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沃爾沃合併,這場10年併購裡做對了什麼?

如果吉利與沃爾沃順利合併,將誕生一個年度銷量超過200萬輛、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和全球汽車市場都不景氣的當下,抱團取暖是理智的選擇。


吉利沃爾沃合併,這場10年併購裡做對了什麼?

2010年3月,吉利完成那場震驚世界的併購——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購沃爾沃。10年後,這場完美併購終於將迎來大結局。

2月10日晚間,吉利汽車(00175,HK)發佈公告稱,公司管理層正在與沃爾沃汽車的管理層進行初步討論,以探討通過兩家公司的業務合併進行重組的可能性。

公告表示,兩家公司重組完成後將成為一家全球集團,可以實現成本結構和新技術開發的協同作用,以應對未來挑戰。此舉將保留吉利、沃爾沃、領克及極星每個品牌的獨特性。同時,合併後的業務將於香港及斯德哥爾摩上市,以使其進入資本市場。

在中國商界,中化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萬科116億美元收購普洛斯的交易價格遠超吉利當年的18億美元;即便在民企領域,騰訊收購Supercell、安踏收購Amer Sports的交易價格也數倍於這一數字,但《商界》記者仍認為,這是目前中國商業史上最成功的的海外併購。

幾個數字可以清晰地證明這一點:福特1999年收購沃爾沃時,交易價格是64.5億美元,到2010年吉利收購時,沃爾沃的價值跌到了15億美元,不足10年前的1/4。

又過了10年,沃爾沃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80億美元,較吉利收購時增長12倍。

從收購方的角度看,收購當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只有41.61萬輛。而現在,吉利的年銷量高達136.2萬輛,是自主品牌當之無愧的第一。

吉利與沃爾沃合併後,將有望衝擊中國市值最高的汽車集團。目前,中國市值最高的汽車集團為上汽集團,總市值為2483.90億元人民幣。而吉利與沃爾沃當前的市值之和約為2389.4億元人民幣。

此外,這場併購,能給中國企業家帶來什麼啟示?

準備充分,吉利完成“蛇吞象”

2009年8月的一天,《工人日報》社經濟部主任姜文良接到一個同事的電話:沃爾沃來全國總工會告狀了。沃爾沃工會希望中國工會能夠出面制止吉利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

得到沃爾沃工會來全國總工會的消息,李書福當天下午就邀請姜文良到杭州見面。

姜文良給李書福提了三個建議:第一,直接拜訪沃爾沃工會,當面表達誠意;第二,直接回應對方擔心的問題,即對工會做出承諾,比如關於工廠是否搬遷的問題、是否裁員的問題;第三,請他們參觀吉利,瞭解吉利的能力。

第二週,李書福帶著團隊去了瑞典和比利時,先後拜訪了所有工會領袖和相關政府部門,還去了沃爾沃在比利時根特的工廠。與工會成員對話的過程中,李書福突然聽到了這樣的提問:“很多人都對沃爾沃感興趣,你能否用三個詞形容吉利的優勢在哪裡?”

儘管此前已經打過很多遍草稿,但“用三個詞形容”讓李書福有點兒措手不及。面對幾十雙眼睛,李書福靈機一動,用了自己會說的三個英文詞說出了一句話,瞬間俘獲了不少工會成員的心:“I Love You.”根特工廠的工會主席立馬拿了沃爾沃的廠徽給李書福戴上。

後來,李書福邀請沃爾沃的13名高管及工會成員前往吉利位於杭州的總部和寧波的生產基地參觀,雙方往來多次,工會問題沒有給吉利的這次併購帶來麻煩。

因為國情的不同,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時往往容易忽視工會這個棘手問題,但作為收購方的董事長,李書福對此準備地非常充分。

事實上,在這次併購8年之前,李書福就有了收購沃爾沃的想法。在浙江一次中層幹部會議上,李書福忽然提出要收購沃爾沃,讓與會幹部做好準備,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李書福目標明確,經歷了長時間的準備與籌劃。除了工會問題,吉利在這次併購中還有兩點做得非常專業。

分工明確的併購團隊

沃爾沃項目團隊最初的兩位成員,一位是此前參與吉利收購錳銅項目的核心成員張芃,另一位是時任吉利CFO的尹大慶。吉利多次嘗試聯繫福特,福特方面均表示拒絕出售沃爾沃。

轉機出現在2008年,著名的投資銀行法國洛希爾銀行董事會在經歷了幾番爭辯和討論後,最終決定接受吉利“沃爾沃項目”。

洛希爾銀行成立了沃爾沃項目四人小組,其中,漢斯–奧洛夫·奧爾森成為沃爾沃項目小組核心成員。漢斯–奧洛夫·奧爾森曾任職沃爾沃超過40年,並於2000年至2005年間擔任沃爾沃汽車的CEO,對福特汽車和沃爾沃汽車都相當熟悉。他的出臺為李書福贏得各方信任做出了很大貢獻。

CFO尹大慶負責從銀行和金融機構籌資,從海爾火線加盟吉利的王召興負責與地方政府洽談落地項目,原華泰汽車總裁童志遠負責沃爾沃項目落地的政府審批事宜;國外部分負責談判併購的主要是張芃和時任吉利兼併與收購總監的袁小林,時任吉利研發副總裁的趙福全負責技術方面的談判,後期加入談判的還有菲亞特中國區前CEO沈暉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完成後,張芃、童志遠、王召興、沈暉、袁小林成為沃爾沃中國區高管,在沃爾沃任職超過40年的奧爾森也重回沃爾沃。

