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既然为人,

就免不了互尊互重。

至于孩子,

更是如此。

倘若,

失去了尊重,

孩子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句话恐怕是对“尊重”的最高级注释,因为“尊重”就意味着对他人人格的尊敬与重视——

敬人格,重他人,即为爱

对待孩子,亦然逃脱不了这一自然律对人性的束缚,因为孩子和我们一样,同是人格的化身,同样有被尊重的需要。

然而,尽管“尊重”对每一个人性如此重要,但仍有许多人不懂得何为尊重和如何尊重孩子,以至于很多孩子被迫开启了“低自尊”的生存模式。

比如,面对我们肆无忌惮的语言,面对我们无所顾忌的行为,这些林林总总的不尊不重,最终都会作用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无视和轻蔑,也会渐渐在他们的心灵上划下一道道血红的伤口。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那天乘电梯,碰巧有一家三口也走进电梯。

一上电梯,他家那个6岁多的小男孩迅速走到“有利”位置,伸手准备按楼层按钮,不想按错了。

正当小男孩准备重新按时,站在他身后的妈妈一把“打”回了他刚刚伸出去的手,自己边按按钮边不耐烦地说:“你的手怎么这么欠那!”

站在一旁的父亲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居高临下地低眼看了看孩子,用男人味十足的声音说了一句“欠揍”。

孩子身体蹭在电梯的轿厢上蹭来蹭去,有些不知所措。

……。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最近一次理发,也碰巧偶遇一对儿前来理发的母子。

他们坐在那里一同理发,孩子大概也到了“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纪。

妈妈一直跟店里的理发师交流育儿经,说到孩子疫情宅家学习天天靠催,还不认真自觉,自己都快烦死了。

坐在一旁的孩子当即对妈妈的“评判”表示不满,反驳道:“谁说我不认真了?!”

妈妈并未意识到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对着理发师说:“你看,哪有这样跟父母顶嘴的?要搁着以前,我早就一巴掌上去了!”

孩子听完,不语。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教育,就是施教者人格的浓缩。

然而,面对此情此景,很多身为教育者的爹妈却从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父母理直气壮地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何错之有!?

但现实却是——

失去尊重的言语更像是尖锐刺耳的噪音,久而久之只会让听者生厌、抵触、抗拒、反叛、……,直至事与愿违。

因为,这样的教育其实就是在用“自己毫无根据、理所当然的认为”剥夺孩子感受的权利,同时也在否定和打压孩子未来可能向好发展的势头。

也许,还有人会搬出老祖宗的训诫——“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些言行等同于“忠言”,那就好比有人劝你一定要相信“药没有副作用”一样,但这纯属无稽之谈。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高自尊的孩子,是被无处不在的尊重养大的”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

不懂得尊重,教育就无从谈起;

不读懂孩子,就无法尊重人性。

尊重,是教育开花结果的沃土;

尊重,是所有人价值与归属的起点;

尊重,是所有人自我驱动的底层源代码。

因为,尊重唤醒的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尊。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尊重”并非顺着孩子、惯着孩子,任其摆布,而是你能清楚地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他有自己的情感诉求、所思所想和内在自我,需要我们平等相待和耐心引导,而非强势专制与批判控制。

借用康德所言——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孩子正是需要这样的父母,毕竟,只有心甘情愿、发自内心的理解才是一切尊重的开始

反之,凡是对“尊重孩子”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人,必是那些不愿倾尽己力去认知和了解孩子的父母。

然而,

认知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恰恰是父母的天职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低自尊的孩子,都是被父母的无知养大的

读懂了孩子,也就读懂了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