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縝對荀子天道觀的傳承與改造-焦子棟

範縝對荀子天道觀的傳承與改造

範縝對荀子天道觀的傳承與改造-焦子棟


範縝(約450-515年),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人,南朝時期著名的無神論思想家。南齊後出仕,歷任寧蠻主簿、尚書殿中郎、領軍長史,宜都太守等職。蕭衍建梁後,任晉安太守、尚書左丞等職,後因王亮牽連被流放廣州,終官中書郎、國子博士。

範縝成人後博通經術,對“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造詣頗深。他的表弟蕭琛以能言善辯知名,但每每為範縝的言簡意明、通達要旨的議論所折服。

齊武帝永明年間(483-493年),蕭齊與北魏和親通好,範縝作為使者出訪北魏,他淵博的知識與機敏的智慧,博得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讚歎。

永明七年(489年),以竟陵王蕭子良為首的佛門信徒(號稱“竟陵八友”)與範縝展開了有神無神大論戰。《南史·卷五十七》載:“(蕭)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範)縝答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蕭子良作為辯論高手對此回答是無言以對。經過這次交鋒,範縝認為有必要將自己的觀點加以系統整理和闡述,於是寫出《神滅論》一文,提出“形存神存,形謝神滅”的無神論觀點。

《神滅論》抓住時弊,擊中佛教之痛。甫一問世,士林爭相傳抄,朝野一片譁然。蕭子良調集眾僧名士,軟硬兼施,輪番圍攻。王琰乃著論譏(範)縝曰:“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欲杜縝後對。縝又對曰:“嗚呼王子!知其祖先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見《南史·卷五十七》)這一反問,王琰啞口無言。範縝以一當十,眾僧名士皆無以相敵,頗有《三國演義》中諸荀亮舌戰群儒之氣象。

《神滅論》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之論顯然從荀子“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見《天論》)之思化出。《神滅論》無疑是南朝佛教狂熱的一針清醒劑,但由於統治者的短視與昏庸,最終還是上演了梁武帝蕭衍四次捨身佛寺的鬧劇,引發蕭正德、侯景之亂,把江南美麗富庶之地變成人間煉獄。所以荀子“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大儒治國的頂層設計任何一項都不能缺少。

範縝對荀子天道觀的傳承與改造-焦子棟

(蘭陵後學焦子棟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