台梭利曾经提到过,秩序敏感期对于孩子成长有一定的重要性,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所以父母有必要对此给予一定程度的接纳。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执拗的行为表达时,父母可以试着去接纳和理解体验,满足孩子从中获取的安全感需求。

2.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序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井然有序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起各种知觉和智能架构。

所以父母有必要为孩子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内心对于秩序感的追求。用过的物品及时放回原来的位置,保持作息规律,这些都会对孩子继续敏感期有所帮助。

3.不过分要求孩子去分享

孩子矫情还执拗?很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这和无理取闹无关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物品的所有权也会有所执着,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强势的强迫孩子去进行分享,这会让孩子很难有安全感。因为在秩序敏感期,孩子对于物品的所有权也会有所关注。

当大人们以为孩子再任性或者是无理取闹时,这有其实是孩子正常的成长阶段所特有的表现。

父母看待孩子成长中的表现,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不要以自己的固有认知去要求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