吉利還找了富爾德律師事務所負責收購項目的所有法律事務;德勤負責收購項目、財務諮詢;洛希爾銀行負責項目對賣方的總體協調,並對沃爾沃資產進行估值分析。

在洛希爾銀行的幫助下,吉利成功將收購價格從福特提出的60億美元,壓到了最終成交的18億美元。

中國特色的地方融資

李書福嘗試了很多融資渠道,甚至把融資計劃告知了他的小範圍企業家朋友圈,有感興趣的朋友,但最終沒有談成的。李書福還找到了李嘉誠的基金,對方表示對汽車沒有興趣。海外基金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敢投和手頭資金充裕的也幾乎沒有。

一路嘗試探索之後,李書福只能將希望放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上。恰逢2008年前後,地方融資平臺成為一個新的融資渠道。

對企業來說,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好處,一是獲得當地政府在土地審批和稅收等方面的優待,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支持。

多方奔波後,李書福談成了4個地方的政府,上海市和大慶市通過國資平臺入股方式進入和退出;成都和張家口則沒有入股權,通過政府給吉利擔保貸款的方式,李書福個人再終身反擔保。

收購完成後,作為回報,沃爾沃分別在上海嘉定、大慶和成都建立了生產基地。

從獨立運營走向合併

“沃爾沃是沃爾沃,吉利是吉利,兩者是兄弟關係,而非父子關係。同時還要明確,鞏固與加強沃爾沃在歐美傳統市場地位,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市場,迅速實現沃爾沃放虎歸山。吉利要讓其重新出山,自由發展,充分釋放活力與闖勁。這個戰略安排,我們說到做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任關係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交割儀式上,李書福再次明確,要讓沃爾沃保持獨立運營,並公佈由13名成員組成的全球化的董事會名單。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的三層治理結構建立起來。

漢斯–奧洛夫·奧爾森代表李書福主持董事會的日常工作。沃爾沃董事會受股東委託,可根據公司發展需要決定投資額,沃爾沃管理層獲得了相當寬裕的授權。根據授權權限表,管理層的授權金額包括財務授權和非財務授權,授權金額可根據經營業績每年進行調整。

相較於收購的花費,吉利在沃爾沃後續發展上給予的投資要大得多——2011年開始,吉利向沃爾沃輸血110億美元,主要用於開發新的SPA平臺和在中國建廠。從這一年開始,沃爾沃的業績開始改善。

李書福的慷慨和公司的變化,打消了沃爾沃團隊的顧慮,沃爾沃的技術開始逐步向吉利開放。

2012年,沃爾沃與吉利簽署汽車安全技術與車內空氣質量技術合作協議;2013年9月,吉利又在瑞典哥德堡與沃爾沃聯合成立歐洲研發中心,共同打造緊湊型模塊化基礎架構,簡稱CMA基礎架構模塊,這是汽車工業的基礎性技術研究平臺,分別向沃爾沃與吉利汽車公司提供基礎性技術支持,吉利與沃爾沃在此基礎上分別各自開發自己的汽車產品。沃爾沃將繼續專注其在全球豪華車市場,而吉利汽車主攻大眾化汽車市場。

2015年4月9日,吉利博瑞上市,這是吉利控股收購沃爾沃後推出的首款中高級車型,由原沃爾沃設計副總裁彼得-霍布里操刀設計。

這是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車型,但採用了部分沃爾沃技術,在設計、安全和車內空氣質量管理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是吉利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出的第一款標杆汽車,被譽為“最美中國車”。產品上市便受到市場熱捧,並被外交部選為外交禮賓用車。

2017年8月,吉利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又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一個是吉利-沃爾沃技術合資公司,另一個則是領克汽車。通過共同研發和交流,進一步強化“技術共享”。領克基於沃爾沃和吉利聯合開發的CMA平臺,進行模塊化開發。

領克是吉利往高端發展的重要戰略,既可以用沃爾沃來背書,又能填補吉利和沃爾沃品牌定位中間的空檔。

這一戰略大獲成功,領克01於2017年上市後收到熱捧,領克02和03車型緊接著在2018年上市。

至此,吉利-領克-沃爾沃的品牌體系已經成型,吉利和沃爾沃在全球的研發合作也日趨順利,雙方有了合併為一個汽車集團的基礎。

“吉沃合併”,好處幾何?

如果吉利與沃爾沃順利合併,將誕生一個年度銷量超過200萬輛、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跨國車企。

雙方合併,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吉利可以無障礙地共享沃爾沃的技術和專利。當然,如今的吉利也不是單方面接收,作為自主品牌的龍頭,吉利肯定也有值得共享的技術積累。

從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合併之後,雙方的技術研發重心很可能會放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5G應用等領域。規模效應能讓吉利和沃爾沃更好地應對全球範圍內的競爭,領克的面世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合併後的汽車集團如果能在斯德哥爾摩和香港兩地上市,對雙方的融資能力都會有不小的提升。吉利在併購方面的開支巨大,在收購沃爾沃之後,還收購了戴姆勒9.69%的股份、路特斯品牌51%的股份、寶騰汽車49.9%的股份。

在斯德哥爾摩上市後,吉利亦有機會接觸英國、德國等規模更大的資本市場,打開從歐洲融資的渠道。

事實上,早在2016年年底,業界就傳出沃爾沃汽車要獨立IPO的消息。2018年5月,吉利選擇了花旗銀行、高盛集團和摩根斯坦利來協助沃爾沃汽車的IPO事宜。但隨後又有媒體披露,在沃爾沃汽車的上市計劃討論中,相關機構對其做出了120億-180億美元的估值,這遠低於吉利控股內部給出的160億-300億美元的預期估值。

藉助此次合併,沃爾沃也將曲線完成上市,吉利和沃爾沃的抗風險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中國市場和全球汽車市場都不景氣的當下,抱團取暖是理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